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祝寿为由,派马嘎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说明马嘎尔尼使团访的背景

3,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祝寿为由,派马嘎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说明马嘎尔尼使团访的背景,第1张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

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各自的利益上采取了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因此,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双方的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并由此导致外交谈判的失败

英国希求通商

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因此,英国派遣一个使节团到中国访问,自然它是为了商业目的而去的。事实上,中英两国交易往来的情况确实也应当有所改变,自从英国初到中国开辟市场之日起,以及以后两国发生贸易关系以来,没有一件事情有助于改善英国人在中国的地位,而其他欧洲各国商人在中国的处境却都比英国人好得多。”[6] 正因为如此,英国政府期望通过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改善中英之间的关系和现行贸易体制,扩大双方的通商。

当时,广州一口通商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英国国王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派遣凯思·卡特为使臣,前往中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使臣在中途病死。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又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其目的是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取消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同时,也是为了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估计中国的实力,为英国资产阶级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2] 。

英方希望跟中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并达成下列协议:

英国派遣驻中国使节。

准许英国在舟山和天津进行贸易,并仿效澳门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个小岛,供商人居留和存放货物。

允许驻在澳门的英国商人居住广州。

英国商品在中国内河运送时,争取免税或减税[7] 。

马戛尔尼使团出发时,内务部长敦达斯还特地告诫:“您一到便要受到接见,您要服从中国朝廷的礼仪,既不要损害自己君主的尊严,又不要被礼仪上的小事束缚住手脚。”敦达斯的嘱咐既包含了外交常识,又非常具有政治含义,其实就是要求使团不要因小失大。

十八世纪中后期,在欧洲发生了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而工业革命起步最早的英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高速的发展使英国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更多的海外市场。于是,英国人把眼光转向了东亚,在那里有一个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笔下被描述成几乎便地黄金的神秘古国——中国。尽管在此之前,葡萄牙、荷兰、俄国曾经十五次遣使企图打开中国国门未果,但英国人仍然相信,以他们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后盾,他们的使团一定能够成功。就这样,由马戛尔尼率领,抱着打开中国市场的雄心壮志的英国使团,打着为中国当时的满清政府乾隆皇帝庆贺八十寿辰的幌子,于1792年来到了中国。但是,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令马戛尔尼和他的国家大失所望。

在中国,马戛尔尼使团被中国政府也就是当时的满清帝国政府看成是与其他来朝贡的国家(主要是藩属国)无二的来访者。因此,中方在觐见皇帝的礼仪上以传统的“三拜九叩”大礼来要求英人,而以平等的大国使节自视的马戛尔尼当然严词拒绝,双方的“礼仪之争”就此开始。经过针锋相对的交涉,中方让步,马戛尔尼以单腿下跪之礼觐见乾隆皇帝。随后,在英使与中方官员的正式谈判中,英方提出了有关通商的一系列要求,要旨如下:(1)在舟山地区和广州附近各划出一岛和一块地方供英国商人居留;(2)将宁波和天津开口贸易;(3)英商于广州与澳门间的运输货物,免征税或减少税收;(4)准许英国在北京常驻使节。当时正处于封闭状态下的中国满清政府一方面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另一方面认为英人划地居留通商的要求已侵害中国的领土主权,总体上傲慢无理,触犯天朝国威,全数拒绝。乾隆皇帝为显示国威,还命大臣陪同英国使团沿运河游览。马戛尔尼及其随从人员借此收集了大量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报,随后返回英国。这就是“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的简要情况

农历3月18日。

查询万年历可知,1792年4月18日农历是3月18日。

农历,是中国现行的近现代历法,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由于路易十六的王后、奥地利皇帝的妹妹玛丽·安东尼特泄露军事机密给联军,使法国军队被打败,联军攻入法国。

-------------------补充-----------------------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的出逃失败被捕,加剧了法国人民对外国干涉的担心,也激化了欧洲君主对共和国的敌视。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地利宣战;8月,奥地利与普鲁士联军进逼巴黎,要求恢复路易十六的自由与统治。共和国的生存一度面临危机。但9月20日,临时组织的法军凭借“保卫共和国”的高昂热情,在瓦尔密战役中出人意料的击败了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1、乾隆壬子五十七年是1799年。

2、乾隆1735年继位,五十七年刚好是1792年,这一年按农历算是壬子年。

3、干支纪年每60年一循环,壬子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1912、1972、2032···(60年一周期)

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

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793年初宣判国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将其推上断头台。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间经过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和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对外发动多次征服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1814、1815年,封建的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⑥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实行的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新宪法明确限制王权,扩大议会下院的权力,取消贵族的特权,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⑦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拿破仑的侄子君主派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一心恢复帝制,镇压共和派的反抗,强行通过新宪法,使总统独揽大权,建立了名为总统制共和制的个人独裁统治,共和形同虚设。

⑧1852年路易•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又实行帝制。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第二帝国寿终正寝。

⑨1870年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国,经过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激烈斗争最终恢复了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总体上属于议会制共和制政体。为什么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呢?其法律依据如同高中历史选修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第71页中的讲述:“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同年,国民议会又先后通过一系列法律,合称1875年宪法,又称第三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有:A、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B、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即后来的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总理)共同向议会负责。从中可以看出宪法赋予当时法国总统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体现了当时法国君主派的力量还不小,企图凭此为以后借机复辟创造条件,也反映了它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但它又不同于总统制共和制,因为总统的产生由议会选出,其行政权被总理分享,还要对议会负责,故为共和国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君主派今后的复辟帝制活动,因此仍属于议会制共和制。更何况在宪法公布后不久,1879年初共和派赢得总统大选,掌握法国全部关键权力部门,最终完全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之后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日渐削弱,在政治生活中已不占重要地位,国家权力明显转到议会和内阁手中,使法国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法国投降,存在了七十年的第三共和国解体,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和维希傀儡政权统治。二战结束后,法国进入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1946—1958年),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巅峰,拥有选举总统、决定政府组成、任免总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等权力,此时的法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⑾为了克服第四共和国时期党派纷争、议会滥用权力而导致政局不稳、政府无能的弊端,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宣告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此后,权力中心逐渐由议会转移到总统,但又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这表明法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制国家。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近现代法国政体如何变化,其实质基本上不变,还是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只是对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权力关系进行了重新调整,从而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制)的不同形式而已。

以上就是关于3,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祝寿为由,派马嘎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说明马嘎尔尼使团访的背景全部的内容,包括:3,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祝寿为由,派马嘎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说明马嘎尔尼使团访的背景、1792年4月18日农历是几月几日、1792年处于革命期间的法国为何对普奥宣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37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