米开朗基罗与大卫

米开朗基罗与大卫,第1张

早上起来,没书看,刷视频号,刷到关于米开朗基罗与大卫的一个小故事,当时,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这个作品后,有人问他,你是如何完成如此伟大作品的?米开朗基罗回答说: 是这块石头本身包含了大卫,我只是帮助他完成而已。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回答太精彩,充满智慧,值得我们用毕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大卫,也可以是自己的米开朗基罗,都在用一生的时间来雕琢自己,但是,这个过程很痛,唯有在痛的过程才可能发现更好的自己,如果你不能忍痛,只是在表面上敲敲打打,终究只能重复昨天的故事,在原地打转而已。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的米开朗基罗,才能成为别人的米开朗基罗,之所谓 自渡方能渡人。

让我们痛的有哪些?冲突、委屈、尴尬、懊恼、后悔等等,当我们面对种种不舒服的情景是,很自然的都把原因归结为别人或着客观环境,是的,也许确实如此,但是,我们还可以往前踏一步,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要如何才能应对?想清楚这个问题,随之付诸行动,如果失败,换种方法再干,我们自己就会在思考、行动的反馈迭代中强大起来,一直到足以抵御种种冲突、委屈等等负面情绪的侵袭。

我看过一本书,不记得是什么书了,有一句话一直记得,大概是这样的。 我们总是在受到种种刺激的情况下作出反应,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忘了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就是思考及如何应对的空间,人的一生,所有的成就、甚至命运的秘密,都藏在这个空间里面。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石膏像大卫的全名就叫做大卫。

《大卫》是1501到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此雕塑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

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大卫》体现了人体的神圣美与大卫即将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从而成为西方美术史上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

扩展资料:

《大卫》取材于《旧约》中的神话故事。大卫是一个圣经中的人物,公元前1010年至970年是以色列王。他在位时推翻了异族非利士人的统治,使以色列得到统一。

这位英雄在年轻时有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当时,以色列王扫罗在位。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非利士人中有一位武士。名叫哥利亚,身高八尺,头戴钢盔,身穿铠甲,力大无穷。

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以色列人死伤无数。哥利亚出战40余天,以色列人不敢出战。大卫的三个哥哥都到前线打仗了,他由于年幼不能参战,就去前线给哥哥们送饭。

当大卫到达了前线时,他看到敌方的巨人哥利亚冲了上来,以色列人抵挡不住。这时,大卫满腔怒火要求出战,以雪民族之耻。

扫罗王见大卫信心很大,就把自己的铠甲给他。大卫拒绝了盔甲,仍是一身牧童打扮,他率众走上战场,大声地痛骂哥利亚,等到哥利亚被骂的头昏脑胀时,大卫用甩石机甩出石头打昏了哥利亚。

大卫冲上前去,拔出利刃割下了哥利亚的头,挽救了以色列。从此,少年大卫成了全国闻名的英雄。

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卫

米开朗基罗《大卫》是佛罗伦萨城市的主推旅游文创产品,其影响力经久不衰,远远超出了西方世界。要说“大卫”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还要从大卫特殊的身份及其象征意义、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的时空环境,以及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世界的地位这三个层面来考察。

首先,大卫是《圣经·旧约》中人物形象,他既是犹太人的民族英雄(青年大卫击败了敌军凶悍的首领哥利亚),又是犹太历史上短暂统一时期的开明君主(再次统一要等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还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大卫会手拿竖琴)。

作为一个意义如此丰富的人物形象,大卫的形象时常出现在艺术中,古往今来,不计其数。就拿米开朗基罗(1475-1564)创作《大卫》(1501-1504)的前后来看,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多纳泰罗(1386-1466)、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1435-1488)、巴洛克艺术家、教皇身边的红人贝尼尼(1598-1680)等人都创作过同名艺术作品。

其次,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所处的时空环境来看。1501年前后意大利并不是统一的民族国家,各区域政权的政体形式也不尽相同,佛罗伦萨主张共和制,但是以银行业起家美第奇家族却操纵着佛罗伦萨政府的部分成员,于是,在1492年,美第奇家族统治者遭流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佛罗伦萨新成立的共和政府委托了《大卫》,塑像高4米,边在座高5米,安置在佛罗伦萨市政厅的入口处,从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现为复制品,原作陈列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物馆中)。

但是,很快,美第奇家族利用早已培植起来的与罗马教廷之间的联系,于1512年借助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力量复辟。1513年之后的美第奇家族同时有成员出任佛罗伦萨大公和罗马教皇,开始了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的实质上的专制统治。一系列杀戮题材出现在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上,以示其威严。

先是在市政厅的入口处,《大卫》的对面放置了邦迪内利(1493-1560)雕刻的《赫拉克勒斯和凯克斯》(1525年委托,1534年落成);接下来,在凉廊中,1554年切利尼(1500-1571)《砍杀美杜莎的帕尔修斯》落成,詹博洛尼亚(Giambologna,(1529年-1608年)和《赫克里斯杀死半人马》,等等。

除此之外,广场上还耸立了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Bartolomeo Ammannati)以科西摩一世为原型设计的海神波寒冬喷泉(1563-1575),用以纪念科西摩一世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联姻,标志着科西莫一世掌握了海上的统治权。1594年,广场上又树立起一座詹波隆那(Giambologna)制作的科西摩一世骑马像。

所以,同样是佛罗伦萨城公共雕塑,《大卫》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意义是民主与共和,而不是专制与独裁。

以上就是关于米开朗基罗与大卫全部的内容,包括:米开朗基罗与大卫、石膏像大卫 是谁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为什么能够成为佛罗伦萨的象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34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