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长大约12--(毫米,厘米,分米,或者米)

一扎长大约12--(毫米,厘米,分米,或者米),第1张

一扎是指人的手掌张开后,大拇指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人的手掌有大小之分,所以不同的人的一扎也有所差异。成人通常一扎应该在20厘米左右。这里的数字为12,所以不可能是毫米、分米,更不可能是米。所以答案是:厘米。

可以说是基本正确的,成年男子的一扎大约22厘米,也就是22分米。小朋友是个很的概念,3-5岁也是小朋友,5-10岁也算小朋友的,10-15岁也算小朋友的,但手指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只能说基本正确。

二年级学生一拃应该是8厘米。

“一柞”和“一拃”,究竟哪个是错别字呢?

呵呵,居然都不是错别字,两个词意思居然还不一样。

“一柞”的解释是张开大拇指和食指两端的距离。

具体的出处是康进之的元曲《李逵负荆》第四折:“似这般好器械,一柞来铜钱恰便似砍麻秸。”

这里“柞”是第四声,和“炸”的读音相同。

“一拃”的解释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比“一柞”应该长个一厘米的样子。

“一拃”的出处是作家茹志鹃的小说《三走严庄》:“来全的爹,整天嘴里咬着一拃长的小烟袋,埋头干活。”

这里的“拃”是第三声,和“眨”的读音相同。

拇指和中指就是“一拃柞”,拇指和食指就是“一柞”,平时谁注意这个啊?!相差个一厘米,居然偏旁就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小伙伴们惊呆了。

上海方言里有“一虎口”的说法,顾名思义,应该就是“一柞”。

这个词在官话中也有出处,一是元曲《阿纳忽》中的“双凤头金钗,一虎口罗鞋”,一是明末清初的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交过四月,打到人腰的麦苗,一虎口长的麦穗。”

上海方言里还有个“一哈口”(音)的说法,不知道对应的是不是“一拃”。

请高手释疑。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为“一拃”,一般为20厘米左右。 

一拃,汉语词汇,读音yī zhǎ,意思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也可作为动词,表示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来量长度。也可作为量词,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间的距离。

出自:茹志鹃《三走严庄》:“来全的爹,整天嘴里咬着一拃长的小烟袋,埋头干活”。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

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

1947年加入中国***。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其代表作有《百合花》。

以上就是关于一扎长大约12--(毫米,厘米,分米,或者米)全部的内容,包括:一扎长大约12--(毫米,厘米,分米,或者米)、小朋友的手一扎大约长一分米对不对、二年级学生一拃是8厘米还是15厘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87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