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信仰是什么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信仰是什么,第1张

信仰,就是对真理的追求。人生,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如果仅仅只追求吃饱喝足,人生未免太色彩单调了,而真诚的信仰会给人生增添无穷的精彩,比如:

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追求,人生会很充实,一代代革命家们为中国的崛起,用这个信仰武装自己,这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信仰佛教,是对超越生死轮回理想追求。中国人祖祖辈辈信仰儒释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中生生不息,建立起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假如中国人没有这些真诚的信仰,整个中华民族将会黯然失色了。真诚信仰,力量无穷。小则可以修身齐家,大则可以建功立业。

         上次博客谈到,我到底应该信仰什么?仔细研读这个问句,始终觉得不太踏实,信仰是能够去选择的吗?人生观,价值观和信仰之间有什么关系?带着问题我最近专题看了多篇文章。就像永澄老师说的,要想搞明白问题,必须先把问题问清楚。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前面要多一个问题:信仰是什么?

       对我们来说,信仰是一个偶尔会看到或者听到的词汇,但仔细琢磨起来又有些说不清楚。信仰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感觉到它的影响力,哪怕你始终觉得自己是没有信仰的,他依然影响着你。单从字面上看,“信”是“相信”,“仰”是“敬仰”。那么信仰就是以敬仰的态度去相信。我觉得应该还有一个信仰主体,应该是以敬仰的态度去相信某个东西。在各种理论里面对于信仰的定义也是不应相同,大致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看法,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寄托;也可以说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观念、理念的信服和尊崇;是人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

      “说到信仰,我真正所指的是我的个人信仰,是一种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内在确定性。”黑格尔的话揭示了信仰的特点。首先,信仰必须是一种发自内心 的、“真正的”相信。如果一个人对某种理念、价值观、学说、主义或者目标,不是完全、彻底的相信,是不能称为信仰的。犹如有些小伙伴说“看着圣经里面说的一些东西,真的无法相信”,“看着那些道士装神弄鬼,还有一堆五体投地的追随者,完全不可理喻”,那么这些都不可能成为你的信仰,那怕装模作样的逼着自己去相信,也是不会长久的。 信仰是一种典型的主观意念,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对于信仰者来说,无论在别人眼里,自己信仰的主题对象的价值如何,信仰者都不会对所信仰的对象产生怀疑,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信仰的价值判断。信仰者对信仰对象和内容的相信,有时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荒谬甚至是愚蠢的,但信仰者自己并不以为然。任何在信仰问题上的欺骗都是对别人而言的。对信仰者自己来说,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每个人信什么、不信什么,自己心里是非常清楚的,不存在自己欺骗自己的问题。

       其次,信仰必须是由衷的、自觉自愿的、无条件的接受、认可、相信、敬仰、崇拜和追求,来不得半点强迫。依靠强迫、利诱、欺骗不能产生真正的信仰,也不能来维持和改变信仰。为了信仰,信仰者可以疯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再次,信仰是人的一切精神与行为的指南,决定着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精神与行为是信仰的外在表现。如果没有信仰,人内心就会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与痛苦,甚至可以使人彻底崩溃。从维持人的正常存在来说,无论内容如何,人必须要在自己心里相信某种东西,给自己一个行动和活下去的理由。(在百度上越来多的人多在问,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中国式教育的缺位,导致大量的年轻人找不到这个作为存在的基本理由)搞清楚了这个理由,才能够赋予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所谓人生价值。有了人生价值,对这套价值的理解、观念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信,就是信仰;有了信仰,人才能从本质上认识自己存在的意义。

       归根结底,人因为承认自己存在的意义而需要信仰,因为自己的信仰而赋予自己人生的希望,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提供一套自己满意的理由。有了这个理由,为了这个理由,人才活着。信仰为人们短暂的一生赋予了一个永恒的意义,体现着人的最重要的精神内涵。这就是信仰的有效性,这就是为什么人活着不能没有一套自己自愿相信、接受、认可并追求或遵循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信仰会成为左右人的现实生活,控制着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为什么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原因。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是必需的,它激励和督促一个人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

      差不多弄清楚信仰的含义,下一个问题又来了:这么多年来,我真的没有信仰吗?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你呢?

(部分摘录网上相关文献)

“信仰”,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ìn yǎng。

“信仰”一词最早出现于佛教唐译《华严经》:‘一切仙人殊胜行,人天等类同信仰,如是难行苦行法,菩萨随应悉能作。’在佛教中,“信仰”又作仰信,谓”对佛、法、僧三宝不疑而钦仰之“;也就是对佛、法、僧三宝之崇信钦仰。

其后,”信仰“一词意义有所流变,可用于对某种思想、宗教、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亦可指对天地与祖先的信仰。

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宗教或政党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靠集体建立起来的信仰难以长久,靠集体的信念建立起来的信仰会随着某个社团组织(社团指的是社会团体,如宗教、政党及其他组织)的解体而烟消云散。

信仰的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等也是信仰。

扩展资料:

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不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人的有限性是不会改变的,虽然我们知道的比2000年前的人们多得多,随着知识的增加,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获得了进展,可一些新的困惑又会产生。

而在有些问题上,比如在死亡所引起的恐惧这一人生终极问题上,则几乎没有取得进展。人类在欲知和未知、在有限和无限之间的鸿沟,与他们的祖先相比,缩小的幅度可能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在这道鸿沟里,既生出希望,也生出恐惧,这就给信仰留出了地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仰

以上就是关于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信仰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信仰是什么、信仰到底什么、“信仰”的概念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22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