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在哪里

黎巴嫩在哪里,第1张

黎巴嫩共和国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黎巴嫩共和国面积为10452平方公里。黎巴嫩的国旗以白色、红色为主调,中间有香柏树图案,它们象征着坚强、纯洁、自我牺牲、和平。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旅游业中相当著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

黎巴嫩行政区划分8个省:贝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耶省、阿卡省、巴尔贝克-希尔米勒省。 省下共设25个县,县下设镇。

贝鲁特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位于地中海边狭长的平原上,背依连绵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优良海港城市,又是黎巴嫩共和国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既是中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东西方的连接点和出入中东的大门。贝鲁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筑艺术,绚丽的自然风光和闻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您好,黎巴不是一个城市。

与黎巴相关的有巴黎、黎巴嫩。

巴黎是一个城市,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法国最大城市,欧洲第二大城市,巴黎是世界五大国际大都市之一,其余分别为纽约、伦敦、东京和香港 。

黎巴嫩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部沿岸,习惯上归于中东国家。黎巴嫩曾经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奥斯曼帝国等统治,1920年起由法国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独立成为共和国。

谢谢。

黎巴嫩

国名: 黎巴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ebanon)

独立日:11月22日(1943年)

国庆日: 11月22日(194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中间为白色长方形,占旗面的一半;上下为两个红色长方形。旗地中间是一棵绿色黎巴嫩雪松,它在《圣经》上被称为植物之王。白色象征和平,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精神;雪松被誉为黎巴嫩的国树,代表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人民的力量,还象征纯洁和永生。

国徽:呈盾形。盾面上为斜置的国旗图案,周围有白色绶带,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黎巴嫩共和国”。

国树:雪松

自然地理:面积10452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以色列(巴勒斯坦)为邻,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

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人口: 400万(2000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和英语。居民约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首都: 贝鲁特 (Beirut),人口约180万(2004年),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简史:公元前3000年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最早在该地区定居。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

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等统治。16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侵入黎巴嫩,1920年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1年11月26日法国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获得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法军全部撤离后,黎巴嫩获得全部自主权。

政治:黎宪法规定立法权属议会、执行权属总统。

外交: 黎奉行中立、不结盟和开放政策,与美、法等西方国家关系良好,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成员国。

1971年11月9日,黎巴嫩与中国建交。

中文全称: 黎巴嫩镑

币值换算

1镑=100皮阿斯特

币值: 1、25、5、10、25、50皮阿斯特

文字介绍

国旗:

白色部分中央是一棵《圣经》中提及的黎巴嫩雪松。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白色象征和平,雪松代表挺拔强劲的力量及纯洁、永存。

国徽:

由斜置的国旗图案构成。国徽基部的白色饰带上,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黎巴嫩共和国”。

辅币名称: 皮阿斯特

黎 巴 嫩 概 况

国名: 黎巴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ebanon)

独立日:11月22日(1943年)

国庆日: 11月22日(194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中间为白色长方形,占旗面的一半;上下为两个红色长方形。旗地中间是一棵绿色黎巴嫩雪松,它在《圣经》上被称为植物之王。白色象征和平,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精神;雪松被誉为黎巴嫩的国树,代表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人民的力量,还象征纯洁和永生。

国徽:呈盾形。盾面上为斜置的国旗图案,周围有白色绶带,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黎巴嫩共和国”。

国树:雪松

自然地理:面积10452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巴勒斯坦为邻,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

流光溢彩的贝鲁特

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侯。

人口: 400万(2000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和英语。居民约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首都: 贝鲁特 (Beirut),人口约180万(2004年),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简史:公元前3000年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最早在该地区定居。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

渔民在贝鲁特附近的海边打渔

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等统治。16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侵入黎巴嫩,1920年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1年11月26日法国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获得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法军全部撤离后,黎巴嫩获得全部自主权。

政治:黎宪法规定立法权属议会、执行权属总统。

外交: 黎奉行中立、不结盟和开放政策,与美、法等西方国家关系良好,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成员国。

1971年11月9日,黎巴嫩与中国建交。

1、贝鲁特所属的国家:黎巴嫩。贝鲁特,黎巴嫩首都。位于地中海边狭长的平原上,背依连绵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优良海港城市,又是黎巴嫩共和国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既是中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东西方的连结点和出入中东的大门。贝鲁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筑艺术,绚丽的自然风光和闻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2、贝鲁特不仅是黎巴嫩政府所在地,同时对黎巴嫩经济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贝鲁特中央区、哈姆拉街、阿什拉菲赫等地有众多公司与银行。此外还有许多著名出版社、剧院,夜生活丰富,因此也成为了区域内的文化中心。20世纪末期因黎巴嫩内战被毁,经历了大重建。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亚洲的国家,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战后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43年11月22日独立。

1975年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近期黎巴嫩多发党派之间的小规模冲突,和以色列,叙利亚两国关系紧张。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旅游业中相当著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二者占据黎巴嫩GDP的65%。

以上就是关于黎巴嫩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黎巴嫩在哪里、黎巴属于那个国家、黎巴嫩资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75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