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楚国都郢城在现在的哪里

春秋时代的楚国都郢城在现在的哪里,第1张

位于湖北省荆州北面离城8公里(一说5公里)的纪南城

位于今周口市淮阳县的陈楚故城,则被认为是之后的陈郢。楚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国都东迁至寿春,命名为郢,后世所称寿郢。

迁都于郢(纪郢)的时间:

一、一种观点认为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国迁都于郢。清人宋翔风在他的《过庭录·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中,以楚武王伐随、郧的时间为理由,推断出迁都的确切时间。此时,楚武王南征北战,并开始统治汉东。很多人认为这个观点过于陈旧,支持的人并不多。

二、另一种观点认为楚武王三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初,公元前703年一前699年之间,楚国迁都于郢。石泉的著作《楚都何时迁郢》以《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

刘昭所著《读汉书补注》引《荆州记》“(江陵)县东三里余,有三湖,湖东有水名苌谷,又西北,有小城,名曰冶父。”与《水经注·沔水篇》“江陵城西北有纪南城。……三湖合为一水,东通荒谷。荒谷东岸有冶父城。”之记载为根据得出结论。但这些记载,并未直接提到郢,所以推断出来的结论比较牵强。

三、还有观点认为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根据是《史记·楚世家》载:“文王熊赀立,始都郢。”范文澜《中国通史》载:“东周初期,楚愈益强大,前704年,楚君熊通自号武王。熊通子文王熊赀迁都郢,有地千里。”后又有人说明,迁都时间应为楚文王元年。

四、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武王崩、文王即位之时,楚国迁都于郢。《左传·桓公十一年》曰: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楚莫敖屈瑕次于郊郢。不过郢在此时仅仅为楚国在战时的前线指挥所,尚未迁都。

《左传·庄公四年》载,楚武王五十一年,武王死于伐随军中,楚人与随人为会于江油而还,济汉而后发丧。郢附近应该就是发丧地点。文王在数月之内登基,居于郢,于是便迁都。

这四种说法,实际上差别不大。

按照传统的说法,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应该位于纪南城)到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带兵攻进郢都、楚国迁都于陈(陈郢),不算上楚昭王在位时的短期迁都,郢总共作了411年都城。

扩展资料:

地理位置

石泉认为,郢都和秦汉时期的江陵县城应在古时沮漳二水之间(今蛮河流域下游)、汉水以西地区。位于今湖北市宜城市的楚皇城城址即是郢都遗址。而楚皇城城址本身另有两种认定,鄢都(汉宜城县城)或鄀都。

张正明认为楚文王始都郢,位于今天的宜城境内。前506年,吴国入侵郢都,楚昭王逃跑,回到郢后仍未停战。前504年,楚王迁都于鄀,并且把此城改称郢。几年后楚昭王迁都江陵,又名纪南城,亦称郢。

楚国宣王时期至顷襄王元年另有一陪都,叫做口郢。

郢所在的地区,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是战略要地。

我曾实地考察过宜城郑集的楚皇城——鄢郢,村里的房子大多新建的,整齐划一,而遗址,则是农田中一空地,有几道土沟坎,旁边立一“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石碑而已。

又看了“白起渠”,的确至今灌概着周边的良田。

而上游的南漳武安镇,确有一条河,是当年秦将白起水淹鄢郢的水源,如今水清见底,水量不大。

遥想当年,这三处遗址,以淹死十万人的代价,造就了白起,毁掉了鄢郢。

一,楚文王迁都

楚国从公元前1115年立国到公元前223年灭亡,历时800余年,最早的国都叫“丹阳”,历时400余年,一说在河南淅川,一说在湖北荆山的漳沮。我倾向后者,因“荆楚”与荆山在地域上联系更紧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楚国国都称“郢”,始于楚文王时期。当时楚国扩张很快,为方便征战,由丹阳迁都于“郢都”,这是楚国第二处国都。在相当长时期内,楚国都以此为都。这里的郢都就是楚国第一代“郢”,即鄢郢,故址在今宜城市南7.5公里的郑集镇皇城村。从楚文王公元前689年“始都郢",到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十二年)迁郢于鄀,历十余君,达180余年。若加上后来的鄀郢(北郢)65年,宜城为楚国都近200年。

楚昭王在位期间,吴王阖闾伐楚,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外逃,后吴国虽然退军,但两国仍然征战不断,加之郢都被吴军攻占损毁严重,楚昭王于前504年迁都于“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东南。仍然成为“郢”,即鄀郢,又称北郢。不知何年楚国都城又迁走,一说为楚惠王五十六年,也就是鄀为楚国都城约六十余年。(有伍子胥鞭尸故事)。

二,楚惠王建“南郢”

南郢,兴建于楚惠王中后期(约公元前455年前后),废止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故址在今荆州城北5公里的纪南城。历十余君,达200多年。

至于后来的“陈郢”,“寿春”,则时间太短,是楚国败亡时,不得已所建。

三,秦将白起水淹鄢郢

公元前279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都城郢,重创楚军主力。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白起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将领,他精通兵法又以凶猛残酷著称,被世人冠以“人屠”的绰号。在战场上,这位极擅长歼灭战的大将。在公元前293年的对韩、魏的战争中,不仅全歼了韩魏联军,还斩下了人头24万。白起没有悬念地攻陷邓城,随后便率部攻打鄢城,与此同时,秦军又分出一路,在蜀郡郡守张若的带领下向位于楚国西部的巫郡进发。

“鄢”是楚国的陪都,对楚国意义重大,秦军南下挥兵攻“鄢”,下一步无疑是志在“郢”,“郢”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的“纪南城”,是楚国的都城。一旦“鄢”和“郢”被秦军拿下,那么至少在楚顷襄王有生之年,楚国不仅不可能实现“踊跃而起”的理想,还会因此重创一蹶不振。

在此次发兵攻楚之前,秦国已通过数次战争大大削弱韩、魏的实力,又通过外交活动与赵国结好,至于燕和齐都和楚国相距甚远,且在公元前279年,燕国正值新老国君交替的虚弱之际,齐国则忙着从燕国手里夺回之前战争中丢掉的大把领土。这都注定了楚顷襄王将很难得到他国的援助。所以,一听说秦军来了,楚顷襄王的神经一下紧绷起来。

为鼓励将士奋勇作战,白起一路上毁桥毁船不为秦军留半点退路,为及时补充粮草,白起又将主攻目标定在汉水流域,一边打一边劫掠这些地方的粮草。因此,当秦军兵临“鄢”城之下时,士气高涨,精神丰沛。楚军做好了在“鄢”城与秦军相持下去的准备,很多时候,作为孤军深入的一方都经不起持久战的折磨,而事实上,楚军的僵持策略也确实让秦军感到麻烦,秦军久攻不下“鄢”城,但白起随后观察地形,想出了一个绝好办法:水攻。

在鄢城附近的西山有一条自长谷出向东南方向流淌的大河,称为“长谷水”。白起注意到这条丰沛的大河,他号令士兵在距离今湖北省襄阳南漳县以东的50里处的地方修筑渠道,计划将长谷水灌入“鄢”城,淹死城中军民。这条被后人称作“白起渠”的长渠很快修好,它长达近百里,直通“鄢”城。“鄢”城军民就这样迎来灭顶之灾,滚滚河水灌入城中,人们呼号挣扎,却无能为力。

“鄢”城中人根本没有机会逃出生天,就算他们躲过大水,也躲不过城外那黑压压的犹如死神的秦国大军。而对秦军来说,“鄢”城再不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鄢城的东北角出现溃破,秦军轻轻松松地由此而入,一路之上几乎没有遭遇像样的反抗。鄢城顺理成章地落入秦军之手,十多万鄢城军民在河水灌城时被活活溺死,他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遍布城中,惨不忍睹。

白起在拿下鄢城后,又迅速地拿下了西陵。他休整部队,加强补给,将秦国的罪人迁徙到已占领的楚地,如此,既巩固了作战果实,也为秦国接下来的攻势奠定好基础,鄢城拿下后,形势对孤军入楚的秦军而言大为好转,秦军已如一把尖刀牢牢插入楚国腹地。

公元前278年,秦军挥师攻郢,也比较轻易地拿下了楚国的都城郢。之后,他们又势如破竹地攻下了夷陵,还用一把大火焚毁了楚国先王的宗庙,暗示楚人楚国已没有机会收复那些被秦攻占的土地。秦军士气大涨,在楚国的领土上凌厉推进,不多时,便拿下了竟陵、安陆,直打到了洞庭湖畔。

秦国经此一役大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实力,甚至逼得楚国不得不迁都,将陈作为新的都城,变称呼为陈郢,而秦军对楚国的攻击仍未就此停止。公元前277年,秦国又攻下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逃至新都的楚顷襄王收拾残兵,才骇然发现楚兵竟只剩下了十万余人。

楚顷襄王虽然竭尽全力向西夺回了被秦国占据的数座城邑,却再也没有气力和秦抗衡,只能老老实实地向秦俯首。为表诚心,楚顷襄王还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往秦国。反之,秦国通过攻鄢灭郢大夺楚地而实力剧增,为之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大好基础。(有屈原投江故事)。

四,低调的鄢郢

宜城在楚国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在楚国强盛时建立,先后有二十个国君在此居住。它距老家“丹阳”不远,是楚国的发祥地,根据地。

不知何故,襄阳对这一重要的遗址并不重视,对这一重要的旅游资源荒废至今,甚至在宣传上也是官方少于民间。

而荆州,则以“郢”自居,又夸大宣传,给人以楚国国都就是纪南城的印象。把很多发生在丹阳,鄢郢的故事,都安在自己头上了。好在,荆州的纪南城和襄阳的宜城,都是湖北的兄弟城市,不像“诸葛亮到底隐居何处”,襄阳南阳争论不休。

我希望,鄢郢不再“低调”,史实必须还原。

郢 yǐng

部首笔画

部首:阝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五笔86:KGBH 五笔98:KGBH 仓颉:RGNL

笔顺编号:251112152 四角号码:67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0E2

基本字义

1 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

荆州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

荆州,是汉文典籍《禹贡》所描述的汉地九州之一。《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是汉族原居地区之一。

荆州“厥上惟涂泥,厥田为下中,厥赋为上下”。这是指出荆州土壤大致类似扬州,惟土壤肥力为下中,比扬州高一级,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级,田赋属第三级。

荆州东与扬州分界,南越衡山 [4]  至五岭为止,北至荆山。荆州等同于楚国的版图范围,境内有衡山、云梦泽,楚简《容成氏》也有禹贡九州,包括荆州在内的记载。

荆州名称最早来源的朝代:

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始称津或江津,历为江陵县的重要商埠和码头。

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荆州,定治南郡。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郢一般的意思是首都的意思,放到今天来看就是京的意思。因为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幅员比较辽阔的一个国家,所以因为很多的原因,楚国经常迁都,而每迁都一次,此地的地名就改为郢,所以郢是有都城的意思,主要是作为一个国家首都的称呼。

      郢这个地方大概在今天荆州北边8公里处的纪南城,纪南城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北边挨着长江,是一道江河天险,可以有效的防御敌人的进攻。而纪南城的南边则是紧邻长湖,鱼米资源丰富,并且楚国的水军发达,可以有效的包围都城。纪南城东边是八岭山,西边是纪山,整个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军事经济重镇。

      楚国本来的故土实际上叫郧,郧地是楚国先祖的故地,郧这个地方大概是在今天的湖北安陆,楚国这个国家正是从郧地开始扩展,后来地盘越来越大,东边灭了吴国和越国,西边也吞并了很多其他的部落小国,靠近四川,北边是长江,东边是大海,南边控制两广,整个地盘一下子成为了诸国中势力最大的国家,所以后来迁都到某地,就叫郢。

      郢和郧的差别是,郧字中的贝被替换成了王字,所以郧也就成了郢, 郢代替郧的另一个含义就是郢具有王都的含义,是整个楚国的王的所在地。

      所以郢字指的就是楚国的首都,是楚国的王的居住地,并且整个楚国的经济,文化,军事都集中到郢,所以有王都之意。后来的楚国屡次迁都,但是不论是迁都到那个地方,此地都被改成郢,郢这个字已经脱离了地理含义,更加的具有政治含义,就是首都,都城的意思,所以放到今天来看,就是京的意思。

以上就是关于春秋时代的楚国都郢城在现在的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春秋时代的楚国都郢城在现在的哪里、低调的楚国“鄢郢”、长在荆门郢树烟中的郢怎么读呢 速求答案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70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