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有哪些玩法

舞龙有哪些玩法,第1张

舞龙常见的玩法有烧火龙、高跷龙等近百种之多。

1、烧火龙:烧火龙又叫舞火龙,是流传于广东丰顺一带的独特的民间传统项目,一般在春节和元宵夜举行。关于烧火龙,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丰顺地方来了条火龙,混身喷火,兴妖作怪,从此,土地干裂,禾苗枯死,农民心焦如焚。这时,一对年轻夫妻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凿山引水。然而,水通了,火龙又来了,它张开血口,喷出烈火,烧死年轻夫妇,烤干了水的源头。年轻夫妇留下男孩张共,继承父志,到峨眉山求仙学法。

三年后归来,与恶龙苦战三天三夜,用神火将恶龙烧死在洞里,他自己也力竭身亡。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人民为纪念张共,庆祝丰收,每年元宵之夜要举行烧龙活动。年复一年,形成风俗。

2、高跷龙:

雷州高跷龙舞是广东雷州先民表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俗喜庆舞蹈。高跷龙舞的表演一般是青少年男子,每人脚踩高跷板,头扎面布,身穿开肚衫、统裤古装。

一句龙出海、双龙相遇,建立友情、双龙腾飞为主题,舞蹈中有串龙、摆龙、逗龙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龙身道具制作材料为布料、竹器、纸等,形象生动,造型独特。现每年元宵、中秋节广东湛江市的雷州城乡都有舞高跷龙活动。

舞龙:

舞龙是中国民间传统舞蹈之一,起源于汉代,是一种吸引人们的传统表演艺术。舞龙通常有一根长绸或布条制成的彩色龙身,龙身由许多节段组成,有人手持长竿套上龙头和龙尾,协同起来扭曲摆动,仿佛真的一条龙在腾空起舞。

舞龙起初是在传统的中国农历新年、开张纳吉、庆贺佳节、祈求丰收等场合表演,造就了传统的“狮子舞、龙舞”等重要表演艺术形式,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

舞龙过程中,人们通过鼓乐、舞蹈、咆哮声等各种技巧表演,营造出一种瑰丽神奇、气势磅礴的氛围。舞龙不仅在中国国内深受欢迎,也被广泛介绍到其他国家,成为了一种国际性的表演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中秋节 是中国比较大的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会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赏月、吃月饼。你知道中秋节的特点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中秋节的特点,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目 录

中秋节的特点之玩花灯

中秋节的特点之舞火龙

中秋节的特点之烧瓦子灯

中秋节的特点之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 元宵节 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 儿童 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

中秋节的特点之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 传说 :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

中秋节的特点之烧瓦子灯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

中秋节的特点是什么相关 文章 :

★ 中秋节的节日特点

★ 中秋节的简单介绍

★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 中秋节的节日介绍

★ 中秋节的简介习俗

★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 中秋节的简介及习俗

★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二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舞龙不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自喻”项目,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了。今天,在我们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龙”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

烧火龙的“火龙”,是用纸扎成的,长 15~20米,分为五节,四周扎满五颜六色的鞭炮。起舞前,先燃响鞭炮,以引龙出海。然后一队赤膊袒胸、举着火棍的舞火龙者,随着快速的锣鼓声在场上快跑,反复三次,名叫“请龙”。接着,“火龙” 出场了,它在场上绕着大圈子,先从龙嘴中喷出火来,然后,龙身上扎着的鞭炮被点燃了,从头至尾,火光四射,霹雳连声。巨大的龙身就在烟火和爆响的包围之中,上下翻飞,左右腾舞,煞是好看。此时,预先准备在场上的烟花架,朝天射出串串烟花,五彩缤纷,摧级夺目,从而把舞火龙推向高潮。整个活动持续十多分钟,待烟火熄灭,火龙也被烧掉了。

以上就是关于舞龙有哪些玩法全部的内容,包括:舞龙有哪些玩法、中秋节的特点是什么_中秋节的特点、关于春节“舞龙”的精彩动作描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55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