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孰

文言文孰,第1张

1 古文的孰是什么意思

孰在古文中有以下4个意思:

1、用作形容词,通“熟”。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孰。”

释义:师 没有把熊掌炖烂。

2、用作代词,意思是:谁。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孰谓微生高直?”

释义: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

3、用作形容词,通“熟”,成熟。

出处:先秦·荀子《荀子•富国》:“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

释义:寒暑季节谐调,粮食按照时令成熟。

4、用作形容词,通“熟”。深透;仔细。

出处: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释义:只有大王您和大臣们全面成熟的商议计划议这个问题 。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孰,食饪也。从丮,享声。易曰孰饪。

白话版《说文解字》:孰,食物被煮熟。字形采用“丮”作边旁,采用“享”作声旁。《周易》上曾提到“烹熟食物”。

词语解释

1、下孰 [ xià shú ]

释义:丰收的年成,按其情况分为上孰、中孰、下孰三等。孰,丰年。

2、孰料 [ shú liào ]

释义:在酒水的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经过发酵过程蒸熟之后成为孰料。

3、馈孰 [ kuì shú ]

释义:献熟食。祭祀的一种仪式。

4、上孰 [ shàng shú ]

释义:上熟。上等收成。孰,“熟”的古字。

5、生孰 [ shēng shú ]

释义:孰,“熟”的古字。指谋虑的粗率和审慎。

2 孰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左上是“享”,左下是“羊”,表示食物是羊肉;右边是“丮”( jí),表示手持。合起来表示手持熟食来吃。本义:熟,煮熟)。 (2) 同本义。“熟”的古字[cooked]。 孰,食饪也。——《说文》。字亦作熟。 宰夫胹熊蹯不孰。——《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孰烂。 (4) 通“熟”。成熟 [ripe]。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荀子·富国》 腥其俎,孰其俎。——《礼记·礼运》 五谷时孰。——《礼记·乐记》 群生而万民殖,五谷孰而草木茂。——《汉书·董仲舒传》 (5) 庄稼丰收;五谷有收成 [harvest]。 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墨子》

〈形〉

(1) 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careful]。 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商君书·更法》 兼权之,孰计之。——《荀子·不苟》 宁孰谏。——《礼记·内则》 凡虑事欲孰。——《荀子·议兵》。注:“谓精审。” 思之未孰。——《周髀算经》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2) 又如:孰复(反复思虑);孰虑(计虑周祥);孰视(细看);孰计(考虑缜密周到);孰论(仔细辨析);孰察(仔细观察) ◎ 孰 shú 。

〈代〉

(1) 谁,哪个人或哪些人 [who]。 孰不可忍也。——《论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 韩愈《师说》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孰能当之;孰胜孰负;孰何(谁何);孰与(与谁);孰谁(何人)。 (3) 一组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 [which]。 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孰是孰非。 (5) 什么 [what]。 与其杀是人也,宁可得此国也,甚孰利乎?——《国语·越语》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唐· 柳宗元《封建论》[2]

3 “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网友采纳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左上是“享”,左下是“羊”,表示食物是羊肉;右边是“丮”( jí),表示手持。合起来表示手持熟食来吃。本义:熟,煮熟)。 (2) 同本义。“熟”的古字[cooked]。 孰,食饪也。——《说文》。字亦作熟。 宰夫胹熊蹯不孰。——《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孰烂。 (4) 通“熟”。成熟 [ripe]。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荀子·富国》 腥其俎,孰其俎。——《礼记·礼运》 五谷时孰。——《礼记·乐记》 群生而万民殖,五谷孰而草木茂。——《汉书·董仲舒传》 (5) 庄稼丰收;五谷有收成 [harvest]。 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墨子》

〈形〉

(1) 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careful]。 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商君书·更法》 兼权之,孰计之。——《荀子·不苟》 宁孰谏。——《礼记·内则》 凡虑事欲孰。——《荀子·议兵》。注:“谓精审。” 思之未孰。——《周髀算经》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2) 又如:孰复(反复思虑);孰虑(计虑周祥);孰视(细看);孰计(考虑缜密周到);孰论(仔细辨析);孰察(仔细观察) ◎ 孰 shú 。

〈代〉

(1) 谁,哪个人或哪些人 [who]。 孰不可忍也。——《论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 韩愈《师说》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孰能当之;孰胜孰负;孰何(谁何);孰与(与谁);孰谁(何人)。 (3) 一组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 [which]。 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孰是孰非。 (5) 什么 [what]。 与其杀是人也,宁可得此国也,甚孰利乎?——《国语·越语》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唐· 柳宗元《封建论》[2]

4 文言文孰字怎麽解释

读音:[shú] 文言文中“孰”的释义: 谁,哪个:孰是孰非。

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用在表示抉择的反问语句中,有比较的意思:孰与。孰若。

孰何。 古同“熟”,程度深。

释义: 谁,哪个人或哪些人。(1)孰不可忍也。

——《论语》 释义: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2)人非生而行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释义:人并非是天生的智者,谁能没有过错?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释义: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什么。

(4)与其杀是人也,宁可得此国也,甚孰利乎?——《国语·越语》 释义: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5)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唐·柳宗元《封建论》 释义:怎么知道这一点呢?从“封国土、建诸侯”的封建制就可以明白。

缜密,仔细,周详。(6)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商君书·更法》 释义:我担心天下人议论您,希望您能认真了解、调查。(7)兼权之,孰计之。

——《荀子·不苟》 释义:全面衡量,深思熟虑。(8)宁孰谏。

——《礼记·内则》 释义: 宁愿尽力规劝。(9)凡虑事欲孰。

——《荀子·议兵》。 释义:对事的算计要深思熟虑。

(1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只有大王您和大臣们全面成熟的商议计划议这个问题。

(1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释义:第二天,徐公来,我看见后,自以为不如他好看。

通“熟”,成熟。(12)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

——《荀子·富国》 释义:冷暖随着季节变化,五谷按规律的时间成熟。(13)腥其俎,孰其俎。

——《礼记·礼运》 释义:生肉放在案板上,熟的可以享用。(14)五谷时孰。

——《礼记·乐记》 释义:五谷按规律的时间成熟。(15)群生而万民殖,五谷孰而草木茂。

——《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

孰视的解释

注目细看。 《庄子·知北游》 :“ 光曜 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战国策·齐策一》 :“明日, 徐公 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史记·淮阴侯列传》 :“於是 信 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上:“人有画奏乐图, 维 ( 王维 )孰视而笑。或问其故, 维 曰:‘此是 《 霓裳羽衣 曲》 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集乐工验之,一无差谬。”

词语分解

孰的解释 孰 ú 谁,哪个:孰是孰非。 什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 ? 用在表示抉择的反问语句中,有比较的意思:孰与。孰若。孰何。 古同“熟”, 程度 深。 部首 :子; 视的解释 视 (视) ì 看:视觉。视力。视野。 鄙视 。注视。近视。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 亲临某事: 视事 。视察。 看待: 藐视 。重视。 等闲 视之。 看望 :探视。省(媙 )视。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古同“示”

孰的拼音:shú。

基础释义:

1、疑问代词。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疑问代词。哪个(表示选择):孰胜孰负。

3、疑问代词。什么:孰是可忍,孰不可忍?

4、姓。

孰组词:

强孰、顺孰、孰田、上孰、五孰、孰轻孰重、孰谓、孰虑、孰化、孰是孰非、岁孰、孰与、孰计、精孰、私孰、孰优孰劣、中孰、收孰、秋孰、孰察、粹孰、孰知、登孰、孰何、申孰、生孰、洽孰、亨孰、孰无能惑、孰谏、孰真孰假、丰孰、孰烂、睦孰、成孰、孰能无过、馈孰。

孰是孰非的例句:

1、孰是孰非,真金烈火,让时间来检验!

2、自古以来关于“风马牛不相及”的释义就聚讼纷纷,到底孰是孰非?

3、听证会“硝烟滚滚”,是为了把问题摊在桌面上,好好地争个孰是孰非、吵个清楚明白,听证会一时的“不和谐”,正是为了日常社会生活的和谐。

4、在这种情况以及其他许多类似情况下,判断孰是孰非已经不仅仅是学术争论的问题。

5、我无法评判孰是孰非,但事实就是这样。

6、诸葛亮诸葛瑾兄弟,一效力于汉,一在吴供事,很难说孰是孰非,他俩也未因“各事其主”而割断了亲情。

7、在黄峰诉福田区人事局一案中,孰是孰非有待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最终裁断,笔者无意于此乱下判语干扰司法。

8、情深义重,只有你我可感;孰是孰非,自有时人评判。

9、前后这些年,孰是孰非,多少潮涨潮落,终究不再是同一片海。

10、孰是孰非,这个学术性问题毫不影响我们以这些书信作祈祷和灵修用途。

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成熟;深透,仔细;深透,仔细;谁,哪个等。

文言文孰的意思

①通“熟”。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孰。”

②通“熟”,成熟。《荀子·富国》:“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

③通“熟”。深透;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④谁;哪个。《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辨:谁,孰。“谁”多表单纯的疑问;“孰”多表选择。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孰的基本字义

1、谁,哪个:孰是孰非。

2、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3、用在表示抉择的反问语句中,有比较的意思:孰与。孰若。孰何。

4、古同“熟”,程度深。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孰全部的内容,包括:文言文孰、孰视之的孰是什么意思、孰的拼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41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