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节日主要有哪些

古代节日主要有哪些,第1张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汉族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天汉族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夕守岁,开门爆竹一是指吉日,出自《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婚)以戊寅之旬为忌日,百姓多不从者。”;颜师古注:“元,善也。”二是指正月初一日,出自《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

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之一。中元还是重要的“八节”(上元(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1]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

是八戒吗八戒即是八关斋戒的简称。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不*):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香花髻、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娼伎、不故往观听:七不坐卧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此八戒之中,除了六、七、八三条戒,其余前五条戒,则与五戒相同,不过第三条的“不邪*”在此改为不*了。最后一条的非时食戒,不是戒而是斋,不非时食称为斋,过中午不食称为持斋(持斋不等于吃素),过了中午而食,称为非时食。八关斋戒也就是以此持斋为体为主为本为要,故而前面七条称为戒,后面一条称为斋。斋的意义是清净,从事相上说,过中午而食者,即为杂乱不净,所以三世诸佛,皆是过中午不食的。从根本上说,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便名为斋。

佛陀慈悲,感应很多世人信佛学佛,以期走出生死之道。然因各自不同的差别因缘,由于社会、事业,家庭的牵缠,使得许多人尚于轮回中无法做主。因此,开出一个方便法门,使那些向往出世生活而又因缘不具足的人也有机会来过过出世的生活,种植出世的善根,八关斋戒,就是此一广大的方便法门。那么受持八关斋戒会得到怎样功德呢?受持八关斋戒,虽仅一日一夜,终究必因此功德而将得到涅槃之果!

我们应注意到八关戒的“重心”,是在设法关闭众生的生死之门,真正走上解脱之路。生死的关键主要在*欲与饮食的两大祸源。儒家说:“食、色、性也——众生之成为众生的根本原因”。依佛法的观点说:饮食为生死的增上助缘,*欲是生死的根本原因。一切众生,皆由不断*欲,所以不离生死;一切众生,皆因贪恋*欲之乐,所以生死相续,轮回不息。众生之有*欲,乃是与生俱来。*欲之形成两性的交接,则又必在饱暖之后,饱暖属于衣食。食比衣更重要,有食无衣,可以饱也可以暖;有衣无食,终必饥饿而死。所以*为生死根本,食为生死助缘。若能超越*欲与饮食,必已了生脱死——三界之中,虽至无色界的非想非想处天,已无*念,但乃不离识食,故仍不出生死。为了超越生死,所以戒*;为了抑制*欲,所以持戒。出世的生活,端从戒*与持斋做起,饮食虽为生死的助缘,*欲却由饮食的满足而起,正因如此,持斋虽非戒,却是戒之体了。

八关斋戒重点在于戒*,故与五戒不同。至于第六条(不著香华髻、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以及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目的也是为了间接的戒*。著花、涂油、涂香、唱歌、跳舞、弹琴、杂技、坐宝座、卧大床、不论自己去看也好,他人做也好,对于修道的人来说,总是不相宜的。这些都是放纵导欲的媒介,都会使人联想到*欲,甚至触到*欲相关的东西上,故其仍属戒*的范围。

正因为八关斋戒,是重在*欲和饮食的戒除与节制,所以持了八关斋戒,就是种植了出世之因的功德。在家俗人而想种植世之因的功德者,就该受持八关斋戒。不论你已受了三皈也好,受了五戒也好,受了菩萨戒也好,都可以也应该再来受持八关斋戒的。因为八关戒斋与三皈、五戒、菩萨戒的受持并无冲突。这是一日一夜受,今日受了到明日天明就可以不再受此斋戒的限制。如果下次要受,必须重新再受,这实在是非常方便而功德很大的波罗提木叉,不像五戒是终身受持,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时受持。

歌8:8 我们有一小妹,她的两乳尚未长成。人来提亲的日子,我们当为她怎样办理。

〔吕振中译〕「我们有个小妹,她的胸部还没长大;人来提亲的日子,我们为我们的小妹要怎样办理呢?」

一般解经家认为八、九两节说话的人系女子的兄弟,追述她年幼时的旧事。少女情窦初开,家中兄长身为幼妹的监护人,有权代决婚嫁;故决定保护幼妹,直到适婚年龄。但此处亦有多人指女子在跟她的良人商量如何照顾她的小妹。

圣灵将八、九两节插在这里,当系指生命成熟的人,心中顾念比自己更幼稚的信徒。

「我们有一小妹,她的两乳尚未长成,」她记念比她幼稚的信徒,就是『信心和爱心』(「两乳」)尚未长成到一个地步,和主发生情感的信徒。

「人来题亲的日子,我们当为她怎样办理?」当有一天,那永远的情人藉着圣灵来带领她进入爱的交通里之时,我和住在我里面的主,应当如何来协助并促成这件事呢?

(一)「我们」表明她和她的良人;栽培幼稚信徒的工作,是主带着我们一起作的。主需要我们与他同工。

(二)爱神的人,必然也爱同是从神生的弟兄(约壹五1)。

歌8:9 她若是墙,我们要在其上建造银塔。她若是门,我们要用香柏木板围护她。

〔吕振中译〕「她若是墙,我们就要在她上头建造银的城垛子;她若是门,我们就要用香柏木板去围护她。」

有谓「墙」是贞洁的象征;而「门」则象征是滥交、轻佻。故此处意味着以赞赏的态度来鼓励她持守贞洁,以监护的态度来阻止她滥交,直到她成熟,人来题亲的日子(八节)。

「她若是墙,我们要在其上建造银塔,」如果那幼稚的信徒,已经长进到和世界有了分别(「墙」)时,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十字架救赎的工作(「银」),建造一些属天高贵的东西(「塔」)在她身上。

「她若是门,我们要用香柏木板围护她。」如果那幼稚的信徒,已经长进到能够带领别人进入一切属神的事物(「门」)时,我们便给她加上基督复活升天荣耀尊高的人性(「香柏木」),好使她里面属灵的生命得着保护。

(一)信徒生活在世界上,该知有所分别(「墙」),并有所迎拒(「门」)。

(二)信徒彼此之间的看顾,不单要注意如何『喂养』别人,并且要知道如何才能把别人「建造」起来。

2:8 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藉着信;这并不是出于你们,乃是神的恩赐;

2:9 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夸口。

在以弗所书,恩典指分赐到我们里面的神。所以,靠着恩典得救,意即得着经过过程的三一神,分赐到我们里面。多数基督徒都把恩典当作一样东西,而不是一个人位。对他们来说,恩典只是白白赐给他们的礼物。根据这个恩典的观念,我们是不配得神救恩的罪人,但是神却藉着将他逾格的恩典赐给我们,白白的救了我们。然而,这是对靠着恩典得救很肤浅的领会。

约翰一章十七节说,恩典是藉着耶稣基督来的。这指明恩典有点像一个人。以弗所书启示,救我们的恩典乃是神自己在基督里作到我们里面。我们曾经强调,以弗所一章的管制思想乃是三一神分赐到我们里面。所以,靠着恩典得救的意思,乃是藉着三一神分赐到我们里面而得救。

许多基督徒认为,救恩仅仅是从可怜的光景中被救出来。根据这个领会,靠着恩典得救就是有一位富于怜悯的救主,降临到我们低下的光景中搭救我们。但这不是以弗所书所启示的救恩。根据以弗所书,救恩乃是成为肉体、钉十字架、复活、升天的基督传输到我们里面。当这个人位进到我们里面作恩典时,我们就得救了。我们一旦接受这神圣的传输,就活过来,复活了,并且一同与基督坐在诸天界里。因此,在以弗所书,恩典乃是基督自己这拯救的人位。阿利路亚!如此的救恩!这是对靠着恩典得救更深的领会。

神要传输到我们里面作恩典,不是简单的事。他必须经过成为肉体、钉十字架、复活和升天的过程。藉着经过了这样的过程,现今他能把他自己传输到我们里面。当这位经过过程的神传输到我们里面时,他就成了拯救的恩典。这恩典不仅是惊人的恩典,也是洋溢的恩典。恩典乃是传输到我们里面那经过过程的神。

不要以为这只是人的解释。你若带着够多的祷告来读以弗所一章和二章,你会看见经过过程并传输到我们里面的神,乃是拯救的恩典和洋溢的恩典。我们乃是靠着这位经过过程之神的传输而得救的。

正如我们所指明的,这恩典有超越的丰富。这恩典有许多方面,许多美德和属性,就如生命、光和能力。若没有生命、光和能力,神就无法拯救我们。譬如,你若没有力量把一个掉在坑里的人拉上来,你怎能救他?不仅如此,你对他若没有爱,就不会费心去救他。为了要救我们,神需要爱和智慧;这些都是神拯救的恩典里超越的丰富。因着神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神就藉着他的恩典救了我们。在要来的诸世代中—在千年国和将来的永远里—神要公开的把这恩典显示给全宇宙看。

保罗在八节说,我们得救是靠着恩典,藉着信。信是未见之事的质实。(来十一1。)我们是藉着信,将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质实出来。因这质实的能力,我们靠着恩典得救了。神恩典的白白作为,藉着我们质实的信,救了我们。

八节又说,『这并不是出于你们,乃是神的恩赐。』我们是靠着恩典,藉着信而得救;这不是出于我们的行为,也不是出于我们的努力或挣扎,乃是神的恩赐,免得有人夸口。(9。)

信不是出于我们。我们虽然信,但我们所凭以相信的信,并不是起源于我们。在我们自己里面,我们一点信也没有。然而,当我们在主耶稣的名里悔改,并向神认罪的时候,相信的能力就被放进我们里面。我们得救以前,根本信不来。但是在我们得救那天,信就分赐给我们,我们就相信了。别人也许问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耶稣基督,怎能信他。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不能不信他。这信不是出于我们自己,乃是传输到我们里面之恩典的一部分。

信实际上就是基督的一方面;这就是为什么圣经说到『耶稣基督的信』。(罗三22,直译。)保罗在加拉太二章二十节说,『我如今在肉身里所活的生命,是我在神儿子的信里,与他联结所活的。』信就是基督自己。有些人听到我这样说,会以为对我来说什么都是基督。这是对的。所赐给我们的信,乃是信徒所分得、所共有的信。(彼后一1,参多一4。)信是赐与的,是接受的,也是共有的。当我们把这些事实摆在一起,我们就看见,这信就是基督自己。

如果有一颗美丽的钻石在你面前,你自然会珍赏它。这个珍赏不是起源于你,乃是起源于钻石。就一面的意义说,你的珍赏就是钻石本身。对一块泥土,你一定不会有相同的珍赏。钻石是值得珍赏的,泥土则不然。照样,我们不信苏格拉底或孔子,因为他们不可信。但是因为基督是绝对可信的,所以我们信他。我们在基督里的信,不是出于我们,乃是出于他。当我们看见基督,信就分赐给我们了。所以,说信就是基督,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好比说圣别、爱、公义、忍耐和恒忍是基督一样。

因为独一的信就是基督自己,我们这些信他的人就有共同的信。不是你有一种信,而我有另一种。基督临到你时,你信了;他临到我时,我也信了。每当基督临到一个人时,那人就信他了。这进一步指明,信不是出于我们,乃是出于基督。

我们靠着恩典,藉着信而得救;这既是神的恩赐,不是出于我们的行为,我们就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夸口,反而必须谦卑的说,『主,若不是你临到我,我不会有任何的信。但是赞美你,你临到了我,并且我也得着了信!主,你是我的信。』

春节(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初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4日到4月6日当中的一天,每年不一样)、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节日主要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节日主要有哪些、佛教讲的八节是什么、旧约雅各8章8节怎样分解释清楚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65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