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是什么句式

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是什么句式,第1张

这句话是一句省略句式。主要是在“可以一战”中省略了一个代词“之”。

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

其中:

可,意思是“可以”;

以,意思是“凭借”;

之,是代词,指代前面所说的“忠之属也”。

这句话就是说鲁王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尽心尽职尽忠,从而获得鲁国民众的支持)去带领军队打仗。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可以凭借这一点优势来打一仗。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的“以”是:凭借

古文解释: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

忠之属也具体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原文为: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模拟试题

一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 )(3)小信未孚( )

(4)又何间焉( )(5)神弗福也( )(6)衣食所安( )

(7)小惠未徧( )(8)牺牲玉帛( )(9)弗敢加也( )

二 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参见《曹刿论战》课后练习第三题。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 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忠之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

文段(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 用原文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 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 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 立有间

B 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 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3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试题答案

一 (1)攻打 (2)目光短浅 (3)为人所信服 (4)参与

(5)赐福、保佑 (6)养 (7)通“遍”,遍及、普遍。

(8)指祭视用的猪、牛、羊等 (9)以少报多

二 (1)①原因 ②所以 ③所以

(2)①他的(曹刿的) ②其中 ③他们的(齐军的)

(3)①听从②跟随

三 1 凭借什么作战?

2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4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5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四 阅读:

文段(一)

1 ①请见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作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3 曹刿认为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认为作战必须取信于民。

文段(二)

1 D

2 已经战胜,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道:“作战,是靠勇气的。”

3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文段(三)

1 D

2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3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

《曹刿论战》中,曹刿所认同的“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条件,是指鲁庄公所说的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而取信于民只做好某个方面还不够,而是要做好方方面面,而这三条都是取信于民的措施

以上就是关于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是什么句式全部的内容,包括: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是什么句式、“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的“以”是什么意思、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76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