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耳赤里的红和赤的意思是什么

面红耳赤里的红和赤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都是形容颜色“红”的意思

面红耳赤

解释: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禁不住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心神向往,不能自持,身上不知道怎样才好。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近义词面红耳热、羞愧满面、脸红耳赤

反义词面不改色

扩展资料

1、面红耳赤的近义词

面红耳热

解释: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九回:“想到这里,不免面红耳热起来,也就讪讪的进房梳洗去了。 ”

想到这里,不免因紧张、急躁、害羞而脸上发红,讪讪的进房洗梳去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

2、面红耳赤的反义词

面不改色

解释: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秦王)叱左右前缚(蔺)相如,相如面不改色。”

秦王命令左右上前绑住蔺相如,蔺相如面不改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表示颜色的词语:面什么耳什么

这个词语是: 面红耳赤

拼音:

[miàn hóng ěr chì]

[释义]

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成语: 面红耳赤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1181 成语 : 面红耳赤 注音 : ㄇ|ㄢˋ ㄏㄨㄥˊ ㄦˇ ㄔˋ 汉语拼音 : miàn hóng ěr chì 参考词语 : 面红面赤, 耳红面赤, 面红耳热, 面红颈赤, 面红过耳, 脸红耳赤 反义 : 面不改色 近义 : 脸红心跳 释义 : 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语本《朱子语类.卷二九.论语.公冶长下》。 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面红耳赤”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子文为春秋楚国人,在楚成王时任令尹,相当于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间,勤于国政,秉公执法,从不以权谋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间,曾经三次被免职,又三次复职,但他无论是免职或复位,都不会表现出喜悦或怨恨的样子,而且每一次办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钜细靡遗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称赞他是个忠于职守的人。宋代朱熹论及此事,感慨地说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面赤。」就是说现在的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可以争得满脸通红,与子文不愠不火的修养比起来,就显得差多了。这里朱子以「 头红面赤 」形容人们为争夺事物,又急又怒,满脸通红的样子,后来「面红耳赤」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 典源 : 《朱子语类.卷二九.论语.公冶长下》黄先之问「子文」「文子」二节。曰:「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面赤;子文1>却三仕三已2>,略无喜愠3>。有些小所长,便不肯轻以告人,而子文乃尽以旧政告之新尹。此岂是容易底事!其地位亦甚高矣。今人有一毫系累,便脱洒不得,而文子有马十乘,乃弃之如敝屣然。此亦岂是易事!常人岂能做得?后人因孔子不许他以仁,便以二子之事为未足道,此却不可。须当思二子所为如此高绝,而圣人不许之以仁者,因如何未足以尽仁。就此处子细看,便见得二子不可易及,而仁之体段实是如何,切不可容易看也。」 〔注解〕 (1)子文:斗谷於菟(ㄨ ㄊㄨˊ),斗为其姓,谷於菟为其名,字子文,春秋时楚国公族,生卒年不详。楚成王时为令尹,凡二十八年,勤于国政,虽三仕三已,喜怒不形于色,孔子谓之忠。 (2)三仕三已:三次任职为官,又三次被免职罢官。 (3)愠:音ㄩㄣˋ,怨恨。 书证 : 01《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少年的弓,约有二十斤重。东山用尽平生之力,面红耳赤,不要说扯满,只求如初八夜头的月,再不能勾。」 02《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众人一定要他叫,他一定不肯叫。后来众人见他急的面红耳赤,也就罢了。」 03《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藩台又做眼色给他,又私下偷偷的拉了他一把袖子,直把他急得面红耳赤。」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只见里面所叙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惊又怕。……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 使用类别用在「激愤恼怒」、「羞耻惭愧」的表述上。 例句 <01>因为感到丢脸,小华面红耳赤地低着头,不发一语。 <02>他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就害羞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03>他们两人只因一言不合就吵得面红耳赤,看得大家都傻了眼。 <04>小王的脸皮太嫩,被人说两句就面红耳赤了,根本不敢回嘴。 <05>你们两个人为了这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只是让人看笑话罢了。 <06>小李的个性内向,上台说没几句话就面红耳赤,只好草草结束。 <07>在人们的哄笑声中,小明禁不住面红耳赤,羞愧得似乎无地自容。 <08>只见他急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拿起电话一阵乱拨,也不知是要拨给谁。 <09>他真是紧张得不知怎办才好,面红耳赤的,嘴里吱吱唔唔,就是说不了完整的一句话。 成语接龙

“赤”字开头的成语

“面”字结尾的成语

“面”字开头的成语

“赤”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面红耳赤。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面红耳赤。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面红耳赤”分成的单字详解:

面, 红, 耳, 赤。

编号 1894 成语 面命耳提 注音 ㄇㄧㄢˋ ㄇㄧㄥˋ ㄦˇ ㄊㄧˊ 汉语拼音 miàn mìng ěr tí 释义 义参「耳提面命」。

见「耳提面命」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耳提面命」之典源,提供参考。

《诗经.大雅.抑》于呼1>小子!未知臧否2>。

匪3>手携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注解〕(1)于呼:叹词,亦作「呜呼」 。

于,音ㄨ。

(2)臧否:善恶得失。

臧,善。

否,音ㄆ|ˇ,恶。

(3)匪:不仅。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耳提面命」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诗经》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雅」是朝廷上的乐歌,又分为大雅、小雅。

〈抑〉一诗出自大雅,相传是春秋卫武公所作,用以自励之诗。

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康叔于卫,建立卫国。

康叔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赐爵,是为卫武公。

卫武公治理国家的态度十分开明,总是广纳百官的意见,做为施政的参考,因此得到卫国臣民的爱戴,让卫国成为春秋初年的大国。

在这一段诗中,卫武公表达了他对后代子孙的关心与恳切叮咛,他说:「这些年轻人啊!还不懂得分辨善恶得失。

为了怕他们迷失方向,我不仅当面告诫他们,还用手提拉着他们的耳朵,详细地叮嘱,希望他们永远记住我的吩咐。」

后来「耳提面命」这句成语,就从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恳切教诲。

书证 01宋.朱熹〈与陈丞相别纸二〉:「此盖家庭平日不言之教有以启之,非面命耳提之所及也。」

02宋.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幸以翰墨小技,待罪视草,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耳提面命

面红耳赤:形容因激动或羞愧而脸色发红的表情。

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

译文:现在的人有点小利与害,就到了头红耳赤。

扩展资料

同义词:

1、面红耳热: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拼音:miàn hóng ěr rè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译文:见了陌生人也要害羞。

2、脸红耳赤:释义为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拼音:liǎn hóng ěr chì

出处: 萧殷《桃子又熟了》一:“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面红耳赤

以上就是关于面红耳赤里的红和赤的意思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面红耳赤里的红和赤的意思是什么、表示颜色的词语面什么耳什么、成语: 面红耳赤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712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