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的皮肤颜色怎么调

工笔人物画的皮肤颜色怎么调,第1张

工具/原料:颜料(国画颜料)、毛笔、调色板、宣纸。

1、首先,勾线,白描稿。

2、然后,用花青染出荷叶,要注意前后的关系:前面重些,后面淡些。用曙红染衣袖,坎肩则用花青墨分染,白纱用赭墨。用淡淡的绿从荷花瓣的根部往上染,分出结构。头发分染出结构。用赭石,曙红,花青,藤黄搭配,分染出脸,手的大体结构,体积。

3、荷叶先用花青罩几遍之后,调绿色罩,根据虚实反复去画。画够之后用水清洗,然后再染。反复多遍,满意之后,再用淡淡的石绿轻轻地提一提。荷叶残破的地方,用胭脂墨去画。坎肩用花青墨画出底子,用淡墨画方格,衣袖用大红调白色淡淡地罩一两遍,次数不宜太多。头发用墨加染,留出高光。脸,手按结构逐渐深入。

4、主要几块颜色的关系,做适当的调整。头发罩染,高光不宜过亮。

5、将荷叶完成,荷花用曙红染尖部,然后用白粉染花瓣的结构,染够之后用白粉罩一遍。脸,手颜色染够,用白,朱瞟,三绿调成肤色罩染,颜色要稀,一遍不够再罩。

6、画五官用胭脂调赭石,染出五官的结构。眼睛周围、耳垂及耳廓用胭脂多一些,鼻口周围赭石多一些。结构不要卡得过死,要和周围的皮肤有联系。

7、这就完成了,看看整体效果。

天津美院何家英教授,上海商学院郝大欣教授,工笔人物都相当厉害,堪称目前国内一流工笔人物画家。

何家英教授,男,1957年生,天津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人物清丽莹洁。他的写意作品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先后到日本、韩国、印度、香港等地参加画展,已出版的画册有《何家英作品集》、《何家英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何家英》、《名家手稿——何家英》、《当代国画大师代表作品集》等。

何家英技法全面,从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水粉,无所不通,因此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时,较之他人局限要小些。

郝大欣教授,女,1955年生人。山东聊城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获文学士学位。1995年在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工笔重彩人物。1996年至1997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98年结业于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研班。现为上海商学院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工笔重彩人员画的研究和创作。主要作品:

作品《总书记与冠军》获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银奖,并被收藏。

作品《暖冬》获中国美协主办的“鑫光杯迎澳门回归全国中国画精品展”银奖并被收藏。

作品《多梦年华》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三百家画展”铜奖,并被收藏。

作品《青春同路人》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亚亨杯”全国绘画精品大展金奖,并被收藏。

作品《吉祥如意》获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金奖并被收藏。

作品《初冬》获“丁绍光奖”全国美术大展优秀奖。作品《和平使者》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并获河南省第九届美展一等奖。

作品《忘年交》入选中国当代工笔画第四届大展。

作品《秋天里的春天》入选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美展。

从艺以来多件美术作品被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内企业机构和收藏家收藏。《美术》《美术观察》《艺术界》《艺术百家》《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报刊专版介绍;《人民画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多幅作品和评介文章。作品《秋天里的春天》及评论文章发表于 98年12期《美术》杂志;作品《吉祥如意》(又名闺秀思莲)发表于2000年8月刊《人民画报》;作品《青春同路人》《多梦年华》《和平使者》《秋天里的春天》及评论文章发表在2001年78号合刊的《艺术界》;《多梦年华》入编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笔人物头像精选》;《小嘎嘎》入编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重彩画》;《吉祥如意》入编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工笔画精品集》;《多梦时节》《吉祥》二幅作品2001年入编由长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外丽人图》画集;作品《总书记与冠军》刊登于1998年第227期《美术报》;作品《多梦年华》发表于2000年第331期《美术报》;作品《吉祥如意》及艺术事迹刊登于2000年354期《美术报》;其艺术事迹已载入《今日中国美术》《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宝鉴》等多部大辞典

1古诗词中工笔诗歌有哪些

1、《卖炭翁》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释义: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戏问花门酒家翁》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释义: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3、《渭川田家》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释义: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4、《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5、《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释义: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扩展资料: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2工笔式描写人物句子

1、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3、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4、中午由于下雪,我不能回家吃饭了。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小明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5、宁佳音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又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6、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例:

句子: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3描写人物很有才华的诗句10首

描写人物很有才华的诗句包括:1、唐代李延寿《南史·谢灵运传》原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译文: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2、唐代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原文:远海动风色,吹愁落天涯。

南星变大火,热气余丹霞。光景不可回,六龙转天车。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

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

复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葩。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

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

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译文:远风海上来,吹来愁绪满天涯。

南星的出现预示炎夏的到来,热气蒸腾,结成彩霞。时光不可倒流,那日神驾御的六龙天车不停循环。

卞和因为无人赏识美玉而哭泣,孔子悲叹葫芦固守一方而不能志在四方。我如今功名无着落,常常自己抚琴长叹。

裴先生你英雄豪迈,才华灼灼,陡然崛起。你的踪迹遍布中原,结交尽是豪杰。

你喜欢随身携带两个皎洁超出荷花的美女,到处游玩。她们的歌声高歇行云,就担忧时光流逝而不能尽兴。

珠宝出于深深的沧海,龙蛇蕴藏在深山大湖。如果有朝一日,皇上看中了你,你青云直上的道路就不远了。

如果时运不济,就跟我去练金丹吧。3、唐代李白《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原文: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译文:虽然寓居东鲁,我的心仍然留在京城,连梦中都是当日在君主身边的情景。

自从放还回来我的头发已白如霜染,这是因为日日都在思念宫廷。令人羡慕的是你们二位前去应举,真如同二条出渊的胶龙,何况你俩又有冠盖当世的才情。

试场上你们将如奔驰在平坦大道上的骏马,又将像展翅迎风的鲲鹏。酒后禁不住展袖在秋月下起舞,歌舞尽兴处又从天边传来阵阵的雁鸣。

今日欢送你们到千里之外去赴试,不知何日能在这样的盛会中相逢?4、唐代韩愈《调张籍》原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译文: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

5、清代赵翼《论诗五首·其二》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6、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原文: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译文:贺知章醉酒后骑马,摇摇晃晃,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7、唐代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8、宋代苏轼《和董传留别》原文: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

4运用白描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释义: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3、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释义: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4、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释义: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5、唐代杜甫《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释义: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5描写人物的诗句包括赏析和出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发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传统工笔人物画中面部皮肤为什么用淡的墨色?答案如下:因为如果是写意人物,就要用颜料调成肉色,直接在脸上画就可以了肉色是这几种颜色配成的:白色,**,赭石,胭脂。如果是男生,这几个颜色就可以了。如果是女生的脸,还需要白一些,还要加石青。

如果是工笔人物,一半是现在眼皮、眼角、面颊等部分分染胭脂和赭石,塑造血色和立体感。当然了鼻子附近,下巴,嘴唇都要分染。

然后就是罩染。按照前边说的肉色,调成颜色,罩染就好了。

写意人物,忌讳一种颜色涂好几遍,所以颜色要一次调的够深。而工笔则相反,染的遍数越多,颜色越厚重,就是所谓的不浮躁。所以工笔不论是分染还是罩染,前几遍非常浅,几乎是水色,就是没有什么颜色,这样人脸才不会像化妆粉底没打均匀似的。

因为嘴唇是红色的,所以开始分染胭脂色,而后在大红,然后罩染你想要的颜色。

如果你画的是《簪花仕女图》那种人物,要分染白色,再罩染偏白的肉色。

分染的颜色要注意,水色在下,石色在上。水色就是像胭脂、花青、藤黄之类的,比较好溶于水,没有杂质或沉淀物少的颜色;石色就是赭石、石青等会有沉淀物的颜色。

而且染完,要在宣纸或者绢的背面用比较厚的白色(脸)或者胭脂(唇)托底。人物的脸会有厚重感。当然,因为绢的透明度比熟宣要好,所以托底的颜色不要太厚,要不白色会涂不均匀,脸色就不好看了。

面目的毛发,先分染墨色、花青,然后罩染墨。如果觉得不够黑,可以在罩染几遍花青。背面可以托墨色的底。

一、人物画 指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简称“人物”。他是历史上最早形的

一个画科,早与山水和花鸟。人物画力求将人物刻画的逼真、

传神,讲究气韵生动、神形兼备。人物画分为:道释画、仕女

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几个小分类。

历代著名人物画家有:东晋的顾恺之〈洛神赋图〉;

五晋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唐代的周昉〈簪画仕女图〉

宋代的李唐〈采薇图〉〈万壑松风图〉;

明代的仇英、唐寅〈春夜宴桃李园图〉;

二、山水画 指以山水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他最早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

,独立成科后逐渐成为最早能代表中国绘画艺术成就的画种。他

讲究经营位置(构图),神韵的表达和笔墨气韵。传统上将山水

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浅降山水等几个小分类。

历代著名山水画家有:唐代的李思训〈江帆阁楼图〉

宋代的李成、范宽、董源〈韩林图〉李成

〈溪山行旅图〉范宽〈潇湘图〉董源;

元代的元四家;

明清的董其昌、四王、四僧等等。。

三、花鸟画:指以花卉、禽鸟为主体的画。他在历史上最晚产生,多是一些小

品形式的绘画,或是讲究精细雕刻,或是讲究笔墨趣味,可分为

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两类。

历代著名花鸟画家有:五代的黄荃〈写生珍禽图〉;

宋代的崔白〈双喜图〉李迪〈风雨归牧图〉

赵佶〈瑞鹤图〉

明代的陈淳〈洛阳春色图〉徐渭〈水墨花

卉图〉;

清代的朱耷〈牡丹竹石图〉;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工笔人物画的皮肤颜色怎么调全部的内容,包括:工笔人物画的皮肤颜色怎么调、现代工笔人物画家有哪些、关于工笔人物的诗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24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