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发现羊毛党后如何处理

京东发现羊毛党后如何处理,第1张

●“薅羊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黑灰产业”。“羊毛党”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或是作为消费者的商家和平台的“羊毛”,或是作为商家的常见“羊毛”平台的“羊毛”。

●目前刑法对新型犯罪的处罚力度捉襟见肘,司法机关对新型犯罪应对不足,平台相关规则不够健全和成熟。

●亟待建立网络信用体系和统一的跨平台黑名单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综合治理体系。

□记者张伟

电商平台的年中促销战早已打响。

补贴、优惠、红包各种消费“红利”达到高潮。虽然“剁手党”们抵挡不住buy buy的购买欲望,但真正抢购的又有多少,显然不得而知。毕竟和他们一样,还有“职业羊毛党”,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原本可以更“幸运”的消费者。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大量的促销活动中,本应由普通消费者享受的福利正在被少数人中饱私囊,“薅羊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黑灰产业”。“羊毛党”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或是作为消费者的商家和平台的“羊毛”,或是作为商家的常见“羊毛”平台的“羊毛”。

虽然已经发生了多起“薅羊毛”入狱的案件,但这种行为依然猖獗,相关治理存在诸多困难。多位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刑法对新型犯罪的处罚力度捉襟见肘,司法机关对新型犯罪应对不足,平台相关规则不够健全和成熟。因此,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完善,亟待建立网络信用体系和统一的跨平台黑名单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综合治理体系。

灰色产业:介于正当行业(白)和不正当行业(黑)之间的不合理但又客观存在的产业。

简单地说,灰色产业就是和法律打擦边球,暴利的项目或者产业。

扩展资料:

揭秘“区块牌照”灰色产业链

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区块链的大热,区块链牌照这一灰色产业出现于市场,一些手握“区块链牌照”的经纪人也在深耕闷声发财的大好机会。然而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个所谓的“区块链牌照”,实际上就是带有区块链的营业执照,并不是批准相关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分析人士认为,注册区块链相关名字的公司实际也是一种借题炒作,投资意义不大,有忽悠炒作的嫌疑。

最低2万元入手“区块链牌照”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个名为金融牌照资源交流群中看到一则消息,“出炉一家炙手可热的区块链牌照,无户无经营,15天过户完毕,2万元拿走”。叫卖该牌照的经纪人介绍称,并购现成的牌照,价格从2万-10万元不等。如无特殊要求最低2万元预算即可完成并购。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在出具牌照的具体信息中却发现了一些猫腻。按照正规的营业执照要求,营业执照必须是国家工商总局或者地方工商局才能颁发的,正规营业执照必须有名称、类型、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成立日期、营业期限和经营范围。而这个所谓的“区块链牌照”,执照盖章仅是当地的工商局,并未标明注册资金额度,有登记日期但没有截止日期,也没有具体的法人信息。针对记者提出的质疑,该牌照经纪人并未做出正面回复。

此次拼多多“薅羊毛”事件涉及金额巨大,拼多多在事件发生后已报案。拼多多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实际上是“套券诈骗”的网络诈骗案。首先,拼多多被**的相关优惠券是此前与《非诚勿扰》合作时,因节目录制需要特殊生成的优惠券类型,仅供现场嘉宾使用,每个认证信息的用户仅可领取一张无门槛100元券。此优惠券并未出现在平台正常的线上促销活动中,甚至从未有任何线上入口,至于“无限领取”更是不可能。

目前,网民“薅”来的优惠券已被冻结。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警方已对涉事订单进行批量冻结,这意味着还没有用的优惠券已没法使用。但平台消费者正常领取的优惠券使用不受影响。

此次事件的发生是有专门的“羊毛党”黑产团伙在背后操作,业内人士向记者还原了整个作案的过程:首先,相关优惠券是黑灰产团伙通过非正常途径生成的二维码扫码后获得的,这类二维码多流传于社交平台相关黑灰产群。然后,黑产团伙通过“养猫池”(用手机卡蓄养大量虚拟账号)等不法手段,实现N张手机黑卡同时作业,批量**优惠券,并通过手机话费、Q币等虚拟充值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转移此类不当所得。同时,黑灰产团伙在**金额巨大的优惠券并转移其不当所得后,迅速通过网络和社交群将二维码分享出去,诱导普通消费者跟风扫码,从而进一步扩大损失,以达到逃避刑责的结果。

“羊毛党”属于黑灰产业链 危害不容小觑

这次事件的主角——“羊毛党”,就是专门针对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活动、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高额奖励的人。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近年来,网络黑灰产已成为一个庞大、复杂、隐蔽、高效的产业链,这其中“薅羊毛”就是盈利模式之一。职业“羊毛党”已属于黑灰产业链,呈现团伙化、规模化、自动化趋势,其危害不容小觑。这样的“羊毛党”如今遍布互联网,它利用优惠漏洞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大量获利。尤其是随着电商竞争的白热化,购物促销活动越来越多,“薅羊毛”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据了解,近年来,类似这种利用电商平台漏洞“薅羊毛”的事件频频发生,京东、小米、联想、亚马逊、戴尔均发生过类似事件,涉及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事件性质非常类似,一类是电商平台上的产品突然降价,如某款笔记本原本为1999元,突然之间就降到几元,然后瞬间被秒光;另一类是制造大量虚拟用户去恶意透支红包或优惠券。除了这次拼多多事件,去年共享单车行业也出现过“薅羊毛”事件。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平台自身的系统出现了安全漏洞,被“羊毛党”恶意攻击。同时也可能是个人信息被**,大量的账号被恶意利用。专家建议,一定要防止个人信息泄漏,一旦被恶意利用,有可能流入黑产团伙,后期一旦发生涉案事件,有可能会惹上纠纷

以上就是关于京东发现羊毛党后如何处理全部的内容,包括:京东发现羊毛党后如何处理、什么叫灰色产业、拼多多上薅羊毛的手机最后流到哪里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46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