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平仄怎么分,最好具体说明,有例子

汉语拼音的平仄怎么分,最好具体说明,有例子,第1张

那个平仄是按照汉语古时发音来划分的。不能笼统的用四声里的那几声是来说,如果真的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本书来看看。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讲,平声就是第一声、第二声,阴平是第一声,阳平是第二声。

仄声就是第三声第四声还有古代的入声

但是,有一个问题很难解决,就是入声,古代有入声,特点是发音很急促,现代没有了。

古代的入声现在演化成现代的四声,所以有些读上去明明是平声的,但实际上是仄声。

比如说“一”,平声,读阴平,第一声,但是“一”在古代是入声,所以其实是仄声。

对于某些地区的人来说,入声很容易就能分辨,因为他们发音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旦花测拘爻饺诧邪超矛声音的急促感,比如上海人。

平仄基本上和清音浊音无关,清浊是发声母时声带振动不振动的区别,而平仄是音调的关系。

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音;第三声和第四声是仄音。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中古汉语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

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促(如入声字)。平仄声的字在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吟诵时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

平仄的四种声调: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概括哟--平指第一声,第二声。仄指第三声,第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音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但是中古时期的平上去入四调,有各自分别对应的调。

现代的发音中,平音的清声母变成阴平,浊声母变成阳平。

上声的字基本还是上声,只有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普通话中变成去声。

入声其实对应阴阳上去,中古入声到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全部已经分属阴阳上去里面。

--这个是大概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对应现代汉语:

阴平:第一声

阳平:第二声

上声:第三声

去声:第四声

以上就是关于汉语拼音的平仄怎么分,最好具体说明,有例子全部的内容,包括:汉语拼音的平仄怎么分,最好具体说明,有例子、平仄分别是第几声、平仄是指几声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24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