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八跪其母的故事

许世友八跪其母的故事,第1张

;       侠骨丹心,铁汉柔情,赤诚孝子许世友

       

        他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他演绎了一曲共和国将军的壮烈篇章。他敢爱敢恨,文革时南京造反派来了六七百人抓他,他大吼一声:“谁敢抓我,我就向谁开枪!”  他性情刚烈,受委曲时他曾大骂毛主席“我要有枪,今天就一枪毙了你!”  他一生功名卓著,胶东抗日、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多少恶战都是他的杰作。  他一生清贫廉洁,去逝时只有一百二十六元人民币的存款,亲人中没有一人受过他的特殊照顾,其中包括他的亲生儿子。  他也是除 外,唯一一个死后遗体没有火化的 人物,他就是从和尚到将军的传奇人物许世友。    许世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大别山连绵群峰中的一个穷山村走出来,最终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许多英勇故事,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笔者在这里要记述的,只是许世友八跪慈母的故事。

        一跪: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在河南省新县的许家洼。祖母为他取乳名“又得”。又得13岁那年,劳累一生的父亲,因不堪一家的生活重负而得了痨病,如同一盏燃尽的油灯再也发不出光了。为了给父亲治病和全家十几张嘴吃饭,母亲打算把幺妹送人,换几个活命钱。几天后,人贩子拿着5块大洋来领幺妹,恰好被刚从田里干活回来的许世友碰上,当他弄清怎么回事后,便拉着娘的手哭着说:“娘,幺妹还小,我们姊妹中要是一定要卖一个的话,就卖我吧!”

        儿子的话犹如利剑穿进母亲的心,许母流着泪,一把夺回女儿,转身拉起跪在地上的许世友,悲伤地说:“孩子,娘向你保证,以后就是饿死,我们全家人也要死在一块儿!”父亲临终时,把儿女们都叫到床前,叮嘱说:“孩子,你们记着,你娘为养大你们吃尽了苦,你们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娘。如不这样做,九泉之下我也不会安宁的。”许世友将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父亲过世后,许世友的母亲为了孩子更加辛勤劳动。

        一天,许世友从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望着面容憔悴的母亲,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这是许世友将军的第一次跪母。

        二跪:英雄少年,血气方刚。许世友16岁那年,由于经常练武,武功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加之他平时又爱打抱不平,免不了“惹是生非”。一次,当地恶霸李静轩的儿子仗势欺负他大哥,几个狗腿子把他大哥按在地上乱打。许世友赶到跟前,一气之下挥拳打跑了狗腿子还不解气,当场又给了李静轩儿子两拳,不料李静轩儿子不堪一击,摔在地上,头正巧碰到石头上,险些丧命。这下可惹下大祸。李静轩勾结官府到处追捕许世友,无奈,许世友只好四处躲藏,流浪度日。一年后的一个晚上,日夜思念母亲的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母亲见到自己最疼爱的三儿子,热泪滚滚,忙把他拢到怀里。许世友“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人家受苦了!”娘抚摸着许世友乱蓬蓬的头发说:“儿啊,只要你能活着回来,娘吃多大的苦也心甘……”

        三跪:1926年秋,许世友加入了中国 。在中国 的领导下,他率领农民自卫队参加了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参与组建大别山第一支工农红军。从此,武装斗争的烈火在黄安麻城一带熊熊燃烧起来,许世友也成了 “清乡团”抓捕的主要对象。

        许世友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许世友的母亲明白,两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清乡团”是决不会放过她的。于是,她便带着全家躲进了深山。几天后,许母下山打探消息,恰巧碰上“清乡团”,不幸被抓。匪徒们逼问许世友的下落,许母咬紧牙关一字不说。匪首恼羞成怒,皮鞭雨点般地抽在许母的身上、脸上。

        许世友听说母亲被抓,怒火中烧。他唰唰写了几行字,令人送给“清乡团”头目李静轩。李静轩看完这封落款为“炮队队长许世友”的短信,知道许世友的勇猛和火暴性格,估计许世友率领的炮队就在附近,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便暗中把许世友的母亲给放了。

        许世友惦念母亲,连夜赶回探望。当他见到衣衫褴楼、遍体鳞伤的母亲,未及问候, cctop 便双膝下跪:“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受苦了……”说完,扑进母亲怀里,失声痛哭起来。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平静地说:“孩子,娘知道你干的是救穷人的好事,娘不拦你。”短暂的相聚,许世友还没来得及把话说完,便匆匆告别了母亲。

        四跪:一次战斗胜利后,部队在离许家洼不远处整编。领导王树声便对许世友说:“你该回家看看大娘和媳妇,还有你那未见面的小伢子了。”

        踏上回家的路是令人兴奋的,可当许世友站在自己家门口时,顿时呆住了:房屋已被烧光,残垣断壁间,搭起了两座低矮的草棚。他百感交集,忍不住流下泪来。当见到正从远处走来的母亲时,许世友急切地迎上去,一把抓住母亲的手,哽咽着说:“娘,您老人家受苦了。”说着,便跪在了母亲脚下。

        五跪:1931年8月,许世友从部队回家探亲。天快亮时,许世友来到母亲床前辞行,母亲披衣下床,把几个鸡蛋塞给儿子:“娘下半夜就给你煮好了,带着路上吃。”“娘,我年轻力壮的,您留着补补身子吧!”许世友把鸡蛋塞回母亲手里。母亲不由分说,硬把鸡蛋塞进儿子怀里,然后为他拉拉领角,拽拽袖口,摸摸袖筒里棉袄的厚薄。许世友望着母亲满头的白发,想想二哥的不幸被害,母亲还蒙在鼓里,再想想母亲以后的艰难日子,许世友忍不住流下泪来。母亲见状赶紧安慰道:“孩子,大丈夫尽忠不能尽孝。娘愿意让你去尽忠,尽孝只为我一个人,尽忠是为咱普天下的穷人哪!”

        母亲的深明大义越发令儿子内疚了,即将迈出大门时,许世友忽然转身,说道:“娘啊,儿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看您,您老受儿一拜吧!我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一定要埋在娘的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说着,便跪在了地上。许世友怎么也没有想到,母子两人这一次分别就是漫长的17年时间,一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

        六跪:1949年,许世友作为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不停地在战火中奔忙。这年3月的一天,许世友的大儿子里伢从河南老家找他来了。晚上,许世友处理完公务,和儿子里伢唠起了家常,问得最多的便是里伢的奶奶。后来许世友得知家中屡遭变故,媳妇被迫改嫁了,母亲生活十分艰难。将军含泪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等全国解放后,我头一件事就是回去看娘。”然而,当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刚刚响过,许世友却又接受了上级的新任务,无奈将军只好让大儿子回家把年迈的母亲接到部队上来住一段时间。

        当日思夜盼的母亲来到眼前时,将军却呆住了——母亲头上的白发都快掉完了,腰身也直不起来了,连走路都颤巍巍的了。岁月无情,饱经风霜的母亲老了……“娘!”将军喊着,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紧紧握住母亲干瘦的手,当着100多名部下的面,“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孩子,我终于见到你了!”母亲抚摸着儿子,稍顷,老人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拉着儿子的手说: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将军泣不成声地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娘的儿,就让我多跪一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母子俩人就这样一个跪着,一个俯着身子,构成了一幅“孝子与慈母”的永恒雕塑。在场的干部战士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泉城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习惯了,老人家天天喊着要回老家。无奈,许世友只好让儿子许光把母亲送回老家。母子俩这一别又是漫长的八年时间。

        七跪:1959年秋,许世友思母心切,便向军区其他领导请了假,匆匆启程返家了。

        当许世友满怀喜悦的心情回到老家时,却见母亲的大门上挂着一把锁。乡亲们告诉他,母亲到山上砍柴去了。正说着,许母从对面的山坡上慢慢地走过来,背上背着一捆柴草。将军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他快步跑过去,一把接过柴草,当即跪倒在母亲面前:“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

        “快起来,快起来,这么多乡亲都看着你呢,现在是新社会了,谁家还兴跪?”母亲说着也掉下了眼泪。“孩子,你能出息成今天这个模样,不光是娘的功劳,还有打仗时掩护你的乡亲、部队的领导、你手下那些士兵——要是那些士兵不冒死往前冲,你能打胜仗吗?”母亲接着说:“往后不要再给我下跪了,需要你感恩的人还多着呢!”将军这时才明白母亲的意思。

        许世友在家住了三天,临走时,再次央求母亲同他一起去城里住。母亲还是那句老话:“清闲的日子我过不惯,我在家挺好。”在以后的岁月里,许世友除给母亲寄钱外,还委托当地大队党支部找了一名女孩照顾母亲。尽管如此,许世友仍还不放心,又把在部队工作的大儿子许光调回新县老家,服侍奶奶。

        八跪:1965年秋,将军正在海防前线视察工作,忽然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 cctop 可他此刻重任在身,只好电告大儿子许光,要他及时护送奶奶到南京治疗,自己完成公务后马上回南京。哪知道,还未等将军回到南京,母亲已与世长辞。后来他听到儿子说奶奶临终时还不停地呼唤着将军的乳名,年逾花甲的许世友听后泪如泉涌,悲痛欲绝,他在母亲的遗像前再次双膝下跪。

        1979年10月,将军给长子写信说:“寄去50元,为我买一口棺材,我曾得到毛主席的批准,死后不火化,运回老家埋到你爷爷奶奶身边。我要实现对你奶奶许下的诺言——活着精忠报国,死后守着父母。”

        1985年10月22日黄昏,一代名将许世友离开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遵照将军生前的遗愿, 把将军安葬在大别山的怀抱,安葬在父母身旁。终于实现了将军生前许给母亲的诺言——“活着精忠报国,死后守着父母。”

许世友

许世友一共有7个子女:3个儿子,4个女儿。许世友去世时,7个子女,都是部队团以下的干部或专业人员,没有一个人因他而“沾光”,被“照顾”当上“大官”。许世友的性格和经历决定了他对子女教育的方式,一切任其自然发展。他有权时,不会想到去为子女捞取什么好处;无权时,他更是不愿求别人为子女谋求私利的……

子女名字各有来历

许世友一共有7个子女:3个儿子,4个女儿。大儿子许光,二儿子许建军,三儿子许援朝。大女儿许丽,二女儿许桑园,三女儿许华山,四女儿田小兵。大儿子许光系结发妻子朱锡明所生;其余6个子女系夫人田普所生。 

许世友与夫人田普所生的6个子女的名字各有其来历。第一个女儿出生在经夫山下,许世友在山南打仗,妻子则在山北生了一个小女孩。仗打赢了,许世友挂着一身硝烟下来,怕他的“许铁胡子”伤了又白又嫩的女儿,呶着嘴唇在女儿的脸蛋上贴了贴,说:“就叫许经夫吧,蛮有味的。”大女儿参加工作后觉得这个名字不对味,于是改为许丽。 

第二个儿子,出生的地方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当时周围全是兵,许世友便说:“军队是扳不倒的,就叫许建军吧。” 

老三出生的地方叫桑园,因此许桑园便成为她的名字。 

老四仍是在战火中出世的。战斗发生在山区,那座山叫华山。仗打赢了,华山的名字理所当然送给了这个在华山出生的女儿。 

不言而喻,老五许援朝是许世友从朝鲜回来后出生的。 

老六出生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许世友说:“搞经济建设,就叫许经建吧!”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许世友最小的女儿说:“这年头我也别‘经建’了,还是去当个小兵吧。”许世友看到国内局势动荡不宁,让孩子到地方去,无疑要遭殃,还不如参军进入“红色保险箱”,便同意了小女儿选择。夫人田普对许世友说:“改个名字也好,我给你生了半个班,总该有个随我姓的吧?”于是这个最小的女儿便姓了田,叫田小兵。 

1965年,许世友将的自己的长子许光叫来一起吃了顿饭。

在饭桌上,许世友向长子提出一项请求:

要知道当时许光不仅是新中国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而且在他13年的海军生涯中,他先后6次立功受奖,倘若留在部队的话,前途不可限量。如果选择回家乡工作的话,那就意味着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不过许光在听到父亲的话后,并没有犹豫,毅然答应了父亲的请求!

1949年,国民党部队仍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老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许世友将军率部南征北战二十多个春秋,尽管身上伤痕累累,但内心却始终充满激情,他没有忘记当初年少时许的承诺: 推翻反动统治,为百姓谋取福利!

许世友将军经过上百场大大小小战斗的磨练,早已成为解放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在解放战争期间,许世友担任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在配合兄弟部队完成了几个大的战役之后,正在指挥部队消灭在山东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在某天,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许世友,突然接到来自济南兵团司令部打来的电话: “许司令,你的大儿子从老家找你来了!”

许世友在听到这则消息后,心中一怔,在这战乱年代,一个孩子怎么敢千里迢迢冒着风险找到这里来,为此便急忙地问道:“就他一个人吗?”

“只有他一个人,带着王树声司令员的一封信。”

许世友听后点了点头,便明白了怎么回事。王树声是他的战友、同乡,前不久率部南下路过大别山,尽管自己没有向他说什么,但多年的老战友情谊,使得王树声去看望了下自己的亲人……

吉普车行驶在坎坷不平的公路上,许世友将军望着远处的风景,头脑中便浮现出往事的一幕幕!想当初在黄麻起义失败之后,许世友便带领十几位同志一起上山打游击,而他也成为当地反动派通缉的对象。不过在许世友率队打游击过程中,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取名为“黑伢”。

等到许世友知道这个消息时,黑伢已经出生三个多月了。许世友回到家中看着怀中的孩子,一直笑个不停。不过由于战场局势的变化,许世友准备率队跟随红军南征北战,为此他特意回到家中看望母亲和妻儿。

不过令许世友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一别,就是这么多年未见过面,为此在得知儿子来找他的消息时,许世友的内心很是激动。

许世友在见到他的儿子后,便紧紧地将其抱在怀中,好一阵才笑着说: “孩子,要是我没记错的话,你叫黑伢吧!”

儿子笑了笑说:“爸爸,那是我的小名。我现在的名字叫许大安。”(后来许世友和夫人田普将许大安改名为许光。)

“这个名字很好听,人民很快就能安居乐业了。”许世友笑着说。

在和许光的聊天中,许世友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成长经历,以及家中的情况: “你奶奶的身体还好吗?”

“奶奶年纪大了,每天都在想你。这次她一听说你不仅活着,还在咱们的队伍上当了司令员,就高兴地催我来找你,她说总算盼到头了。”许光流着眼泪说道。

在听到母亲的消息后,许世友内心很是愧疚,自己参加革命还连累了母亲,让老人家整日操心自己。为此许世友内心便下定决心,等战争结束后,自己一定要将母亲接到身边,好好地孝敬她老人家。

许世友和许光久别重逢,两人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整个夜晚都是在谈话中度过的。第二天,许世友将儿子许光叫到身边,说道:“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爸爸,我想当兵。”

许世友看着许光那瘦弱的身体,说道: “当兵也可以。不过全国即将解放,将来的新中国还要靠你们年轻人去建设,去保卫,没有知识文化是不行的。所以我建议你还是先进入学校学习,然后在出来当兵!”

许光在听到父亲的一番话后,也是非常的认可,为此便同意了父亲的建议。就这样,许光被送入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许光对于这次学习机会非常的重视,在学校中许光表现得很是出色,受到老师们的一致称赞。

就在许光来到许世友身边没几个月后,许世友的亲人也从家乡赶来看望他。

在看到亲人后,许世友内心非常地激动,在寒暄之后,许世友同样询问起了自己母亲的情况。对方则回答道:

“是呀,我这个不孝的儿子该回去看看她老人家了。”许世友将军迈着沉重的脚步在室内来回走着。他站在自己亲人面前,略带歉意地说: “这些年,让你们受苦了。我是很想回家乡看看,但现如今战争还未结束,我脱不开身!等战争结束后,我一定回家看看乡亲们。”

几天后,许世友的亲人准备回去了,许世友特意让其为母亲带回了一封信: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许世友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腾不出时间回老家看看。为此许世友只好叫大儿子许光回河南新县将母亲接来,想要自己的母亲跟随自己一起生活,安度晚年!

当许光扶着自己的奶奶从车内走下来后,许世友将军连忙扑上去,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娘……”许世友的母亲用手抚摩着儿子的头说: “孩子,我终于见到你了。这么多年你也变样了,要不是许光,我还真认不出来呢!”

许世友亲自扶着,将母亲安排在一个舒适的房间里。晚年吃饭的时候,许世友的母亲看着满桌子的菜,向许世友询问道:“世友,你这一桌子菜得花多少钱啊?”

许世友听后,伸出五个指头。

许母吃惊道: “五万元(折合现在人民币五块钱)?这么多钱够我们山里人花好几个月了。孩子,你现在当了大官,不能奢侈浪费,要勤俭节约,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听到许母的话后,田普说道:“娘,您莫算账啦。只要你吃得好,全家就高兴。您和世友不是二十多年才在一起吃这么一顿饭吗?”

“是,是呀!”许母听后又激动得流出泪来……

许母在儿子身边生活,内心既有些高兴,同样也有些不适应。她勤劳一生,过不惯清闲的日子,头脑中始终在想着老家种的地和养的家禽。为此有一天,许母便对许世友说: “孩子,你还是送我回家吧!”

许世友听后,则摇摇头:“娘,您已经劳苦大半辈子了,就跟在儿子身边,安度晚年吧。”

许母听后则言: “不,我还是想回老家。我这几天一睡下,头脑里老是想邻居乡亲们,大家一起山上放牛,一起在地里干活,每天也是欢声笑语的……”

在听了母亲的话后,许世友还是想要劝劝母亲,让她留在自己身边。

“孩子,你别担心,我身子骨壮实着呢!”

没办法,在许世友母亲的坚持下,许世友只好将母亲送回家乡。

而另一边,许世友的儿子许光从文化速成中学毕业后,又相继在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海军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成为建国后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在北海舰队期间,许光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并不因为自己的父亲是许世友而要求特殊对待,反而和其他官兵一样,接受最为严格的训练。

正是因为许光有着扎实的基础,他才能够在自己的海军生涯中,先后6次立功受奖,成为不少同龄人学习的榜样。可以这么说,许光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不过就在许光成长为优秀舰艇长时,他再次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许世友的母亲惦记儿子,想念孙子,但又不适应在城市生活。为此许世友在经过反复思考后,便作为一个决定,不过还需要征求下自己长子许光的意见。

1965年,许世友将的自己的长子许光叫来一起吃了顿饭。

在饭桌上,许世友向长子提出一项请求:

许光在听到父亲的话后,并没有犹豫,毅然答应了父亲的请求!

1965年许光回到家乡,出任当地县武装部副部长。许光一边工作,一边陪在奶奶身边,照顾着老人的生活。许光对于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没有后悔,在他看来,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1965年的某天,许世友正在舟山群岛等海防线前线,视察工作时,他突然接到南京转来的一封电报: 母亲病重,速回。

许世友看过电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只感到沉重得难受。他身负重任,难以脱身,只好给在县武装部工作的大儿子许光回了封电报: 望加紧治疗,如有可能,火速送往南京救治。

可是已经晚了,当许世友赶回南京后,就接到了儿子许光的电报,母亲已经去世,儿子许光代他行孝,把奶奶送上了山。

不久,许光便从老家赶来,父子俩一见面,都难过得心酸流泪。许世友将军怀着悲痛的心情,向许光询问了母亲病故前的情况。许光安慰他说:

许世友听后,眼泪再一次地流了下来。等许世友将军将母亲的后事处理完成后,便看着长子许光,然后询问道: “你想不想重回海军?”

许光在听了父亲的话后,选择了拒绝!至于当时许光是怎样想的,许光的二儿子曾言:

父亲之所以选择留在家乡,是因为他出生在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新县,对革命老区有特殊的情和特殊的爱。他曾对我们说,要把对奶奶的孝转化为对老区人民的爱,真心实意为新县老区人民做点事。

就这样,许光拒绝了父亲,选择扎根在家乡,为乡亲们踏踏实实地办实事。

既然决定为家乡人民办实事,那么就要拿出相应的行动来。许光并不是口上说说而已,而是真的带领当地百姓在行动。

许光在回乡后,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给父亲写过信,寻求帮助,但为了家乡的修路、水利、教育等事情,许光多次给父亲许世友写信,寻求他的帮助和支持。

许光的所作所为,百姓都是看在眼中的。原本大家以为许光作为开国将军之子,是没有这样的毅力的,但没有想到许光能扎根基层几十年,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称赞: “许光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始终都感谢他!”

正如上文所说,许光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去寻求父亲的帮助。哪怕在许世友将军病逝后,许光也没有利用父亲的影响力为自己谋取一点点私利。要知道当时许世友将军的老战友和老部下,不少都位居高位,曾有一位领导出于对老首长后代的关心,想要调动许光的工作,但许光坚决地拒绝了对方的好意。

可以这么说,长期生活在人民群众中的许光,非常的低调。他从不以名将之子自居,也从来不把父亲的光环作为炫耀或者谋取个人利益的资本,更从未凭借父亲的名气参加任何公开活动或商业活动。他仿佛就像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一样,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很是平易近人!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许光也是非常严格要求的,不允许他们打着自己爷爷的旗号,去牟取个人利益。许光的大儿女,在回想起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后感慨:我的父亲传承了爷爷的优良传统,给子女树立了榜样,留给我们的遗产是珍贵无价的家风!

2013年1月6日,84岁的许光因病逝世。在这位老人病逝前,他曾立下遗嘱:自己的全部积蓄20万元,捐献给新县,用于老人及儿童福利事业。

在1月10日的许光遗体告别仪式上,百姓们纷纷自发走上街道,送这位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名将之子最后一程。

纵观许光同志的一生,遵循父亲的嘱托,不为名不为利,依然回到老家照顾年迈的奶奶,替父敬孝;回乡后,坚守岗位,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生活中,不以高干子弟身份牟取利益;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

可以说,许光同志的精神非常值得赞扬,他的艰苦朴素的品质值得传承。

许世友将军共有七个子女,作为一名从战火中走来的老军人,他把七个子女全部送到了军营锻炼,子女参军后,从不给特殊照顾,用许世友的话说:孩子参军就是部队的人了,是组织的人了,好坏由部队去管,路子由自己去走

许光是许世友长子,与其元配所生,自1929年出生即在家务农,全国解放以后找到许将军才进入部队,后回新县任武装部副部长,侍奉老奶奶,在县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休。

许光的四个子女分别叫

许道昆 许道论 许道江 许道海

^^许世友去世时,七个子女没有一个沾他的光,“照顾”当上“大官”。

许世友一共有七个子女: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大儿子许光,二儿子许建军,三儿子许援朝。

大女儿许丽,二女儿许桑园,三女儿许华

四女儿叫田小兵(许金建)。

许援朝——原南京军区装备部少将副部,现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三子) 许光——原河南新县人武部副部长,县人大副主任。1929年(许世友和结发妻子朱锡明之子) 许莉——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退休干部(许世友将军长女) 许建军——原南京空司团级参谋,八十年代初触犯军纪而服刑(许世友将军次子)许华山——原服役南京空政,后从事导演工作(许世友将军次女) 田小兵也叫许金建,南京高教研究会秘书长。许道江——二炮后勤部卫生部中校助理,1966年(许世友将军孙女,许光之女)

以上就是关于许世友八跪其母的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许世友八跪其母的故事、许世友的七个子女、1965年许光放弃前程回乡照顾奶奶,许世友事后弥补:想不想回海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14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