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是什么,第1张

现在没有九大行星了,只剩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通过第5号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 ”,从“行星”之列中除名。

水星

英文名:Mercury

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一些卫星,但它的密度更大,因为铁核占比很高。

金星

英文名:Venus

是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

基本数据

轨道半径:距太阳 108,200,000 千米 (0723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12,1036 千米

质量:4869e24 千克

地球

英文名:Earth

我们的家园,是太阳系从内向外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最大的岩石行星。

基本数据

轨道半径: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12,742千米

质量:5965×10^24千克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当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

火星

英文名:Mars

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又称荧火,因为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而火星倒行这一视觉现象又被称为“荧惑守心”。

木星

英文名: Jupiter

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和质量大25倍(地球的318倍)。

基本数据

公转轨道: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142,984 千米 (赤道)

质量:1900e27 千克

土星

英文名:Saturn

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基本数据

公转轨道:距太阳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120,536 千米 (赤道)

天王星

英文名:Uranus

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基本数据

公转轨道:距太阳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51,118 千米(赤道)

海王星

英文名:Neptune

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

基本信息

公转轨道:距太阳 4,504,000,000 千米 (301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49,532 千米(赤道)

第九大行星的确有可能是一个黑洞。但是,即便它是一个微型黑洞,对人类来说也不具备什么威胁。谈及黑洞,这是一个让我们闻风丧胆,更是宇宙中各类物质唯恐避之不及的恐怖天体。我们都知道,黑洞的威力毋庸置疑;

即便是光子,中子星也逃不出它的掌控。据说,黑洞代表着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维度坑洞,在它的引力面前,何等存在都要黯然失色!

不过,随着近期一个接着一个的消息传来,似乎我们身边,就存在着一个“黑洞”邻居。没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文系教授韦恩,在最新一篇的论文中指出,太阳系九大行星带中的第九大行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可能性,是一个黑洞。

目前,NASA的科研人员,通过观察引力系统的变化,也佐证了这一点。他们准备在波兰东部搭建一个“LSST”,也就是大型激光干涉望远镜,来检测太阳系的边缘是否存在着这么一个黑洞。

谈到这,可能很多朋友就会觉得“坐立难安”了。不过我们一点也不用怕,黑洞内部也是分有以下三种类别的:巨型黑洞,中型黑洞,微型黑洞。前者,是宇宙爆炸时期,空间积压形成的天体,因此威力一骑绝尘;

体积,质量也都是天文数字。而“中型黑洞”,则是恒星探索成超新星之后爆炸形成的,一般质量在太阳的数百倍左右;我们之前发现的黑洞照片,拍摄到的就是这种黑洞。

第三种微型黑洞,它的引力影响范围其实很小,史瓦西半径也不大。目前,我们用大型粒子对撞,也可以制造出这种微型黑洞。太阳系的这个第九大行星,假如是一个微型黑洞的话;

那么它的直径也不过两个葡萄左右,根本影响不到地球。

自从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阳系行星行列以来,这第九大行星的位置让科学家有了进一步的猜测,他们认为第九大行星存在于某个位置,只是暂时还未观测到。然而人类是否在自欺欺人呢?换句话说,第九个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第九大行星

对于第九大行星,人类对它有多种称呼,行星9,行星X,扰动者等等。虽然它从未被观测到,但有证据表明那里还有另一颗行星。这一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遥远天体的聚集,即我们太阳系范围之外的柯伊伯带天体(KBO)。

KBO是可以追溯到太阳系早期的大块物质,由于他们从来没有在行星的形成中成为行星的一部分,因此成为了太阳系中独自漂流的个体,现在他们在那里。这些巨石的直径在2000公里,甚至更大。

其中一些kbo有一些令人费解的轨道。它们非常椭圆,倾斜,就像冥王星一样。这些轨道被认为是一个未被发现的大行星的证据,这是一个未被发现的大行星,但却以其巨大的质量在它们不寻常的轨道上引导着这些kbo。这一个证据让科学家纷纷猜测,第九大行星存在。

这颗行星9的猜测始于2016年左右,当时天文学家迈克·布朗(Mike Brown)和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假设了行星9的存在。他们发现了前面提到的KBO,它们有着奇怪的、倾斜的椭圆轨道。他们提出,另一颗未被发现的大行星的证据。他们认为,它就像一颗系外行星超级地球,正是这颗超级地球导致了这些奇怪的、无法解释的轨道。

布朗和巴蒂金很谨慎,他们认为虽然这项分析并没有直接说明行星九是否存在,但它确实表明这个假说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太阳系中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队伍真的会有另一个行星加入吗?事实上,科学家认为,第九大行星的存在仍然受到质疑。

迄今为止,人类进行的一项最成功的柯伊伯带探测为我们所看到的轨道提供了一个更隐秘的解释,这是关于太阳系外起源探测(OSSOS)的发现,而科学家发现这一切都和海王星有关。通过数学计算和详细的计算机模拟表明,我们在柯伊伯带看到的轨道,只有海王星最初在离太阳较近的地方形成几个AU(天文单位),并向外迁移到目前的轨道上,才能形成,海王星的迁移向我们解释了柯伊伯带中高度椭圆轨道的普遍性,也解释了我们观察到的所有KBO轨道原因,并不是所谓的神秘天体。

不过第九大行星的支持者仍然认为它存在,并且认为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0倍。他们说,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有可能解释在一个象限中发现的极端轨道KBO。但科学家说,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观察偏差。到目前为止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第九行星:只有间接证据。

结论

科学家们在近几年找到了更多KBO,这些物体很难看到。它们离我们很远,最远的距离超过1000个天文单位。尽管它们中的一些体积超过100公里,但距离遥远意味着它们几乎看不见。由于它们的轨道是高度椭圆的,所以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游离在离太阳很远的地方。

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观测偏差,它影响了我们对遥远太阳系的理解。这意味着椭圆轨道上的KBO特别难以发现,特别是那些总是远离太阳的极端KBO。迄今为止,我们只发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用目前的望远镜,我们只能在它们接近近中时才能发现它们。这导致了另一种观测偏差,这种偏差在历史上被许多KBO调查所忽视:太阳系每一部分的KBO只能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被发现。地面望远镜还受到季节性天气的限制,在多云、多雨或多风的情况下,发现的可能性较小。在银河系平面附近发现KBO的可能性也要小得多,在银河系平面上,无数的恒星使得在望远镜图像中很难找到微弱的、冰冷的天体。

在神秘的外太阳系中,仍有许多美丽而令人惊讶的天体有待发现,第九大行星或许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幻想。

以上就是关于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是什么、第九大行星真的是一个黑洞吗、第九个行星是否真正存在呢人类是否在欺骗自己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90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