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意思是什么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原诗:

兰亭集序 / 兰亭序》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使······奔驰。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

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释义: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扩展资料: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兰亭集序》

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意思是: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出自《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诗词原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原诗:

《兰亭集序 / 兰亭序》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使······奔驰。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

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释义: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扩展资料: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兰亭集序》

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详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齐彭殇为妄作[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王羲之感慨“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面对苦短人生,“痛”从中来,发出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悲”叹这正是他对时光虚度的惶恐,对济民安国的渴望,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哀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自觉地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表达了想要通过有所作为来抗拒人生虚幻的愿望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为士族阶级的成员,王羲之既有根深蒂固的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又有消极遁世的老庄思想,还接受了佛家思想的一定影响他对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否定,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而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潇洒风神和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的书法艺术在一定意义上又可视为这种努力的结果,因为他知道,抗拒人生虚幻性的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能是在给定的生命限度内进行最大可能的价值创造

以上就是关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意思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意思是什么、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意思、《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96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