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哪位

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哪位,第1张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诗歌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

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七子"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作品

"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伦理专论《中论》。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集》、《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清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后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干、阮籍在建安初,陈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炀在建安十三年后。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阮籍《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炀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王粲是东汉非常著名的文学家,自今流传有七哀诗、赠文叔良、公宴诗、从军行等60多首诗歌词赋,王粲的诗影响了不少文学界的后人,其文学成就公认的七子之中的第一。

王粲能够有这么出色的文学造诣很,大程度上与他的过目不忘能力有关。王粲从小聪明又博学,路过一些地方的时候,看过一眼的碑文都可以完整的背出来。人们向他问的问题也可以完美的答对,甚至与人下棋的话可以在棋终的时候重新复盘上一盘棋,可见王粲拥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对于文学创作是很有帮助的。在王粲文学创作的前期因为经历战乱,并且想要施展抱负但却得不到机会,当时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和怀才不遇的悲愤,如七哀诗、登楼赋均是记录当时因战乱民不聊生,到处都是白骨的悲惨状况,其中的抑郁和凄切让后人尤为称赞。

后期王粲加入了曹操的阵营有了官职,王粲想要施展抱负的愿望得以实现,并且当时北方已经有统一的趋势,王粲的作品充满了激昂的斗志。像从军行、咏史诗等政治题材的作品中,王粲激烈歌颂了曹操向西征伐关右和向东讨伐孙权事迹,表达了王粲对于建功立业的激奋昂扬的强烈情绪。除此之外王粲也创作过宴会应酬类型的作品,王粲的作品不仅语言风格多变,而且写文章都是下笔就写,从来都不需要改,世人以为他是提前就想好怎么写的,但其实王粲的作品都是一次成型的。

王粲因为文学造诣高,文学作品随着时期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风格特征,诗歌表现手法深沉真实,所以当时人们给王粲与曹植并称曹王的称号,这足以体现了王粲的文学成就非常高。

灞陵行送别原文: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灞陵行送别翻译及注释

翻译 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荡似深情。岸上古树已无鲜花,岸边有伤心的春草,萋萋蓠蓠。我向当地的秦人问路,他说:这正是当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古道的那头逶迤连绵通长安,紫色宫阙上浮云顿生,遮蔽了红日。正当今夜送君断肠的时候,虽有黄鹂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

注释 1灞陵亭:古亭名,据考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灞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灞水,遂称灞陵。2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3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4西京:即 唐朝 都城长安。5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一作「紫关」。6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颜师古注:「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后因以为典,指告别。一作「黄鹂」。

灞陵行送别创作背景

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前后,此时李白入长安已有一段时日。从诗意看,诗人所送的行者是一位遭受排挤、仕途失意之人,在诗人的寄寓中,有着政治的因素。

灞陵行送别鉴赏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在这里,所以称为灞陵。 唐代 ,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 唐诗 里经常是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灞水」重复出现,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写灞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这是赋,而又略带比兴。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这两句一笔宕开,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春草萋萋,会增加离别的惆怅意绪,令诗人伤心不已;而古树枯而无花,对于春天似乎没有反映,那种历经沧桑、归于默然的样子,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这样,前面四句,由于点到灞陵、古树,在伤离、送别的环境描写中,已经潜伏著怀古的情绪了。于是五六句的出现就显得自然。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汉献帝年号,公元196~220年)时代著名诗人。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他避难荆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诗》,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句。这里说朋友南行之途,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不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隐括了王粲《七哀诗》中「回首望长安」的诗意。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也会像王粲那样,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是回望所见。漫长的古道,世世代代负载过很多前往长安的人,好像古道自身就飞动着直奔西京。然而西京的巍巍宫殿上,太阳快要西沉,浮云升起,景象黯淡。这带有写实的成份,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的景像是常见的。但在古诗中,落日和浮云联系在一起时,往往有指喻「谗邪害公正」的寓意。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谗毁忠良,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

从诗中来看,行者和送行者除了一般的离情别绪之外,还有着对于政局的忧虑。「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指逸诗《骊驹》,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因此骊歌也就泛指离歌。骊歌之所以愁绝,正因为诗人所感受的,并非单纯的离别,而是由此触发的更深广的愁思。

诗是送别诗,真正明点离别的只有收尾两句,但却始终围绕着送别,诗人抒发的感情也绵长而深厚。这首诗的语言节奏和音调,表现出诗人欲别而不忍别的绵绵情思和内心深处相应的感情旋律。诗以两个较短的五言句开头,但「灞水流浩浩」的后面三字,却把声音拖长了,仿佛临歧欲别时感情如流水般地不可控制。随着这种「流浩浩」的情感和语势,以下都是七言长句。三句、四句和六句用了三个「之」字,一方面造成语气的贯注,一方面又在句中把语势稍稍煞住,不显得过分流走,则又与诗人送别友人而又欲留住友人的那种感情相似。诗的一二句之间,有「灞陵」和「灞水」相递连;三四句「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由于排比和用字的重叠,既相递连,又显得回荡。五六句和七八句,更是顶针直递而下,这就造成断而复续、回环往复的音情语气,从而体现了别离时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围绕离别,诗人笔下还展开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古老的西京,绵绵的古道,紫阙落日的浮云,怀忧去国、曾在灞陵道上留下足迹的前代诗人王粲等等。由于思绪绵绵,向着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给读者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李白的诗,妙在不著纸。像这首诗无论写友情,写朝局,表面上是用文字写出来的,实际上更多地是在语言之外暗示的。诗的风格是飘逸的,但飘逸并不等于飘渺空泛,也不等于清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却又都是丰满的。诗中展现的西京古道、暮霭紫阙、浩浩灞水,以及那无花古树、伤心春草,构成了一幅令读者心神激荡而几乎目不暇接的景象,这和清空飘渺便迥然不同。像这样随手写去,自然流逸,但又有浑厚的气象,充实的内容,是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诗词作品: 灞陵行送别 诗词作者: 唐代 李白 诗词归类: 送别、友情、写景、愁绪

原文

天降灾害,祸难殷流,初交殊族,卒成同盟,使王室震 荡,彝伦攸斁(ㄧˊ仪 ㄌㄨㄣˊ仑 ㄧㄡ忧 ㄉㄨˋ度)[1]。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然孤与太公,志同愿等[2],虽楚魏绝邈,山河迥(ㄐㄩㄥˇ窘)远[3],戮力乃心, 共奖王室[4],使非族不干吾盟,异类不绝吾好,此孤与太公无贰之所致也。功绩未卒,太公殂陨(ㄘㄨˊ除 ㄩㄣˇ允),贤胤(ㄧㄣˋ印)承统,以继洪业。宣奕世之德,履丕显之祚[5],摧严敌于邺都,扬休烈于朔土,顾定疆宇,虎视河外,凡我同盟,莫不景附。何 悟青蝇飞于竿旌(ㄐㄧㄥ京),无忌游于二垒[6],使股肱分成二体,胸膂(ㄌㄩˇ旅)绝为异身[7]。初闻此问,尚谓不然,定闻信来,乃知阏(ㄜˋ)伯、 实沉之忿已成,弃亲即雠(ㄔㄡˊ仇)之计已决[8],旃(ㄓㄢ沾)斾(ㄆㄟˋ配)交于中原[9],暴尸累于城下。闻之哽咽,若存若亡。昔三王、五伯(ㄅㄚ ˋ霸),下及战国,君臣相弑,父子相杀,兄弟相残,亲戚相灭,盖时有之。然或欲以成王业[10],或欲以定霸功[11],皆所谓逆取顺守,而徼(ㄧㄠ邀) 富强于一世也[12]。

未有弃亲即异,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

注释

[1]彝伦攸斁:伦常败坏。彝:常也。伦:理也。攸:所也。斁:败也。

[2]太公:尊称之语,指袁绍。

[3]「楚魏……」:楚,荆州也。魏,冀州也。迥远:遥远。

[4]奖:杜预曰:「奖,助也。」

[5]奕世:累代。奕:重也。丕显:指明显。

[6]无忌:《史记》:「费无忌得宠于楚平王,为太子建少傅,无宠于太子,日夜谗太子于王,欲诛太子。太子亡奔宋。」李贤注:「竿旌、二垒者,谓谭(袁谭)尚(袁尚)也。」

[7]膂:脊椎骨。

[8]阏伯、实沉:阏伯:人名。生卒年不详。为高辛氏长子。因与弟实沉不合,迁徙至商丘。见左传昭公元年。

[9]旃斾:泛指旗子﹑旌旗,在此处指军队。斾:古同「旆」。

[10]以成王业:如周公诛管、蔡之类。

[11]以定霸功:如齐桓公杀子纠也。

[12]逆取顺守:古代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汤武以诸侯身分用武力夺取帝位,不合君臣之道,故叫「逆取」。即位后,偃武修文,法先圣,行仁义,合乎正道,故叫「顺守」徼:招致。

原文

昔齐襄公报九世之雠(ㄔㄡˊ仇)[13],士匄(ㄍㄞˋ丐)卒荀偃之事[14],是故春秋美其义,君子称其信。

夫伯游之恨于齐,未若太公之忿于曹也;宣子人臣承业,未若仁君之继统也[15]。

且君子违难不适雠国,交绝不出恶声[16],况忘先人之雠,弃亲戚之好,而为万世之戒,遗同盟之耻哉!蛮夷戎狄,将有诮(ㄑㄧㄠˋ窍)让之言,况我族类而不痛心邪[17]!

注释

[13]《史记》曰:「纪侯谮齐哀公于周,周夷王烹哀公。其弟静立,是为胡公。弟献公立,子武公立,子厉公立,子文公立,子成公立,子庄公立,子釐公立,子襄公八年,纪迁去其邑,是为九代也。」

[14]士匄卒荀偃之事:荀偃,晋大夫也。《左传》曰:「荀偃将中军,士匄佐之,伐齐。济河,病目出,及卒,而视不可唅。栾盈曰:『其为未卒事于齐故也?』士匄抚之曰:『主苟终,所不嗣事于齐有如河!』乃瞑受含。」匄:亦作「匃」。同「丐」。卒:完成。

[15]伯游:荀偃字也。宣子:即士匄也。

[16]左传曰,公山不狃曰:「君子违难不适雠国。」杜预曰:「违,奔亡也。」史记乐毅遗燕惠王书曰:「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17]诮让:谴责。

原文

夫欲立竹帛(ㄅㄛˊ伯)于当时,全宗祀于一世,岂宜 同生分谤,争校得失乎?若冀州有不弟之慠(ㄠˋ傲)[18],无慙(ㄘㄢˊ惭)顺之节,仁君当降志辱身,以济事为务。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为高 义邪?今仁君见憎于夫人,未若郑庄之于姜氏;昆弟之嫌,未若重华之于象敖。然庄公卒崇大隧之乐,象敖终受有鼻之封。愿捐弃百痾(ㄜē),追摄旧义,复为母 子昆弟如初[19]。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

注释

[18]冀州有不弟之慠:冀州:指袁谭弟袁尚。不弟:不悌。对兄长或长辈不恭顺。慠:古同「傲」。

[19-1]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遂恶之,爱叔段,欲立之,武公弗许。及庄公立,姜氏为请京,使居之。段缮甲 兵,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庄公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旣而悔之。颍考叔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 然!」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事见《左传》。

[19-2]《史记》曰,舜名重华。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生象。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践帝位,封弟象为诸侯。孟子曰:「象至不仁,封诸有鼻。仁人之于其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鼻国在永州营道县北,今犹谓之鼻亭。

注这篇文章是王粲帮刘表劝和袁谭和袁尚两兄弟所写的信之一,另一篇为《为刘荆州与袁尚书》。

作者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

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王粲全集》

译文暂缺。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_登楼赋 王粲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 ,登楼赋是三国时期建安七子王粲最负盛名的作品,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而这首作品可以说是王粲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因此,这篇赋的文学价值还是很高的,下面来欣赏下吧!

登楼赋原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中心思想:

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登楼赋翻译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背景:

这篇赋见于《文选》卷十一,是王粲南依刘表时所作。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战乱关中,王粲遂离开长安,南下襄阳投靠刘表。因王粲依荆州牧(治所襄阳)。到荆州后,却因体貌短小而不被刘表重用,以致流寓襄阳十余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年(公元208年)秋,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后,王粲以降俘之身随大军南下,途径襄阳城在东南角城墙之上,纵目四望,写下了这篇传诵不衰的名赋。

登楼赋赏析

这篇赋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笔。

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此赋有如下特点:一、层次清晰。全文分为三段,首段写登楼所见,次段叙怀乡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惧,遵循主人公情绪的自然发展而来,层次极为清晰。

二、结构严谨。第一段写景中透露出忧思,望忧 两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第二段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忧思。开头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发怀乡之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为情思。第三段对思乡之情进一步开掘,揭示出忧思深层的政治内涵。情景交融。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惨风萧,兽狂鸟倦,原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怆。前后景物描写,即景生情,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的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

三、语言清丽。文章用典贴切,注意与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悬、井渫莫食等典故,都传达出作者的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怨愤。文章大量运用富有音乐性的修饰词语。例如眷眷、惨惨、凄怆、憯恻、盘桓等,音节流畅,琅琅上口。

四、主题深刻。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 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总之,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综上所述,这篇赋体貌高度精练,情思深厚丰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感觉其意味深永,形象感人,因此成为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杰作。

王粲简介: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 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以上就是关于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哪位全部的内容,包括: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哪位、建安七子中的王粲,他在文学上面的成就有哪些、李白《灞陵行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81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