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侧锋起笔怎么转中锋

欧体侧锋起笔怎么转中锋,第1张

欧体的确是侧锋起笔(或叫入笔),而行笔时(笔画中间)又要求中锋以使笔画整体显得有力度,这中间必然涉及侧锋到中锋的转换或调整问题。遗憾的是各种讲座和书法书中几乎从不谈及这一调锋的细节技巧,包括田蕴章、田英章、田雪松等。但是孟繁禧确实讲到过这点,他的方法是捻转笔杆,但是实际书写时这样做太麻烦,况且手指一转就很容易使笔控制不稳,而且我问过很多书法家他们从不用手指转动笔杆,真是困惑。那么到底怎么做到调锋的呢?感觉是①保证笔毫有弹性有锋②笔杆尽量竖直③用腕力。以长横为例,侧锋入笔后立刻有个顿或者轻微向上逗的动作,然后让笔毫压住纸右行,这样的话自然就是中锋了。当然,这种小动作极快极轻微,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但确实是需要的,否则达不到中锋行笔的效果。(若是写大一点的字,10cm²以上的,孟老师捻转笔杆以调中锋的方法或许是需要的,这个尚未验证)另外中锋是指笔锋“基本”在笔画中间而非绝对在中间。初学书法贵在掌握细节,为什么没人讲明白这些极其重要的细节和细微小动作呢?

另外,起笔逆入和收笔时的回锋多半是不需要的,很多人写书都是误导。

书法中锋侧锋偏锋的区别如下:

1、中锋。也叫正锋,运笔的主要方式。中锋就是指笔基本上在笔画的中央行,也有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

中锋用笔,万毫齐力,使墨顺着笔尖流下来,均匀渗透在纸上。这样写出来的笔画,笔锋中行,俩边如界,呈现均衡。即使笔画边缘不甚光洁或有曲折也可表现对称。这样写出的笔画自然圆润。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

起笔时,一般都是应略倾侧着笔管的笔毫入纸,入纸的笔毫不要移动,然后用手腕的动作将笔管拎正使笔毫竖立,这样运笔便是中锋行笔。

2、偏锋。指运笔时笔杆倾斜,笔毫尖不在点画中央,而偏向一侧,向左或向右,使笔头、笔腰和笔根一起着纸。

由于笔身在点画的另一边行走,笔锋偏向一边,这样写出笔画往往都是笔画锋头一边充实而副毫一边枯涩,一边如刀光剑影,一边貌如锯齿,这种笔画扁薄无力。

不过偏锋优势即锋棱出露,明快犀利,且能增加点画的生动感。若用不好,写出笔画失去稳定的对称美感,初学者应少用。

3、侧锋。介于中锋和偏锋之间的一种用笔方式。侧包含以侧取势,古人常把点又称为侧点。

因为这种起笔,一方面使笔势的往来更加流利,另一方面比较篆法起笔快而简便。当落笔成点时,笔锋往往形成偏侧之势,其笔毛平铺纸上,这种方法是侧锋。

侧锋用笔一般常用在起笔时用。侧锋还有种解释,指笔毛在点画俩侧着力不均匀的运笔方式。

侧锋和偏锋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细微差别。一般偏锋是一偏到底,而侧锋往往是笔锋,由偏锋转为中锋的过度。这就好比人走路,到达路狭所在,侧身一掠而过。偏锋用笔毫卧纸上而不能直立,侧锋用笔却卧而能起。

在毛笔字中如何随时调整为中锋用笔???

如何在行笔中调节笔锋为中锋笔锋调节,这是书法训练的一个基本功。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是提,在提笔的过程纠正笔锋,颜真卿的楷书就是这种写法。二是转,在书写的过程中轻轻转动笔杆,使其由侧锋变成中锋,这个要难一点。据说刘墉就是用这种方法,有时甚至把笔都转掉了,呵呵。当然,这种调锋技巧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去体会、练习,要做到熟能生巧。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老师常说,要把字写好,首先要过技法关。技法最重要的是笔法,一个人如果笔法掌握不了,练字枉费功夫。那么什么是笔法,它包括哪些内容,又如何掌握笔法呢?我们请中国书协会员梁德水先生就这一问题作答。

笔法,顾名思义,就是讲用笔的方法,包括执笔法、运笔法等。

掌握执笔法是进入书写阶段的第一步,提笔写字即要对执笔法有一定的把握,对于执笔法这里不再赘述。

书法最重要的是讲究运笔之法,我们称之为用笔法。有人将用笔法分解为起笔法、行笔法、收笔法等,较繁琐。章祖安先生将用笔要领归结为两个字:用锋。所谓能用笔,就是能“用锋”,体力转化为笔力,即转化为用锋之力。

那么如何用锋呢?

一、要学会中锋用笔。也就是笔锋始终在线条中间运行,这样写出的线条既圆润又厚实,即前人所讲如屋漏痕、锥画沙的效果。中锋用笔首先执笔要稳,行笔要静(这里的静,不是静止,是指行笔要神情专注,凝神静气)。出现偏锋及时调整,不然即使是中锋,写出的线条也容易扁薄。所以,中锋用笔在笔法中占重要位置。等到中锋用笔熟练了,也可用侧锋、逆锋等书写,以求线条有所变化。

二、要学会提按用笔。提按之法能表现出书写者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技巧,可以说对用笔法就有了一定的把握。提,指用笔能提得起来,既要有往下压笔的力量,更要有往上提的力量,提也要力到笔锋,不可如强弩之末。按,最能体现用笔的力度,但控制不好,一味下按,往往使线条粗钝,形成墨猪。有人下笔就用笔肚,按笔有余,提笔不足,书写起来僵、结、板,这是对提按笔法缺少体会与实践的结果。关于提按用笔及产生的笔力效果,我们在以后的问答中再讲。

三、要学会调锋。笔锋在书写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及时调锋,便会出现偏锋、绞锋、散锋等现象,这样既影响线条的质量又给运笔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在行笔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进行笔锋的调整,使之达到中锋用笔。怎样进行调锋呢?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笔锋的不同变化,灵活把握笔锋的提按使转;另一方面,要仔细体会笔锋在行进中所产生的力量感,以表现线条质量为目的进行笔锋调整。要表现迟涩、徐疾、燥润等不同的感觉,就要求我们对笔锋的使转进行不同的把握与调整。

有人写字不知用偏锋,往往写一笔或一字便在砚边调整一下,不知一擒一纵快速反应而调锋。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这段话对我们用锋很有作用,我们要在书写过程中反复体验、思索。

学书的过程,就是对笔法把握、熟练的过程,只有把这一关过了,才能达到运笔如指、游刃有余的境界。笔法的把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前人和当代书家好的用笔经验,加上刻苦练习,一定能够掌握笔法技巧。

 1。中锋行笔就是写字时笔锋始终在写出来的笔画的中间,写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笔锋的位置,然后运笔时笔杆要竖直。

2,其实笔锋的运用不是绝对的,中锋写出来的笔画比较饱满,然后笔画两边的粗糙程度一致,比较有力。写楷书应该是以中锋行笔为主,但也可加上其他笔锋的运用。但主要是中锋,因楷书笔画平正,要有骨有肉。

转的时候,手腕动是肯定的,因为行笔的方向都该变了。我个人认为手指也是动的,至少我写字时是这样,要对笔锋进行调整。

3以颜体为例吧

颜体横的写法是先回锋,然后下按顿笔,然后稍稍提笔,此时笔锋还是朝左上的,这式就要注意了,因为行笔是朝右偏上,那笔锋的方向是朝左的,如果笔锋朝上,就是侧锋了,在提笔的同时手指稍微转一下笔,从上往下看是逆时针转,笔锋就朝左了,然后行笔到右边再次顿一下,回锋收笔。

如果是横折,横是一样的,在转折处,要先顿一下,然后这时手指和前面一样稍稍转一下,也是从上往下看是逆时针转,使得笔锋朝上,向下行笔。

如果还有勾,那行笔到下面后,先提笔,此时因为是提着笔的,只要你的笔是竖直的,笔锋自然会在中间,不需要手指调整,向相对“折”的方向反方向行笔一点点,然后勾出。一定要注意笔要竖直。

以上就是关于欧体侧锋起笔怎么转中锋全部的内容,包括:欧体侧锋起笔怎么转中锋、书法中锋侧锋偏锋的区别、写毛笔字的中锋行笔要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43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