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海参汤 海参汤的做法

怎么做海参汤 海参汤的做法,第1张

1、干海参用30度-40度的温水泡12-24小时,中间不停的换水,记住:每次换水都用30度-40度的温水。

2、海参泡软了以后处理海参的肉部。用清水洗干净。

3、生姜切片待用,海参加生姜片和清水1000升用小火炖1小时。

4、再海参清汤放凉,除去生姜片,再加入火腿玉米羹汤料,搅拌匀,再用大火烧开。

5、在烧的过程中一定要边烧边搅拌,等汤完全开了再打入鸡蛋。一碗好吃又好看的海参汤就做好了。

准备食材:海参2只、盐2勺、鸡胸肉2块、鸡精2勺、葱1株、香菇若干、大蒜5颗、姜丝若干、黄酒2勺。

注:热水泡:先用热水将海参泡24小时,再从腹下开口取出内脏,然后换上新水,上火煮50分钟左右,用原汤泡起来,过24小时后即可。平时一般用热水泡发,比较快。

冷水泡:将海参浸入清水内,约3天即泡发;取出剖腹去肠杂、腹膜,然后再换清水浸泡,待泡软后即可加工食用。此法在热天要多换几次水,并经常注意是否已变软。

1、辽参和香菇泡发30分钟以上,鸡胸肉清洗干净。

2、鸡胸肉切成片。

3、葱姜蒜切段切丝。

4、香菇切成丝。

5、辽参也切成丝。

6、热锅热油,将葱姜蒜爆香。

7、到入鸡胸肉翻炒。

8、分别加入1勺盐、鸡精和黄酒翻炒至断生。

9、炒熟的鸡胸肉倒入砂锅中。

10、大火烧开后,揭开锅盖,加入香菇丝,加入1勺盐、鸡精和黄酒。

11、转小火慢炖1小时。

12、辽参很容易熟,所以最后加入,再转大火烧开,烧上三分钟即可。

海参除了鲜外,本身没什么味道,所以用鸡胸肉烧成高汤,增加肉香,加入香菇提鲜,这锅海参汤的味道就出来了。

1鲜人参炖鸡汤

做法:

1母鸡宰杀后去毛,用沸水汤一下,去毛,斩爪,去头,去内脏,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用水冲净,整鸡剁块;

2将鲜人参用温水洗净;

3葱切段,姜切片备用;

4热锅冷油,将姜片葱段放入锅中爆香,然后将鸡块倒入锅中煸炒;

5待鸡块表层微熟时,倒点白酒呛一下然后转至砂锅中;

6放入清水,大火炖开小火慢炖2小时;

6用精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

贴心提示:鲜人参炖鸡汤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补汤,此汤具有补元气,益精血,益脾宁智的作用,适用于神经衰弱、老年性咳喘、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小儿发育不良等症。对体质虚弱、病后者亦有补益作用。

2乌鸡人参汤

做法:

1、乌鸡开膛后洗净,红枣、人参、糯米、枸杞洗净。

2、将红枣、1根人参、糯米、枸杞塞入鸡肚,以牙签封口。

3、锅中加适量水,加入另两根人参和乌鸡,先以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炖煮40分钟左右至所有材料入味。

4、起锅前加盐和味精调味,食用时在汤面上撤上少许鸡蛋丝即可。

贴心提示:鸡肉性温,味甘,入脾胃肝经,主治脾胃阳气虚弱,此汤针对青年学生,可益智健脑,增强记忆力和免疫力,注意用量

3人参天麻乳鸽汤

材料:新鲜人参2根,天麻20克,大枣5克,乳鸽1只,姜片、盐、味精、鸡粉、料酒各适当。

做法:

1.乳鸽洗净,去内脏,从中心一剖为二。

2.洗净的乳鸽下开水中焯透备用。

3.煲中加清水煮开,下质料,参加姜片、料酒,小火煲2小时至乳鸽熟透,加盐、味精、鸡粉调味即可。

贴心提示:此汤补血益肾,通络健脑,祛风解毒。

海参汤的做法如下:

1、排骨用水浸泡一小时,中间最好换一次水,能充分去除血水,然后清洗干净放入炖盅。

2、放入提前泡发好的海参。

3、再放入适量的虫草花,我用的是新鲜的虫草花,如果是干的需要提前浸泡。

4、每个炖盅里放一片姜,可以去除排骨和海参的腥味。

5、炖盅内倒入纯净水,不要倒的太满,约8-9分满就可以。

6、将炖盅放入蒸锅,蒸锅中水量约到炖盅的2/3处。

7、大火烧开中,小火慢炖两个小时,出锅前撒少许盐搅拌均匀。

人参一定要隔水蒸炖 开水壶高压锅都可派用场

有许多人经常在吃参,但是吃法却不讲究不管吃西洋参还是别直参,都是切片含服或冲泡着喝一整天,效果其实都已经被大打了折扣。”

人参怎么个”烧法”呀?许多人的方法都不同,用炖的,也有用煮的。其实吃人参一定要隔水蒸炖。为什么呢?

原因一:温度是关键。因为人参的有效成分皂甙有个特别的物理性质,震动后产生许多像肥皂的泡沫,持续15分钟以上,如果在高温条件下水烧开一沸腾,参汤会随泡沫满溢出容器而浪费损失、,所以炖参汤隔水蒸炖,外面的加温水有100度,而参盅内的参汤低于100度。用慢火“炖”这样温度均衡80度左右,最保险,其它方法的烧、煮、煎、熬,这样温度太高,参汤和参气会跑掉。

原因二:人参中的活性多肽,活性酶,挥发性成分在加热后容易挥发逃走,所以一定要密封加工。容器也不能用碗、茶杯,而要用专门的参盅——两层密封盖,药用成分不能轻易流失。

在家怎么隔水蒸炖呢?最简单的方法,用家里的烧水的大开水壶,把参盅放在茶壶里隔水炖,听到水开的声音,马上把火关小,总共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可以了。用高压锅也有同样的效果,但要看牢了,高压锅一响就马上转成小火。最好的炖人参工具是专门的电热炖锅,可设定时间,非常省事。

专家秘诀

1 切片(片要切薄,有效成分容易渗出来,很多人都是切成段炖 ,很浪费)

2浸泡(在炖之前,用冷开水先浸半个小时)

3 冷却(炖好之后,先冷却几分钟,在打开盖子,这样一部分挥发成分冷却后,重新凝结成水回到参汤)

早晨空腹服用人参效果最好,效果是中午的10倍,晚上的20倍。人参有双向调节作用,早上吃下去,使白天更兴奋,更有神气,更有力气,晚上吃,睡眠更充足,如果晚上吃,就容易造成兴奋。烦躁失眠,胸闷,有害身体健康。

人参枸杞子酒

人参枸杞子酒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糖尿病等患者饮用。无病常饮,亦有强身益寿之功。

来源民间方

原料人参20克 枸杞子350 克 熟地100 克 冰糖400 克 白酒10公斤

制作 将人参烘烤切片,枸杞除去杂质,用纱布袋装上扎口备用。 冰糖放入锅中,用适量水加热溶化至沸,炼至色黄时,趁热用纱布过滤去渣备用。白酒装入酒坛内,将装有人参、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加盖密封浸泡10-15天,每日搅拌1 次,泡至药味尽淡,取出药袋,用细布滤除沉淀物,加入冰糖搅匀,再静置过滤,澄明即成。

功效强壮抗老,补阴血,乌须发,壮腰膝,强视力,活血通经。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糖尿病等患者饮用。无病常饮,亦有强身益寿之功。

用法饮用时,可根据自己的酒量,每次饮10-12克

人参补阳汤

人参补阳汤用于治伤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窍,其目隐涩赤胀,生翳羞明,头痛骨痛。

人参补阳汤--《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人参补胃汤(《审视瑶函》卷二)。

组成羌活、独活各18克,白芍药、生地黄,泽泻各09克,人参、白术、茯苓、黄耆、炙甘草、当归各12克,柴胡、防风各15克,熟地黄(酒洗,炒)12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窍,其目隐涩赤胀,生翳羞明,头痛骨痛。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人参麦冬汤

人参麦冬汤用于治老人虚人患上消,口大渴者。

人参麦冬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人参、茯苓、甘草、杞子、五味子、麦冬。

功能主治治老人虚人患上消,口大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人参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用于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

人参养荣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便精遗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甚妙。

补肺人参散

补肺人参散用于肺脏气虚,咳嗽少气,言语声嘶,吃食全少,日渐羸瘦。

补肺人参散--《圣惠》卷六

别名补肺人参汤、人参汤

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耆1两(锉),桂心1两,花紫苏茎叶3分,白术3分,五味子半两,熟干地黄1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气虚,咳嗽少气,言语声嘶,吃食全少,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补肺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六)、人参汤(《普济方》卷一六一)。

摘录《圣惠》卷六

本页关键字:补肺人

补脾人参散

补脾人参散用于脾虚身重如石,四肢不举,食少无力,腹胀肠鸣,神思昏闷。

补脾人参散--《圣惠》卷五

别名补脾人参汤

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石斛2分(去根),黄耆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白术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去皮),白茯苓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丁香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身重如石,四肢不举,食少无力,腹胀肠鸣,神思昏闷。

用法用量补脾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人参汤”。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补劳人参丸

补劳人参丸用于小眦赤脉传睛,心虚,心神恍惚者。

补劳人参丸--《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桔梗1两,干地黄1两,防风1两,木香1两,桂心1两,干山药1两,细辛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逆障。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补劳人参丸--《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人参、白茯苓、白附子、续断、远志、菊花、甘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小眦赤脉传睛,心虚,心神恍惚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桔梗汤送下,日3次。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柴胡人参汤

柴胡人参汤用于小儿脾热生风,往来寒热。

柴胡人参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

处方柴胡3钱,人参1钱,麦冬3钱,白芍2钱,鲜生地3钱,阿胶3钱,炙甘草3钱。

功能主治热入血室,邪少正虚,夜微烦热者。

用法用量水3杯,煎取1杯,顿服之;不愈再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

柴胡人参汤--《幼幼新书》卷十七引《王氏手集》

处方柴胡、人参、芍药、茯苓、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脾热生风,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4分,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七引《王氏手集》

柴胡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柴胡(去苗)3分,人参3分,生干地黄(焙)3分,桔梗(锉,炒)半两,知母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令黄)半两,赤芍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微炙)半两,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失于将理,血气虚损,日渐困瘁,少寒多热,烦渴嗽逆,痰壅减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柴胡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知母(焙)1两,石膏(碎)1两,葛根(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后,潮热不退,口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保命人参散

保命人参散用于咯痰带血而出。

处方人参3钱,白术3钱,茯苓1钱,炙甘草5分,橘红8分,枳壳7分,桔梗7分,半夏7分,五味子7分,桑皮7分,黄芩1钱。

功能主治咯痰带血而出。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大圣人参散

大圣人参散用于和气快膈,养胃生津液。主治头昏体倦,胸膈不利,状若感寒。

大圣人参散--《鸡峰》卷五

处方白术3分,人参3分,白芷3分,葛根3分,青皮3分,桔梗3分,甘草2钱,干姜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气快膈,养胃生津液。主治头昏体倦,胸膈不利,状若感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五

当归人参汤

当归人参汤用于小儿变蒸,有寒无热者。

当归人参汤--《医林纂要》卷九

处方当归2钱,肉桂1钱,木香1钱,甘草(炙)1钱,人参1钱。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有寒无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各家论述当归滋阴而行于阳,以足其血;肉桂补命门而生肝木,以壮阳气;木香宣达阳气于上下;甘草以和其中,人参保安元气,生姜补肝行阳气,大枣补中厚脾土。

凉膈散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川大黄、朴消、甘草各2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克。

主治

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正文

用法:上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竹叶7片,蜜少许。

功用:凉膈泻热。

禁忌: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本方。

普济消毒饮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正文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清胃散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正文

功用:清胃凉血。

用法: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禁忌: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方解:本方证是由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胃凉血。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盛已侵及血分,进而耗伤阴血,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泻白散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正文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用法: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本方药性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郁结于肺,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则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此热不属于外感,乃伏热渐伤阴分所致,故热以午后为甚,其特点是轻按觉热、久按若无,与阳明之蒸蒸发热、愈按愈盛者有别;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是热邪渐伤阴分之候。治宜清泻肺中郁热,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故以为君。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君臣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

本方之特点是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生理特点亦甚吻合。

左金丸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主治

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音,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者。)

正文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用法:为末,水泛为丸,每服2-3克,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定。

禁忌:斟酌。

方解:

本方证是由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肝之经脉布于胁肋,肝经自病则胁肋胀痛;犯胃则胃失和降,故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乃肝经火郁之候。《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火热当清,气逆当降,故治宜清泻肝火为主,兼以降逆止呕。方中重用黄连为君,清泻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胃;黄连亦善清泻胃热,胃火降则其气自和,一药而两清肝胃,标本兼顾。然气郁化火之证,纯用大苦大寒既恐郁结不开,又虑折伤中阳,故又少佐辛热之吴茱萸,一者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一者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一者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领黄连入肝经。如此一味而功兼四用,以为佐使。二药合用,共收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则诸症自愈

竹叶石膏汤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正文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方解:

本方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本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本证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伤寒解后,虚瀛少气,气逆欲吐”证。在实际运用中,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温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

问题一:参汤怎么炖 人参一定要隔水蒸炖 开水壶高压锅都可派用场

有许多人经常在吃参,但是吃法却不讲究不管吃西洋参还是别直参,都是切片含服或冲泡着喝一整天,效果其实都已经被大打了折扣。”

人参怎么个”烧法”呀?许多人的方法都不同,用炖的,也有用煮的。其实吃人参一定要隔水蒸炖。为什么呢?

原因一:温度是关键。因为人参的有效成分皂甙有个福别的物理性质,震动后产生许多像肥皂的泡沫,持续15分钟以上,如果在高温条件下水烧开一沸腾,参汤会随泡沫满溢出容器而浪费损失、,所以炖参汤隔水蒸炖,外面的加温水有100度,而参盅内的参汤低于100度。用慢火“炖”这样温度均衡80度左右,最保险,其它方法的烧、煮、煎、熬,这样温度太高,参汤和参气会跑掉。

原因二:人参中的活性多肽,活性酶,挥发性成分在加热后容易挥发逃走,所以一定要密封加工。容器也不能用碗、茶杯,而要用专门的参盅――两层密封盖,药用成分不能轻易流失。

在家怎么隔水蒸炖呢?最简单的方法,用家里的烧水的大开水壶,把参盅放在茶壶里隔水炖,听到水开的声音,马上把火关小,总共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可以了。用高压锅也有同样的效果,但要看牢了,高压锅一响就马上转成小火。最好的炖人参工具是专门的电热炖锅,可设定时间,非常省事。

专家秘诀

1 切片(片要切薄,有效成分容易渗出来,很多人都是切成段炖 ,很浪费)

2浸泡(在炖之前,用冷开水先浸半个小时)

3 冷却(炖好之后,先冷却几分钟,在打开盖子,这样一部分挥发成分冷却后,重新凝结成水回到参汤)

早晨空腹服用人参效果最好,效果是中午的10倍,晚上的20倍。人参有双向调节作用,早上吃下去,使白天更兴奋,更有神气,更有力气,晚上吃,睡眠更充足,如果晚上吃,就容易造成兴奋。烦躁失眠,胸闷,有害身体健康。

问题二:人参煲汤应该怎么做。 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1冰糖独参汤 原料:冰糖30克,高丽参10克 (或人参粉3克) 。做法:先将人参洗净,切成细丝与冰糖煎浓顿服。或用人参粉剂冲服。 功能:回阳固脱,补气摄血。

2清暑益气汤 原料:西洋参3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梗米30克,鲜西瓜翠衣500克,白糖少许。做法:先煎西 洋参,去渣留汁备用。西瓜翠衣打碎挤汁,备用。其余药物用凉水浸泡10分钟后,水煎去渣留汁,入梗米煮粥。将熟,兑入西洋参汤及 西瓜翠衣汁,并加糖少许即成。食益温凉。功能:清暑益气,生津止渴。

3人参地黄粥 原料:人参10克,栗米100克,生地黄30克,冰糖适量。做法:水煎人参、生地、去渣留汁,入栗米煮粥。将熟加冰糖适 量,稍煎待溶即成。酌情服食,温凉为宜。功能:益气养阴。

4速溶生脉饮 原料:人参30克,麦冬60克,五味子30克,白糖300克。做法:人参、麦冬、五味子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半小 时取煎汁1次,加水再煎,共煎三次,合并煎液,再继续以小火煎煮浓缩至如膏状,停火,加入白糖,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 次10克,以水冲化,顿服。每日2次。可视病情加减,也可以此与米煮粥。功能:补敛津气,益阴固脱。

5参附膏 原料:人参15克,制附片10克,白糖10克。做法:先煎制附片1小时,后入人参,煎取浓汁600毫升,加入白糖,每服100毫 升,每日3次。功能:回阳固脱。

6人参胡桃煎 原料:人参3克,胡桃肉3个。做法:人参、胡桃肉同时下锅,多加水煎煮1小时,煎汁约150毫升左右,饮汤后将人参、胡 桃肉嚼食。

7人参山药汤 原料:人参3克,山药30克,梗米30克,冰糖少许。做法:将人参研末,与山药、梗米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400毫升,以 文火煮至米烂汤稠,调入冰糖,即可食用。功能:益元气,补脾肺之阴。 (1-7条引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问题三:人参骨头汤怎么炖 人参100g、排骨1000克、水3000g以上、花椒、姜片、黄酒、红枣、盐,鸡粉适量。做法:1、将排骨洗净后剁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倒入黄酒,煮去血水,沥干备用;2、将人参切片3、炖锅中加水,放入排骨、黄酒、姜片、红枣、花椒,大火煮30分钟;4、加入人参须和人参切片,盐、鸡粉,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炖半小时,再转小火炖1小时候左右,到排骨软为止。(百度百科上有)

问题四:鲜人参怎么吃?煲汤可以吗? 可以的煲汤的。

这边推荐一道新鲜人参天麻乳鸽汤,

材料:新鲜人参1-2根,天麻20克,大枣5克,乳鸽1只,姜片、盐、味精、鸡粉、料酒各适当。

做法

1.乳鸽洗净,去内脏,从中心一剖为二。

2.洗净的乳鸽下开水中焯透备用。

3.煲中加清水煮开,下质料,参加姜片、料酒,小火煲2小时至乳鸽熟透,加盐、味精、鸡粉调味即可。

爱心提示:此汤补血益肾,通络健脑,祛风解毒。

问题五:人参炖鸡汤的做法? 人参红枣炖鸡

材料:嫩鸡1只(约500克),人参10克左右,红枣10枚,盐少许。

步骤:鸡去毛当净,取鸡腿肉或鸡胸肉,去皮、骨。人参切片,与鸡肉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文火隔开水炖3小时,调味热服。

功效:大补元气,健脾强身,祛病延年,健脑益智。症见动则心悸,汗出,气喘。也可作一般体虚调补之汤品。

淘宝网中华人参商行

问题六:怎么做人参汤 人参汤 处方人参、川芎、枳壳(麸炒)、芍药、防风、细辛、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桂心,各半两;桔梗(炒)、茯神(去木)、木香,各一分。 功能与主治治风厥,志意不乐,身背疼痛,多惊善欠噫气。 用法与用量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出汗)1分,干姜(炮)1两,阿魏(酒浸,去砂石,面和作饼,炙)3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方剂主治寒疟胸满。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2两,桑根白皮(锉,炒)2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知母1两,枇杷叶(拭去毛,炙)1两,黄连(去须,微炒)1两,葛根(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地骨皮1两,淡竹根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方剂主治消渴,发作有时,心脾有热,饮水无度。 制备方法上锉细,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附注方中“淡竹根”,《普济方》作“淡竹叶”。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3分,茯神(去木)半两,龙齿(研如粉)1两,钩藤1分,蚱蝉(去足头翅,微炙)2枚,麦门冬(去心,焙)1两,杏仁(去双仁、皮尖,麸炒令熟)1两半,蛇蜕皮(微炙令黄)2寸。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方剂主治小儿壮热,惊悸,并热疮出。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1-2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人牛黄1豆许大,分温2服,空心、午后各1。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2两,茯苓3两,麦门冬1两,粟2两。 处方来源《医心方》卷九引《耆婆方》。 方剂主治内虚上热下冷,气上,头痛,胸烦。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4升,分3服,日3夜2。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1两,桂心1两,栀子(擘)1两,甘草(炙)1两,黄芩1两。 处方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引《必效方》。 方剂主治卒心痛。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分3服。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2两,干姜4两,泽泻2两,桂心2两,甘草2两,茯苓4两,大黄1两。 处方来源《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 方剂主治胃逆,干呕欲吐。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每服8合,1日3次。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半夏(汤洗去滑,炒)2两半,甘草(炙,锉)3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方剂主治脾胃虚冷,呕逆醋心,冷癖翻胃,中酒后不得食,面色萎黄。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高良姜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方剂主治干霍乱。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问题七:鲜人参炖汤怎么炖 料

材料乌鸡一只,红枣适量,鸡蛋丝少许,人参3根,糯米适量,枸杞少许调味料盐2大匙,味精1小匙

做法

1、乌鸡开膛后洗净;红枣、人参、糯米、枸杞洗净。

2、将红枣、1根人参、糯米、枸杞塞入鸡肚,以牙签封口。

3、锅中加适量水,加入另两根人参和乌鸡,先以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炖煮40分钟左右至所有材料入味。

4、起锅前加盐和味精调味,食用时在汤面上撤上少许鸡蛋丝即可。

Tips

鲜人参补中益气,乌鸡滋阴补血,配上枸杞、红枣等温补食品,最适合作为家庭滋补汤品。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做海参汤 海参汤的做法全部的内容,包括:怎么做海参汤 海参汤的做法、海参汤的做法(简单的)、人参汤怎么做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36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