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各章节的多少字数

《尚书》各章节的多少字数,第1张

1、《诗经》39234字

2、《楚辞》约34000字

3、《论语》11750字

4、《孟子》34685字

5、《老子》5056字

6、《庄子》约80400字

7、《左传》196845字

8、《国语》约92500字

9、《战国策》约120000字

10、《世说新语》约79000字

11、《文心雕龙》约48000字

以上典籍(包括《昭明文选》)是本次统计的对象,以下是附带的收获:

《书经》25700字

《礼记》99010字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墨子》76516字

《荀子》约90800字

《韩非子》106131字

《淮南子》130840字

《列子》30724字

扩展资料: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25篇)。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尚书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2009年清华简中发现了部分早期版本的《尚书》。

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

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又,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

东晋元帝时,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分出4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所以伪古文与今文合共58篇。

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就是用古今文真伪混合的本子。

南宋吴棫以后,对其中真伪颇有疑议。

明代梅鷟作《尚书考异》,清代阎若璩著《尚书古文疏证》等,才将《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乃属伪造的性质断实。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

“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

清华简 西伯勘黎

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据李学勤介绍,清华简中的《尚书》分三类,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滕》、《康诰》、《顾命》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

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在传世本里没有,或虽见于传世本,但后者是伪古文,如《傅说之命》,即先秦不少文献引用过的《说命》,和当今流传的《说命》伪古文不是一回事。

清华简《厚父》和《封许之命》都是《尚书》的佚篇。“命”是《尚书》的一种文体,而《封许之命》是周王朝分封许国的文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

1、《诗经》39234字

2、《楚辞》约34000字

3、《论语》11750字

4、《孟子》34685字

5、《老子》5056字

6、《庄子》约80400字

7、《左传》196845字

8、《国语》约92500字

9、《战国策》约120000字

10、《世说新语》约79000字

11、《文心雕龙》约48000字

以上典籍(包括《昭明文选》)是本次统计的对象,以下是附带的收获:

《书经》25700字

《礼记》99010字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墨子》76516字

《荀子》约90800字

《韩非子》106131字

《淮南子》130840字

《列子》30724字

参考:《宋元学案》卷四《庐陵学案(全氏补本)》:“读书说”

立身以力学焉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今取《六经》及《论语》,《孟子》,《孝经》,以字计之:

《毛诗》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

《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

《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

礼记九万九千二十字,

《周易》二万四千二百七字,

《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

《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

《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孝经》一千九百三字。

大小九经合四十八万九十字。且以中材为率,若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或以天资稍钝,中材之半,日诵一百五十字,亦止九年可毕。苟能熟读而温习之,使入耳著心,久不忘失,全在日积之功耳。里谚曰:“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遂成为匹。”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后生其勉之!

(梓材谨案:此说有作《欧阳公读书法》者,其数诸经,先《孝经》,次《论语》一万一千七百五字,次《孟子》,次《周易》二万四千一百七字,次《尚书》,次《诗》三万九千二百三十四字,次《礼记》九万九千一十字,次《周礼》,次《春秋左传》。先后字数微有不同。又云:“九经正文,通不过四十七万八千九百九十五字。童子日诵三百字,不五年,略可上口。”是先生之说盖本欧公,而字数有异尔。又其辟佛亦与欧公同,故移《水心文集》一段于后而特为立传云。)

内容来源于网络,欢迎分享!

国学《大学》全文共有多少字数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为“四书”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礼记》中的《大学》,不含标点和章节名:1889字。

《大学章句》本,不含标点和章节名:3010字。

国学大学一共有多少字

你好,首先我要说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在读的大学生,并且我们也在接受国学方面的教育对于我来讲我真的从国学学习中得到的最大改变一是思想,二是心性观点有很多,但你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如果愿意是否可以缩小您的范围??

国学经典大学的文字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拼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

《大学》到底有多少字啊?

《大学》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的部分是核心,“传”是解释“经”的,经一章,传十章。“经”多少字啊?注意,205个字。解释经那个传是10章,多少字啊,朱熹统计了,是1546个字,我数了一下,是1548个字,差两个字,我先后数了五遍,还是1548个字,这里差异在什么地方啊?还要研究。这样《大学》经和传合起来,朱熹统计是1751个字,我统计是1753个字,我们现在写篇文章洋洋万言啊,它1753个字。但是,字数虽少,含义深刻。

四书的大学篇全文多少字

《中庸》大约有13946字,大约一个月看完,那要看你的速度!《大学》大约有6182字,应该几个星期就看完了!《论语》大约有8474字,几个星期可以看完!《孟子》大约有14593字,大约一个月以上看完!全部大约要两个月看完!

国学经典的(论语)共多少字

《论语》全文共有11705个字,大约相当于现今对开报纸一个版面的容量。它在《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七种经书中字数最少的一种书。

《论语》共有20篇,前十篇被称为《上论语》,后十篇被称为《下论语》。各篇取篇首两字作为篇名,如《学而篇第一》为首句为“学而时习之”,《为政篇第二》的首句为“为政以德”篇下分章,各篇章数不等。《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以记言为主,书中随处可见“子曰”字样,惟有《乡党篇第十》是个例外,它记载的是孔子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容貌举止之类,通篇是一个“子曰”也找不到。

《人间词语》全文有多少字

5311个字。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大学里面有国学系吗

得看是什么大学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武大也设有国学院,但是对学生要求很高,每年还会定期考核淘汰。

国学本科试验班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国学通论、国学研究方法论、古典目录学、四书研读、诗经(附楚辞)研读、周易研读、礼记研读、史记研读、老庄研读、荀子研读、文选研读、文心雕龙研读、说文解字注导读、广雅疏证导读、史学和社会理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代文体和辞章、古代经学和经典注释学、中国古代小学源流、清代考据学研究、海外中国学研究、基督教思想史、印度佛教与早期经典、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逻辑学导论,还有英语、日语、书法等课程。

学生毕业时必须达到本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修满规定的学分数,对于中国经典和中国古典学术有深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独立研究和写作能力,并提交独立完成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20000字以上)。能够熟练地使用第一外语从事研究和交流,第二外语(日语)能达到言语交流和阅读学术读物的程度。

“弘毅学堂”国学班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可以基本达到同类高校文、史、哲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的现有水平。

原版的国学或古籍的字数最少的有哪些?

大学 中庸 论语 世说新语 文心雕龙 诗品都不超过八万字。

读国学——《大学》有什么用?

读经的好处,总的来说,可以在以下方面让孩子得到长足的提高。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机率明显增加。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大学》、《孝经》、《老子》、《中庸》、《孟子》、《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4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8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通过诵读经典,患有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的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这一项意外的收获已为医学界所关注,相关医院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9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10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懂文言文则会扫除接受圣贤教育的障碍,从而为考大学、做学问、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1加强深度思想,重振人文建设——当代社会,流行读物氾滥,信息过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某些人甚至会产生无法摆脱困惑和焦虑,有的人会对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疑问,从而厌倦生命、质疑社会。经过经典的薰修,可让孩子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从而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2580字(含标点符号),不含标点符号2152字。

《大学》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它对于汉儒的思想有直接的启发。特别是到宋代理学勃兴后,借助科举的力量,又使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以后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受到《大学》的影响。

《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大学》还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与孟子的民本论,《大学》里的统治者都是以“尊长”、“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实际上他们还是站在剥削者的立场上这么说的。

他们所谓的“爱民”、“不暴戾”只是为了维护他们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只有这样,他们无生产能力的剥削生活才能得以巩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

四书五经字数为622970字。

周易:24207

尚书:25800,(近人黄侃除去伪古文,计17925)

毛诗:39224

周礼:45806

仪礼:56115

礼记:99020

左传:196845,(孔子春秋本文18000)

公羊:(清阎若璩考订后统计44075)

縠梁:(清阎若璩考订后统计41512)

论语:13700

孝经:1903

尔雅:13113

孟子:34685

以上就是关于《尚书》各章节的多少字数全部的内容,包括:《尚书》各章节的多少字数、古代典籍到底各有多少字、国学大学全文有多少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92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