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是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是谁,第1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是宣太后。

宣太后本名姓芈,原本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后来被秦惠文王看中并且带回秦国成为秦惠文王的妃子,被封为八子,因此也被叫做芈八子。

在历史上太后这个成为就是从她这里开始的,在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里面记载着:《史记·秦本纪》说,秦昭襄王的母亲号称是太后,原本大王的母亲是以始来称呼自己。

范睢听闻以后对秦王说,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太后这个词语,但是从宣太后自称太后以后赵国的新王登基,也称自己的母亲的为太后,因此太后这个词语是宣太后最先启用的。

扩展资料:

宣太后性情奔放,政治手腕高超,通过任用魏冉,起用白起,强秦而弱六国。《战国策·韩策二》中记载:楚国包围了雍氏,已经五个月。韩国派使者去秦国求救。

使者的车辆络绎不绝,秦军没有东出肴塞援韩。韩国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对秦王说:韩国对秦国来说,平时是秦国的屏障,战时出兵就充当先锋。

现在韩国有了灾难,秦军不出肴塞援助。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而宣太后用极其大胆的一番话,不仅显露出其奔放的性格,更显示出一名卓越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宣太后说,我服侍先王,先王把大腿压在我身上,我受不了,但把身子全压在我身上,我不以为重,为什么呢。

因为感到舒服、愉快,对我有好处。现在援救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食不多,就不足以救韩。解救韩国被围困之危,每天要耗费千金,难道就不能稍微给我国一点好处吗。

这段话揭示了国与国之间所谓的友情和道义,都比不上利益更重要。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韩国弱小而又地处四战之地,西连强秦,北接赵魏,虽有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宣太后

一、皇帝叫法

1、皇后,皇帝直接叫皇后。臣子一般尊称“皇后娘娘”。

2、太后等同于皇太后,皇帝日常觐见为显示尊重需称呼其为“母后”或“太后”。臣子一般尊称“太后娘娘”。

3、皇帝觐见时需尊称其为太皇太后,也有像康熙帝尊称孝庄为“老祖宗”的。臣子一般尊称“太皇太后”。

二、与皇帝关系

1、皇后是皇帝正配的称号。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

2、皇太后、太后比皇帝大一辈,即皇帝的父母辈,但不一定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太后等同于皇太后,是皇帝为母亲上的尊号,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

3、太皇太后是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宗法祖母和生祖母。太皇太后是对尚还在世的先帝母亲(嫡母和生母)的尊称,原来是皇太后,再晋为太皇太后。

三、称谓来历

1、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

2、太后、皇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始于秦昭王,《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以后历代皆然。

3、《史记·申太传》:“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汉书·外戚传》:“汉兴,与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帝之)祖母称太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用,也省作“太皇”。

扩展资料

由于继承皇位的可能是庶子,或者皇帝在继位时,其生母、亲祖母已去世,所以皇太后、太皇太后并不一定是皇帝的生母或亲祖母。

一般的情形是,嫡子继承皇位,只有皇帝的生母被尊为皇太后,继而被尊为太皇太后。如果庶子继位,嫡母、生母同在,则嫡母定被尊为皇太后,而生母也有可能被尊为皇太后,由此,后世可能出现太皇太后非皇帝亲生祖母的情况。

在旁支入继的情况下,通常继任皇帝只能以被继承者为自己的尊亲,不能加尊生母。

总之,能够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不但要看继承人和被尊者之间的血缘关系,更要视彼此的法定关系而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皇太后

百度百科-皇后

人民网-揭秘清朝皇后嫔妃待遇:不同等级差别巨大

1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后是谁

就是芈月的原型宣太后

芈月的原型是历史上的秦宣太后。芈字的本意是羊的叫声,后来成为楚国的一个姓氏。所以见到这个姓氏就知道她是楚国人。

历史上的秦宣太后的大号是芈八子,《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至于芈月这个称呼在《史记》、《战国策》之中没有记载,出处待考。

芈八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根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后代的太后称呼,都是从芈八子这里继承的。

芈八子对于秦国最大的贡献是消灭了义渠戎王,使得秦国没有后顾之忧。根据《史记卷百一十·匈奴列传第五十》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中国近代史学大家马非百曾经这样评论芈八子的贡献: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芈八子曾经大权独揽达到了36年,极大的发展了秦国的国力,使得关东诸国都向秦俯首称臣。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之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

后来,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劝说下,收回了权利,秦宣太后在孤单、寂寞之中离世。

秦宣太后生活非常开放,除了义渠王私通生子外,晚年还迷恋魏丑夫,并且打算以魏丑夫殉葬。根据《战国策》的记载:“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死,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芈八子非常喜欢情夫魏丑夫,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发布诏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魏丑夫得知后非常的担忧(可以理解),庸芮为了魏丑夫游说宣太后。庸说:“人死后是否还有意识,像人一样生活”,宣太后回答说:“没有”。庸芮说:“既然人死后没有意识,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意识,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听后立即撤销了原来让魏丑夫殉葬的命令。

2中国历史朝代第一个太后

芈月是秦国宣太后。因为之前都称王后,芈月自认为功绩过大,宜称太岁之子的之后,称太后。类似秦始皇自认为功绩过大,不宜称大王,应称皇帝,凌驾于大王之上。

宣太后,出身楚国,为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后为秦惠文王妃,生子秦昭襄王。宣太后起初是惠文王的妃子,称芈八子。惠文王死后,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由武王之弟、也就是芈八子所生的公子则即位,即秦昭襄王,芈八子因此成为王太后,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称制。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宣太后始失势,甚至被范雎废去王太后之位,次年(前265年)十月,宣太后逝世,葬于芷阳郦山,谥号宣。

3为什么芈月是历史上第一个太后

我们所知道的芈月并不是姓:芈,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称呼他为芈月呢?是因为芈月的名字是根据秦始皇兵马俑上的残字“芈月”和出土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的。

那么芈月到底是哪个国家的人呢,我认为应该说先是楚国人,然后变成了秦国人。为什么呢,看下文讲述。

首先芈月是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威王最宠爱的小公主,后来楚威王死后地位瞬间一落千丈,芈月的母亲向氏被楚威王的王后驱逐出王宫。芈月和他的弟弟芈戎经历了一次次的灾难和危机。

后来被迫成为嫡公主芈姝的陪嫁媵侍远嫁秦国。后来嫡公主芈姝当上了秦国的王后,而芈月不得已成为妃子。

这也是芈月政治身涯的开始。 芈月成为惠文王的妃子,史称芈八子(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有此可见芈月的品级不高。

此时并不得势,在秦惠王死后,由秦惠王王后的儿子,也就是秦惠王的嫡长子继承为秦国国君,也就是历史上死法最窝囊的国君秦武王。 而芈月的儿子则成了牺牲品,被送往燕国做人质,随时都有被撕票的可能。

而后秦武王被大鼎砸死,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最终打败了秦惠王王后一党以及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最终得以确立为秦国新的国君,是为秦昭襄王,而作为国君的母芈月自然开启了人生的上坡路。 儿子嬴稷继位为秦国国君后,自然芈月就成为秦国的太后,成为太后之后芈月开始对秦惠王王后一党大肆绞杀,最终独揽大权,临朝称制。

对内杀伐决断,对外攘外安邦,用铁血政策维护了秦国的政权稳定,同时也为秦国开疆拓土,使秦国更加强大。 宣太后芈月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纵情恣意,在至高处把持朝政、呼风唤雨,中国历史上太后专权自她而始,太后称谓亦始见于她,诚为千古太后第一人。

而电视剧《芈月传》则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芈月”极为曲折传奇的人生故事。 秦宣太后芈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从命运坎坷的楚国庶出公主到称霸六国的大秦铁血太后,一生跌跌撞撞,她执掌秦国国政四十一年。

她支持商鞅变法,坚持改革,主张国家统一。她让秦国走出内乱,把没有资格参加会盟的弱小秦国变成虎踞六国的强秦,秦国在她的手中真正有了无敌的军事力量,令得东方六国再无反抗之力。

如果没有秦宣太后芈月,也许就没有秦国的一统天下,历史也就改写了。 总体上这部历史剧还是值得一看的,看完这部历史剧至少对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段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中国历史上女性的伟大。

4中国历史朝代第一个太后

芈月是秦国宣太后。

因为之前都称王后,芈月自认为功绩过大,宜称太岁之子的之后,称太后。类似秦始皇自认为功绩过大,不宜称大王,应称皇帝,凌驾于大王之上。

宣太后,出身楚国,为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后为秦惠文王妃,生子秦昭襄王。宣太后起初是惠文王的妃子,称芈八子。

惠文王死后,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由武王之弟、也就是芈八子所生的公子则即位,即秦昭襄王,芈八子因此成为王太后,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称制。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宣太后始失势,甚至被范雎废去王太后之位,次年(前265年)十月,宣太后逝世,葬于芷阳郦山,谥号宣。

5大家对,历史上第一个太后,宣太后,怎么评价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 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 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

主掌秦政

前307年,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长达五个月不能攻克。韩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但秦国军队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动。韩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秦国尽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因为自己的故乡是楚国,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见尚靳对他说:“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舒服。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韩襄王于是又派张翠出使秦国。甘茂认为韩国一旦投靠楚国,楚、韩两国就会挟持魏国来危害秦国,他主张秦昭襄王立即出兵救援韩国。秦昭襄王于是下令出兵,楚国闻讯后撤军。

前287年,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未能成功,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停战。秦昭襄王想让韩国公子成阳君兼任韩、魏两国的国相,韩、魏两国不同意。宣太后通过穰侯魏冉对秦昭襄王建议不要任用成阳君。因为成阳君曾因秦昭襄王的缘故困居于齐国,在他穷困的时候,秦昭襄王没有任用他,而成阳君受宠,秦昭襄王又要任用他,不会使他满意;秦昭襄王任用成阳君而韩、魏两国不同意,会有损于秦国与这两国的关系。秦昭襄王听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诱灭义渠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前331年,义渠国内发生内乱,秦惠文王派庶长操平定内乱。前327年,秦惠文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前319年,秦国攻打义渠,夺取了郁郅(今甘肃省庆阳市东)。 作为报复,次年义渠参与了公孙衍合纵楚、韩、赵、魏、燕的五国攻秦之战。义渠趁秦军主力与五国交战之机,大败秦军于李帛(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义渠,攻取了徒泾(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境内)等二十五座城池,义渠国力大损,但仍保留一定实力。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失势隐退

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五人的权力,以免造成淖齿、李兑那样弑君篡国的祸乱。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

晚年去世

宣太后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传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魏丑夫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请庸芮游说宣太后。庸芮先问宣太后人死后是否能够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宣太后回答说不能。庸芮继而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认为庸芮所说有理,于是撤销了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旨令。

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

6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后是谁

就是芈月的原型宣太后芈月的原型是历史上的秦宣太后。

芈字的本意是羊的叫声,后来成为楚国的一个姓氏。所以见到这个姓氏就知道她是楚国人。

历史上的秦宣太后的大号是芈八子,《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至于芈月这个称呼在《史记》、《战国策》之中没有记载,出处待考。芈八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根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

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

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

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后代的太后称呼,都是从芈八子这里继承的。

芈八子对于秦国最大的贡献是消灭了义渠戎王,使得秦国没有后顾之忧。根据《史记卷百一十·匈奴列传第五十》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

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

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中国近代史学大家马非百曾经这样评论芈八子的贡献: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芈八子曾经大权独揽达到了36年,极大的发展了秦国的国力,使得关东诸国都向秦俯首称臣。

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之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后来,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劝说下,收回了权利,秦宣太后在孤单、寂寞之中离世。

秦宣太后生活非常开放,除了义渠王私通生子外,晚年还迷恋魏丑夫,并且打算以魏丑夫殉葬。根据《战国策》的记载:“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死,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

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

乃止”。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芈八子非常喜欢情夫魏丑夫,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发布诏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

魏丑夫得知后非常的担忧(可以理解),庸芮为了魏丑夫游说宣太后。庸说:“人死后是否还有意识,像人一样生活”,宣太后回答说:“没有”。

庸芮说:“既然人死后没有意识,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意识,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听后立即撤销了原来让魏丑夫殉葬的命令。

皇太后,是皇帝为母亲上的尊号,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皇太后”,或称"太后",一般是指皇帝的母亲(不一定是生母)。

皇帝以庶子继位的,则以生母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则并为皇太后,且嫡母皇太后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后之上;但是生母身份过于低微的,不能称太后,最多只能被尊为皇太妃,但以后却可以扶正为皇太后。

皇帝以旁支入继的,以继母(先帝皇后)为皇太后,且须认继母为嫡母,而生母依然维持原来的地位,并不会因此而封为太后。

扩展资料

在中国有许多皇太后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敌的权力,这些皇太后的代表人物是;

汉高祖皇后、汉惠帝朝太后、汉少帝朝太皇太后:吕雉

汉文帝皇后、汉景帝朝太后、汉武帝朝太皇太后:窦漪房

清咸丰帝懿贵妃、同治、光绪两朝太后:慈禧太后。

通常对於掌权的皇太后们,正面评价都不是很高,但也不乏有贤明高节的皇太后,例如;

君王后:实际上是王太后而非皇太后

晋康帝皇后:褚蒜子

北魏文成帝皇后:冯皇后

辽太祖皇后、辽太宗朝太后:述律平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皇帝是权力最高的那个人,但有时候皇帝还年幼,或者是太后实在是看不去了,心里又有权力的欲望,便会出现垂帘听政,强势的太后。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下,古代哪些皇太后比较厉害。

排第一的当然是周女皇武则天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没有什么异议的女皇帝。当时正是唐朝走向强盛的时期,她一个女子靠自己的能力对抗天下,废了两位皇帝(她的两个儿子),最终自己称帝。武则天在位期间任人唯贤,重用了狄仁杰等一大批中兴名臣,重视招揽人才,大力推广科举制度。在她的治理下,国家稳定,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排第二的我觉得是战国时期的秦昭王的母后宣太后。为什么将她排在第二呢,因为武则天毕竟称帝了,而她则是开启后宫参政的先河。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继位,这一年,他十七岁,然后宣太后就以王上年幼为名,开始摄政,然后这一摄政就是41年。我想年幼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古人的十七岁可是已经成年了。能够开创后宫摄政的先河,而且摄政41年,怎么也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对吧?

排第三的我觉得是慈禧太后了。清朝建国后,并不允许后宫干政,即使皇帝继位时年纪还小都会安排有摄政王代行王权,辅助皇帝处理国事。哪怕是康熙时期的孝庄皇太后也不敢破坏这个制度。慈禧却破了这个规矩,三次临朝称制,实际掌握清朝的大权达48年之久。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是谁、皇后 皇太后 太后 太皇太后区别 或者说皇帝分别给她们叫什么的、历史第一个太后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15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