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十大历史学家

中国当代十大历史学家,第1张

吕思勉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翦伯赞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翦伯赞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专案组以交代“有关刘少奇的问题”为名对翦伯赞进行逼供,时年70岁的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药自杀,以死抗争。

陈寅恪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5岁,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吴晗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自杀,家破人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顾颉刚

顾诵坤(189358-19801225),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范文澜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初字芸台,后改字仲澐(另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中原大学等校任教。他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吕振羽

吕振羽,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阳)人。他曾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侯外庐

侯外庐(19030206~19870914)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87年9月14日病逝于北京。青少年时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攻读法律和历史。24岁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经成仿吾、章伯韬介绍在巴黎加入中国***。主编过周恩来等创办的《赤光报》。1930年经莫斯科回国,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先后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6年与王思华翻译了《资本论 》第一卷。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主编《中苏文化》,在上海香港主编《文汇报》副刊,并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1948年进入东北解放区。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哲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常务委员等。

陈垣

陈垣(18801112-1971621),汉族,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约清光绪十一年( 1885年)——约1960年

枝江时象晋时氏家族,枝汇董市镇人,居董市老街。

时象晋,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国近代教育家。清光绪十三年(1887)任云梦县教谕,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创办枝江高等小学堂,在武昌创建滋兰女学堂,后加入同盟会,参与创办昌明公司,从国外购回幻灯,配合宣传民主革命。 辛亥武昌首义,任战地红十字会会长。民国初年两度任湖北省咨询局议员,1913年—1916年任湖北省教育局长。时象晋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老会员。在他的影响下,其长子时功璧、次子时功璠、三子时功玖参加了孙中山创建的兴中会、同盟会。

长子时功璧,湖北的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在武昌多宝寺街秘密成立。被推举为财政干事。科学后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前后,历任湖北造币厂协理、厂长。三子时功玖,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负责人。中华民国成立后,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7年随孙中山参加护法战争,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后曾任国民政府湖北省政府委员等。

孙辈时昭涵,我国着名的化工专家;时昭瀛,外交家,汉学家。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次长。

枝江时象晋时氏家族,时象晋及其三子,心向革命,热心教育,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辛亥志士时氏四父子”。时昭泽、时昭涵、时昭瀛兄弟三人同学清华,有“清华三兄弟”美称。是化工、外交等行业的娇子。枝江时象晋时氏家族,多人是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可谓人才辈出,是我们时氏的荣耀。

时象晋 (1854年-1928年),字樾皆。湖北枝江董市镇人。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国近代教育家。

时象晋是清朝贡生,他早年学习中医,对《本草纲目》很有研究,光绪元年(1875年)前后在董市镇开药铺,坐堂行医。1885年,。早年在枝江董市居住时,开有时泰顺药店,常为人治病,并且随到随看。1917年涨大水,董市一带被淹,水退之后,伤寒大流行,经时象晋精心治疗,救活了不少人。他参加乡试中副榜。1887年,他担任云梦县教谕。1896年,他到日本考察教育。此后他回到家乡,创办枝江高等小学堂。1897年,他任安陆府训导。不久他到罗田办学堂,又在武昌棋盘街开办滋兰女学堂。他还曾经先后在存古学堂、两湖师范学堂、工业学堂等校任史学教习。张振武是他的学生之一。1903年他在武汉参加拒俄运动。1903年湖北留学生在上海创办昌明公司,时象晋是昌明公司武汉分公司的创办人之一。该公司发行和翻印了《猛回头》、《警世钟》、《湖北学生界》等宣传革命的刊物。其活动促进了日知会的成立。

1904年春,武昌花园山秘密聚会的许多成员因被湖广总督张之洞派遣出国留学或奉调进京而离开武昌,其余成员转移到多宝寺街的时象晋家继续聚会。1904年7月3日,科学补习所在时象晋家成立,不久迁往魏家巷1号。1906年前后,时象晋担任制台衙门文案。1908年11月12日,姚晋圻、张继煦、时象晋等十八人成立湖北史学会,此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史学会。

1909年,他当选湖北谘议局议员。该年湖北成立民间商办铁路协会,时象晋当选候补会计员。1911年武昌起义期间,他担任红十字会会长,奔赴前线救护民军伤员。武昌起义成功后,时象晋任湖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湖北军政府外交部参议、湖北军政府教育司副司长。他还再度当选湖北谘议局议员,南北议和时为湖北军政府代表之一。1911年底,他到南京任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湖北代表。1912年他参与创办私立武昌荆南中学,并任首任校长。[1]1913年至1916年,他任湖北省教育司司长,并曾兼任民政司司长。1928年,他在故乡病逝。

时象晋又擅长书法,善汉魏诸体。曾任《湖北通志》纂修,他的着作有《非五行论》一卷,《诗文集》八卷。

时功璧 (1875年-1927年),字伯弼。湖北枝江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早年就学于武昌自强学堂。1902年,吴禄贞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时功璧参与吴禄贞的革命活动。1903年,时功璧从日本留学归来,参加“昌明公司”的活动。吴禄贞等人在花园山李廉方寓所秘密组织花园山聚会,时功璧和其三弟时功玖经常参加聚会,并成为骨干。该组织还通过四处放映幻灯片宣传革命,时功璧负责管理幻灯机和幻灯片。他还和瞿芹荪、蒯立三等人在武昌察院坡横街头设立教育图书社,销售革命书刊,后来遭到政府查禁。1904年7月3日,吕大森、刘静庵、胡瑛、宋教仁等成立科学补习所,时功璧任该组织的财务会计。后因黄兴领导的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有关该组织和华兴会关系的文件被政府查获,1904年10月科学补习所遂被湖广总督张之洞查封。后来,时功璧参加了刘静庵、曹亚伯于1906年2月成立的日知会,时功璧负责将该会翻印的《革命军》、《猛回头》、《黄帝魂》、《湖北学生界》等革命刊物散发到武昌各处。

1906年春,时功璧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冬,日知会受孙中山指示,准备配合萍浏澧起义,但被张之洞觉察,日知会总干事刘静庵等多名会员被捕后遭到杀害。因为父亲时象晋是制台衙门文案,时功璧遂免遭查处。1907年,他加入彭养光等人成立的安郡公益社。他还发动学界营救被捕的日知会会员。后来,他奉命赴南洋荷属东印度任教,并在学校创办书报社,宣传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后的战争期间,时功璧负责在武昌与汉口之间传递信息。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1912年2月,时功璧任湖北造币厂厂长。任内他提出改革币制,统一货币的主张。他建议暂时实行虚金本位制,废除银本位,待今后财政状况好转时,实行金本位。他还建议将银币和铜币定为十进位辅币,并注意用料成色及重量,防止用料价格发生波动时辅币被熔化以牟利。这些建议受到财政部采纳。1914年,他因被人检举有贪污嫌疑而多次上书要求辞职。其辞呈被批准后,他回到家乡,任船运海关“大正关”的负责人,并开设药铺、棉花行。晚年,他因经营得法而十分富裕。

1927年,他在家乡病逝。

时功璠 ,资料欠缺。

时功玖 (1879年-1940年),字季友。湖北枝江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1903年5月,时功玖和吴禄贞、吕大森、李书城及胞兄时功璧等革命派人士在武昌秘密组织花园山聚会。后来时功玖自费留学日本东京宏文学院,在校期间参加革命活动。他曾经担任刘成禺、李书城、程明超等出版的刊物《湖北学生界》的记者。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到横滨后,时功玖等留学生自东京到横滨和孙中山见面,并和刘成禺、李书城、冯自由等八人在竹枝园宴请孙中山。时功玖还和刘成禺、李书城等加入了兴中会。

1905年7月30日,时功玖经冯自由通知,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筹备会。8月20日,时功玖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成立会,并担任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湖北省区主盟人)。1903年6月底《苏报》案发生后,不久清政府就释放了章炳麟。时功玖、龚炼百等人被同盟会本部派到上海迎接章炳麟出狱并到日本接任《民报》的主编。

辛亥革命爆发后,时功玖成为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1912年2月21日,参议院表决“政府以全国赋税向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抵借巨款”案,湖北议员时功玖、刘成禺、张伯烈反对此案,遭到议长呵斥,三人愤而辞职。1912年4月,时功玖当选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1912年1月16日,时功玖和刘成禺、孙武等人在上海创办民社及其机关报《民声日报》,该社总部设在上海,主要在武汉活动,支持黎元洪。1912年5月9日,民社、国民党等五政党合并为共和党,时功玖任党部干事。1912年8月张振武被枪杀后,时功玖、刘成禺、张伯烈等议员联名弹劾副总统黎元洪,并辞去议员职务。1913年,时功玖当选民元国会众议院议员。此后时功玖还曾任清理汉冶萍湖北债捐处主任、荆南中学董事长等职务。后来时功玖迁居武昌土司营。

1940年,时功玖逝世。

时昭泽 ,资料欠缺。

时昭涵 ,我国着名的化工专家。

1912年进清华,时昭涵在体育方面的成绩当时校内无人可以与之匹敌。他还参加过远东运动会,在体育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奖状和奖杯。时昭涵在美国待了5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归国后,他婉拒了杜邦家族的邀请。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化工厂、南京化工厂、重庆化工厂的副主任并兼南京化工厂厂长,并为南京化工厂的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时昭瀛 (1901-1956),名号合一,湖北枝江人,外交家,汉学家。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次长。

曾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起赴美留学,获明尼苏达大学学士学位,1924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眼睛政治学与国际法,获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任《中央日报(英文)》总编辑、中央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主任等职,曾为蒋介石讲述国际法纲要。后成为职业外交家。1936年起,历任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馆一等秘书。1938年,任外交部参事、情报司司长。1939年2月,任驻加拿大渥太华总领事;8月25日,任驻温哥华总领事。1940年2月23日,任驻南非约翰内斯堡总领事。1947年,任外交部情报司司长。1949年12月9日,任中华民国外交部常务次长兼情报司司长。1955年11,任中华民国驻巴西大使馆大使。

1956年6月24日,病逝于巴西。

著有《近世中国外交史》、《中国外交史研究》等,翻译的着作有Sketches of A Cottager(梁实秋的《雅舍小品》),1960年 时昭瀛先生又将此书译成英文,编为中英文本,由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使梁实秋散文的影响遍及北美和东南亚。主编英文《中国年鉴》。

更新时间:2018-08-06 14:11

高敏(19260630~20140108)曾士峨简介,男,1927年7月生,湖南桃江县人, 党员。1949年考入湖南大学历史本科研习历史科学,后转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1958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导师为唐长孺教授。曾任郑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河南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战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等。2014年1月8日上午7时,高敏教授在河南郑州去世,享年88岁。

中文名:高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桃江县

出生日期:1927年7月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

曾任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南省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秦汉史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及中国唐史学会顾问,曾获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国务院津贴享受者等荣誉称号。

《云梦秦简初探》及《增订本》

《秦汉史论集》

《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

《中国古代史导读》(合作)

《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

《简牍研究入门》

《秦汉史探讨》

《睡虎地秦简初探》曾士峨简介,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

《南北史掇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

《魏晋南北朝史发微》,中华书局,2005年1月。

《中华古史求索集》,中华书局,2005年5月。

《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南北史考索》,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4月。

1、《中国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此外还主编了多卷本《中国通史·秦汉卷》、《奸臣传》、《隐士传》、《诸葛亮的故事》等,先后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六十余篇。

其论著先后获得国家级奖两次,国家教委全国高校文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两次,省级一等奖六次和二等奖四次。1986年被河南省教委评为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1989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获河南省首批优秀专家称号、被中央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 特殊津贴。曾入编《中国当代名人录》、《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家大辞典》等。

王学东 ,研究员,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北京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3年8月31日

出生地:北京

籍贯:山西黎城

民族:汉族

工作单位: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职务:副局长 职称:研究员

专业方向:国际共运史与世界社会主义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69—1978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18团9营87连 知青 副指导员

1978—198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 本科生 法学学士

1982—198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 研究生 法学硕士

1985— 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

培训经历:

19923—19927 中共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干部进修班 学员

19929—19931 上海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 学员

19934—19944 德国不来梅大学历史系 进修生

19987—19991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社会和现代史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20023—20027 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进修二班 学员

社会兼职:

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 副会长

中国科社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北京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 副会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研究员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当代十大历史学家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当代十大历史学家、争鸣 | “时氏大家族”之(二十五)——枝江时象晋时氏家族、曾士峨简介_曾士峨_曾士峨烈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45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