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治理的几种方法

边坡治理的几种方法,第1张

1、坡率法

坡率法是指通过调整和控制边坡的高度和坡度,而无须采取其他加固措施的治理方法,工程中又称为削坡(或刷坡)。

采取坡率法时应注意因势利导保持水系畅通。边坡较高时,宜采用分层开挖、折线式或台阶式放坡,也可根据边坡岩土层变化情况按不同坡率放坡,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护坡道。

2、浆砌块石、挡土墙

线路工程传统护坡多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如下图所示,当支挡高度较高时需加筋处理,即为加筋挡土墙结构。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强风化岩质边坡,必须保证坡脚严格埋置在原状土一定深度内,一般对挡墙高度也有限制。

3、浆砌石回填

线路回填采用浆砌石回填,该方法在石头上很方便,开挖基坑会有很多块石,取材方便,减少块石的运输,因此,在石山地区,该方法被运用广泛。

4、抗滑桩

抗滑桩是承受侧向荷载用以整治滑坡的支撑建筑物。它穿过滑体在滑床一定深度处锚固以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

与其他措施相比,具有抗滑能力强、适用条件广泛、不易恶化滑坡状态、施工安全简便,并能进一步核实地质条件等突出优点。同时,抗滑桩可与其他治理措施灵活配合。

5、挂网锚喷

锚喷支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岩石边坡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它是依靠锚杆、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共同负荷来提高塔位边坡岩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以减少岩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对各种边坡稳定,削坡减载都只能说有一定好处,相当于治病的辅助药剂,不是万能药方。根本还是要清楚了解边坡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计算出土体滑动破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并有计算依据,才能保证边坡的稳定。在施工深基坑边坡主要措施是有效的支护。

山地丘陵区房屋和乡村道路修建时,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开挖山坡坡脚,山坡原来的平衡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在降雨、水流冲刷等不利条件下,极易引发山坡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需要对开挖的人工边坡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才能保证坡下的房屋、乡村道路的安全。常用的支护措施主要有坡面削坡减载、支挡、排水、表层覆盖、坡脚反压等,一般要几种工程和植物措施综合利用,才能有效地达到安全支护的效果。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支护方式。

(1)工程支护

1)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所防护的边坡本身稳固,因岩石风化、岩层内部节理发育但裂缝宽度较小而造成表层风化剥落崩塌等可以采用抹面与捶面、灌浆与勾缝、护面墙、水泥土护坡、喷浆或喷射混凝土防护等措施。

2)风化破碎较严重、裂隙和断层发育、放缓边坡工作量巨大的高陡的岩石边坡、粉土、砾石和砂土边坡,可采用土钉墙、预应力锚索梁支护措施。

3)岩体交互发育、坡面整体性差、有岩崩可能的高边坡也可采用三维植被网、钢绳网等柔性支护措施,通过锚杆和支撑绳以固定方式将网盖在坡面上,将草籽及表层土壤牢牢护在立体网中间。对设计稳定的土质和岩质边坡,特别是土质贫瘠的边坡和土石混填的边坡可以起到固土防冲并改善植草质量的良好效果。钢绳网用于风化剥落、溜塌或坍落防护中,抑制细小颗粒洒落或土体流失时铺以金属网或土工格栅,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

(2)植物防护

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的路堤或路堑边坡及房屋后山,可采用种草、铺草皮、植树等方法保护,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坡面,达到保护的目的。

1)种草根据施工方法不同,有种子撒播法、喷播法、点穴、挖坑等方法。

2)铺草皮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特别是坡面冲刷比较严重、边坡较陡时。方式可以平铺、水平叠铺、垂直坡面或与坡面成一半。

3)植树适用于道路边坡:各种土质边坡和风化极严重的岩石边坡,边坡坡度不陡于1∶15,在路基边坡和漫水河滩上种植植物,对于加固路基与防护河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河滩上种植植物可促使泥沙淤积,可以降低水流速,防止水流直接冲刷路堤。植树最好与植草相结合。植树的种类应根据当地条件选择,毛竹、果树、茶树等不宜作为边坡支护树种。

(3)削坡减载

削坡减载属于改变边坡几何形态的一种治理方法,该技术简单可行、工期短,治理效果与削坡减载部位及地质环境关系密切。常用于滑坡后壁及两侧地层稳定、不会因削方引起新的塌方的滑坡治理。

1)采用削坡减载治理滑坡,若处理部位不当,有复活滑坡的可能。必须注意减载后是否会引起后部产生次生滑坡;还应验算滑坡减载后,滑面从残存滑体的薄弱部分剪出的可能性。削方后应有利于排水,不因削方导致汇集地表水,且要有合适的弃方场地。对于一般牵引式滑坡或滑带土会松弛膨胀,经水浸湿后抗滑力急剧下降的,则不宜采用削坡减载方法。

2)削坡减载部位宜清除表层滑体及变形体,设置马道等降低边坡总坡度。一般在滑体上部削坡形成减载平台,其后缘及两侧开挖成1∶3~1∶5的较缓横坡。上部开挖后,增大了滑体暴露面,加大了地面渗入滑体及岩石风化速度。为减少上述不利影响,开挖坡面应整平、封填压实并做好排水及防渗处理,削坡减载的弃土不能堆置在滑坡的主滑段。

3)滑体上的开挖高度小于8米时,可以一次开挖到底。土质边坡的开挖高度大于8~10米、岩质边坡开挖高度大于15~20米时,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开挖。边开挖边用喷锚网、钢筋混凝土格构支护或采用浆砌块石挡墙支挡。

4)堆积体或土质边坡每级台阶设置马道宽度不小于2~3米;岩质边坡马道宽度不小于15~25米。每级马道上设横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宜与城市或公路排水系统衔接。

(4)排水

1)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

排除地表水的主要工程措施有: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黏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2)排除地下水应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支撑盲沟、仰斜孔群;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

以上就是关于边坡治理的几种方法全部的内容,包括:边坡治理的几种方法、对各种边坡削坡减载都有效吗、道路边坡和屋后边坡支护的主要措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43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