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第1张

                                                                  -《后座》

月考又结束了,顾诚明白又要换座位了。座位依旧是按照成绩来选,顾诚也准备好了坐最后一排,没办法,月考每次都是倒数,自然中间的位置也选不到。

      成绩也在后面俩天很快出来了,座位表班主任也早就提前拍好了。所以排座位依旧选在了上晚自习前得那段自习时间进行,班长熟练的讲新座位表投影出来。顾诚很快在座位表的最后一排右下角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次座位事三个人坐一起,顾诚旁边的是韩昊和吴意三人平日也是玩的很好的朋友这次也从左到右依次坐开。

        除了看自己的名字,顾诚还下意识的看了看她的名字,最左边的第二排。眉头皱了皱似乎在想发呆的时候或许又看不到她了--陈依冉,毕竟中间隔了这么多人。便和韩昊聊起了天。也不知什么时候陈依冉向这边走了过来,眼神也向他和韩昊这边看来。她走向了韩昊平淡的说了句:“我可以和你换座位吗?”听到这话顾诚当时心里格外的惊讶和紧张。可是韩昊却说了句:“班主任没说,应该不能随便换座位吧。”她又说:“我不喜欢我旁边那个男人,所以不想和她坐,我可以和老师说一下,老师如果同意了你就和我换可以吗?”韩昊说了句:“那好吧!”至于为什么不想和那个男生坐,是因为那个男生之前表白过陈依冉,等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她要换位置吧,应该是这样,顾诚在心中暗问道。自己什么样得有数,怎么可以想到那里去了。

        不一会陈依婷回来了,班主任当然同意了她的请求,陈依冉平时也是班级成绩相当好的学生,品学兼优觉得配的上她。她自然也很快和韩昊换了位置。此时最激动的或许便是顾诚了吧。和自己暗恋了俩年的女生坐在一起,这是平日里不敢想的,以前座位轮换的时候刘盼着她的座位能在自己附近,那样已经很开心了,而这次更是直接成了自己的同桌。并且听班主任说这次座位可能不调了,这就是坐到这学期结束,这就是意味着顾诚可以和陈依冉坐俩个月的同桌,那顾诚自然是开心的很。

      自从坐在了陈依冉旁边后顾诚上课打瞌睡的次数都少了,有时没控制住要睡,也会被陈依冉拍醒。在顾诚眼里她一直是个可爱乖巧的女孩,她会在顾诚要睡着的时候在他耳边说一句:大清都亡了,你怎么还可以睡觉呢。这时顾诚马上便会精神百倍的听课,俩个月的时间里顾诚了解了她很多,或许只是他自己认为的了解。但这也令他很开心。回想起来坐了一个多月的同桌顾诚也想了其他问题,为什么她当时不和别的女生换座位呢,女生坐一起不更好吗,而要跑来和自己的好朋友韩昊换呢,为什么不和我换呢?带着这些疑问顾诚再一次晚自习课间问了坐在旁的陈依冉:“你当时为什么不找一个女生换座位,要跑这来换座位呢?”陈依冉当时说了原因但由于下课很吵又卡着上课铃说的,所以顾诚没听到原因究竟是什么。再后来他也在没问过这个问题。

        顾诚也曾想过是不是因为自己所以她换座位换到这来而不是和女生换,后来想了想是自己在幻想吧,自己成绩又不好长得一般,人家长得好看,成绩好,为什么看上自己呢,他坐后面或许是因为后面感觉有自己的世界,或又是担心和别的女生换,别的女生也不愿意坐哪里,而顾诚平日成绩虽不好,但为人一直和谁都处的来,这或许也是换到这里的原因吧。

      虽然和陈依冉坐在一起的时间过得很过,但顾诚已经满足了,这或许将是他高中三年来最美好回忆。

        下学期座位自然调开了,班主任这次调座位顾诚调到了第一排,旁边是班级的生物课代表,或许是意识到了最后时期吧,大家一起努力,班主任也在帮助班级成绩差的同学。顾诚那段时间心思放在了学习上,晚自习也没在偷看她。转眼便到了高考。

        最后的结果或许并不向故事那样美好,陈依冉考上了个不错的大学,而顾诚失利了,选择了复读。或许从离校的那一天开始,顾诚心里或许已经明白这可能是他看她的最后一眼。但也只能这样了。就像有句话说的好:永远不要在看重的事情上,投入不切实际期待,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因为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这是顾诚后来明白的,但他从不后悔喜欢陈依然这样的女孩,哪怕她从不知道自己曾那样手足无措的喜欢过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要在个别的人和事上寄托太多的希望,否则人迟早会失望,因为人和事的有限性,根本无法承受我们对无限希望的期待。《匆匆三年》序章。

展开全部

四野万籁俱寂,诗人却还独伫空堂,他究竟在等待着谁?门边的罗帷忽然飘拂起来,仿佛有人正披帷而入。诗人惊喜中转身,才发现来客只有清风。随着罗帷之开,月光便无声“直入”,正如豪爽的友人,未打招呼便闯了进来——然而它只是月光的“无心”造访,又哪有深意可解?这四句从清风、明月的入室,表现诗人似有所待的心境,思致妙绝。而且以动写静,愈加将诗人客中无伴的寂寞,衬托得孤寂冷落。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唐代·李白《悲歌行》 悲歌行

唐代:李白

抒情 ,孤独 ,理想怀才不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悲来了,悲来了!主人有酒先不要斟,听我唱一曲《悲来吟》。悲来了不悲也不笑,天下有谁知我的心?您有数斗酒,我有一张三尺琴。弹琴饮酒的乐处两相得到,一杯酒下肚不亚于得到千两金。

悲来了,悲来了!天年虽然长,地年虽然久,金玉满堂人也不可能长守。纵然富贵百年又怎样,一生一死人人都会有。免不了月下孤猿坐坟啼,如此说还应再尽一杯酒。

悲来了,悲来了!凤鸟不来,河不出图,国运将衰,贤臣微子离开朝廷便出走,贤臣箕子佯装疯颠为人奴。汉帝不封功臣李广为侯,楚王放逐了忠臣屈大夫。

悲来了,悲来了!秦相李斯如果早追悔,就该把虚名抛向身外处。范蠡何曾爱恋游五湖,那是他功成名遂后保身的路。古人说,学剑是为一人用,念书只需认姓名。战国时的惠施不肯接受魏王所让的万乘之国,汉朝的卜式也未必读完过一本经书。还是要趁年轻时争取闹个一方之长的官当当,莫要做一辈子的白头书生啊。

赏析

此诗的开头便是“悲来乎,悲来乎”,直抒胸臆,这也是李白诗歌惯常的抒情艺术手法,如同《将进酒》开篇便是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营造了时光奔腾,人生易老的一个深刻的人生感悟,也正如李白所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在这场酒宴上,李白一开始就高叹“悲愁来了,悲愁来了”,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天真、率直的一面。钱钟书曾说“唐诗多以风情神韵擅长”,而“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诗歌和绝句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缪钺也说“唐诗之美在情辞”,唐诗以情胜。而李白诗中更是体现著一种放言无惮的天真和率性,很多诗句都是脱口而出,直言袒露,较少思虑避讳伪饰。

酒宴之上,“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于是一曲《悲来吟》,唱出了李白心中的那份孤独与寂寞,“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或许真的是“古来圣贤皆寂寞”,这位声振寰宇,名播华夏的歌者,此时此刻,寂寞的心境又有谁人能懂,此时的李白已经是不如了人生的晚年,曾经的理想抱负,曾经的万丈豪情,或许已经和那曾经的大唐盛世一起埋葬在那再也回不去的时光中,站在盛唐诗歌的顶峰,一身仙风道骨,潇洒不羁,也就注定了他“高处不胜寒”,龙擦拭土、御手调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那曾经的一抹大唐风流也早已消散在落寞的心底。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盛唐气象已衰。

但随之情感的格调有抑变扬,“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宴会氛围又重新转入热烈之中,这和《将进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情感格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情感的瞬间转变在李白的诗歌中也颇为常见,“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这便是李白性格的纯真,感情汪洋恣肆,随性而发,不为物惑,也正如葛晓音在《诗国 与盛唐文化》中所说“唐人不像汉人那样拘于经学,也不想宋人那样精于思虑,唐代的时代性情是情感超过思理,在诗歌创作上也是如此”。同时在这里也看得出,“酒”在李白诗歌中的重要意义,他即使李白诗歌中精神寄托的一种意象,也是他挥洒万丈豪情的工具。李白最突出的一个艺术特征就是豪放洒脱,而酒便是这种性格不可缺少的陪衬品,使他冲破了清规戒律,任意挥洒,从而形成了酣畅恣肆,奔腾雄奇的艺术个性。“李白的诗歌个性主要凭借于他始终常见的日月风云、黄河沧海等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但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酒和月,成为他最重要的精神伴侣,也塑造了他‘诗仙’与‘狂客’形象”(林庚《唐诗综论》)。“酒”也是李白厌倦世俗后遁世的一种工具,因为他本生的儒道互补思想,也就决定了他在追求现实世界中建功立业的志向受阻后,转向游山问道,寄情山水。

第二段同样是以“悲来乎,悲来乎”起兴,来表达李白对富贵和生死的看法。“天虽长,地虽久”取自于《老子》上篇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而“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也同样是取自于《老子》上篇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大意是:金玉满堂,不能长久。富贵而骄奢,自己招来祸患。在这里李白也明确表明了他的富贵观,就是儒家所谓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以及道家所谓的任性自然,并不去刻意的追求,就如同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他的浪漫洒脱心境也决定了他对金钱看得很淡,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而宁愿用“五花马,千金裘”去“呼儿将出换美酒”,有人认为李白有种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思想,而这正是李白纯真率直性格的体现。道家崇无为而尚不争,作为有着“诗仙”之誉的李白当不会为这滚滚红尘中的俗物所裹足,他追求的是高蹈尘外的潇洒。

李白在对待生死问题明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生死有命,顺其自然,虽然不否认早年李白也有过追求长生不老的想法,但此时的李白,已经是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在看尽了世事变化后,也对生命有了最本质的看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正所谓“古今将相今何处,荒冢一方淹没了”(《红楼梦》中《好了歌》),不必去穷尽这死生的奥秘,不如“且须一尽杯中酒“来的洒脱快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晚年。李阳冰为在“疾亟”之中的李白《草堂集》作序,时在宝元年十一月初十。安旗《我读李太白》云:“此序当是曾经李白过目而为之首肯者”。郭沫若曰:“李白在当时或许尚在病中,但离去世也不会太远了。”据此此诗约作于宝应元年(762)末,作于《笑歌行》之后。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猜您喜欢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宋代·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

逍遥堂会宿二首

宋代:苏辙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

展开阅读全文∨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写景 ,抒情感慨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唐代·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写景 ,友情抒情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宋代·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过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展开阅读全文∨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游记 ,写景抒情

 很久以前—也许没有很久,只是这段时间在陆明月的记忆中泛黄了。

 她也许五岁,也许六岁,她已经记不得了。有时候就是这样,陆明月想,就好像她在八岁的某一个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存在了八年了!多长的时间。

 在这段模糊的时间里,陆明月只记得恍惚是槐树开花的时候。只是特别的记得不喜欢任何花香气的母亲竟格外的赞叹一句:“今年的槐花好香!”于是她便记住了。

 “这是很奇怪的记忆方法啊。”陆明月把这说给武歆的时候,她如是评价。

 武歆是陆明月在有限的时间里认识的最不好玩儿的朋友。可是陆明月就是特别喜欢她,连她自己也说不准这是因为什么。

 武歆是个没什么特点的人。大多数时候,她兢兢业业的学习—倒不是她觉得学习是工作,而是父母和老师说的:“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工作。”她觉得奇怪,读书难道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吗?

 但她习惯性的不说话,疑问就好像一块冰,落在她水一般的心里,消解了。

 于武歆来说,她这辈子最出格的事情就是认识了陆明月。

 陆明月是个很张扬的人。又很快乐。武歆不同,她觉得没什么值得开心,又没什么值得难过。陆明月也拿她没办法,劝说的多了,最后总是陆明月叹口气:“你啊…”

 陆明月虽然张扬,可是很讨人喜欢—这是必然的。陆明月的家境应该是城里数一数二的,自然见多识广,况且“姿态低”,(这话是武歆听妈妈说的),所以有很多朋友。

 武歆在心里偷偷想过,为什么世界上的人会有三六九等啊?像她和陆明月,简直就是两种人。但她并不羡慕陆明月,她很清楚,这是天赋。

 一年四季就这样悄悄过去。

 陆明月有了更多的朋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她是交际场上的好手。

 武歆还是老样子,中游的成绩,没有什么情绪波动,倒是比一直笑的灿烂的陆明月自然一些。

 陆明月还是缠着武歆。两个人照旧聊天,陆明月说,武歆听,偶尔评论几句。饶是迟钝如武歆,也觉出两人之间有什么东西不同了。

 又一个秋天了。

 武歆和陆明月坐在杨树下,枯黄的树叶在两人眼前不断的坠下来。

 陆明月在笑的最开心的时候突然哭了出来。武歆有些手足无措,递给她自己的手帕:“明月,不要哭了。”

 陆明月竟也听话的擦干眼泪,说:“武歆,我给你读诗吧。”

 “好。”

 陆明月的声音很好听,即使因为刚刚哭过而有鼻音:“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陆明月读着,武歆就侧眼看她,真是好看。

 她读完了:“武歆,这诗就叫杨树,是顾城九岁的时候写的。”

 武歆点头:“嗯。”

 陆明月的衣襟忽然又湿了一块儿:“武歆…你还有没有别的朋友?”

 武歆很认真的想:“…好像没有了。”

 陆明月又笑:“那我可是你唯一的最好的朋友。”

 武歆没有说话,她觉得有些慌。

 道别的时候,陆明月没有把手帕还给武歆,武歆也没有开口要,只是觉得陆明月又憔悴了。

 这个周末结束以后,很快就有月考。武歆自知不聪明,便努力的复习,也再没有和陆明月出去聊过天了。

 月考前虽然复习很久,不过就考了一天而已。武歆整个人松懈下来,第一次想找陆明月聊天。

 武歆凭着一点记忆(只是陆明月带她来过几次而已)找到陆明月家,叩门。

 一个妇人来开门,武歆认得,是陆明月的妈妈:“武歆啊…”

 武歆很有礼貌:“阿姨好。我来找明月。”

 妇人落下泪来,平静而凄惶:“明月没了。”

 武歆面不改色,只是点点头:“劳烦阿姨了。”转身走下台阶,多少有几分恍惚。

 风渐渐凉了。

 武歆回到家,躺倒在床上。她依稀以为自己倒在血泊中。

 后来她问母亲:“明月怎么会想走?”

 妇人几缕银白色的发丝垂下来,她安静的择菜,平淡的说:“明月啊…那几个月就不太喜欢笑了,大概是抑郁了,没想开。”

 “哦。”

 这是武歆和明月认识的第六个秋天。武歆还是喜欢坐在杨树底下,看黄叶落下来,被风吹的跌宕起伏。

 她想起明月最后一次给她读的诗:“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然后想起明月的侧脸,明月的笑,明月的叹气。

 她叹了口气,说:“明月。”

 只有黄叶的沙沙声和跳跃的舞蹈回答她。

 她想起明月很早很早的时候给她读的一段台词:“从小我就懂得保护自己,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拒绝别人。”

 她又喊了一声:“明月—”

 声音荡出去,又游回来。

以上就是关于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全部的内容,包括: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是什么意思、悲歌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48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