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搭配技巧-对比与调和的运用

色彩搭配技巧-对比与调和的运用,第1张

色彩搭配技巧-对比与调和的运用

广告设计中,色彩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作用是渲染效果,增强表现力,从而吸引广告目标群体。在广告设计中,正确处理色彩对比和调和的关系,能够促进广告的和谐,增强视觉美感。本文从色彩调和和色彩对比两方面出发,谈谈如何在广告设计中发挥两者的作用。下面我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色彩对比是现代广告中常见的一种色彩关系,达到突出广告画面感的作用。色彩对比即是运用两种或以上的色彩,在时间或者空间的作用下,凸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出现对比效果。在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可以让广告画面体现出变化,呈现丰富多彩的形式,使立体感得以凸显。在广告视觉效果上,色彩的对比能够使人们明显感觉到变化,正是这种感知能够激发观众的紧张感,达到广告画面特征深入人心的目的。

在广告设计中,为了某种效果的实现,设计师会将两种或以上的色彩进行组合,经过处理和调整,呈现出一种和谐并有序的状态,给广告受众舒适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调和。进行色彩调和,能够缓和广告中不同色彩的冲突,使整个广告画面柔和。调和色彩的广告,拥有统一与对立的和谐美,给观众一种意想不到的享受。

色彩对比与调和,看似独立的两种色彩运用方式,但却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理解两者的本质关系,掌握运用规律,是广告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必经之路。

对立统 一 -- 在广告设计中,广告画面缺乏色彩对比,没有突出的冲突,就会显得广告寡淡无味;反之,广告画面中只运用了色彩对比,而忽略色彩之间的调和,那么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会使整个广告画面给人突兀感。因此,广告设计师在广告设计中,要认识到调和和对比的重要性,可以说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成就了优秀广告的设计。 推荐阅读:用色基础!设计中色彩运用基础技巧

平等运用 -- 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是为了凸显作品的鲜明个性,而色彩调和是为了整个广告的平衡与和谐。因而,广告设计师在设计时,要一视同仁这两种色彩运用方式,科学的运用两种技法进行广告设计,使设计出的广告作品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配合运用 -- 色彩对比和调和只能在性质相同的元素中使用。而色彩必须与广告的内容和目的进行配合,结合广告的图形和文字进行使用。由此可知,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运用,必须是在广告意图掌握的前提下,与其他广告元素进行配合使用,恰当对比和调和同种属性的色彩,使广告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在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的运用会让观众产生错视感,这主要是由于连续对比和同时对比技法的作用。这两种模式都是色彩与视觉结合的产物,是较为常见的色彩对比对比方法。连续对比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进行不同颜色的刺激。例如先看一种颜色,马上转向另一种不同颜色。这样就会使后一种颜色蒙上前一种颜色残像。同时对比是指两种颜色并置进行比较,例如红绿并置,就会显得红越红,绿更绿。在广告设计中,同时对比运用更广泛,它主要有三种类型。 推荐阅读:色彩也需要对比的!你造吗?

色相对比 -- 色相对比是指两种或以上色彩组合后形成的色相差别,它是色彩对比的主要部分。色相环上的距离差异决定色相对比的强弱,距离小,效果弱,反之,效果则强。色相对比又可细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两种。正是这些细节上的色彩对比,产生大跨度的差异,让广告给观众刺激的视觉感受,但对比过于强烈,则会产生突兀感。

明度对比 -- 色彩的明暗程度决定色彩明度对比。广告设计中,色彩明度对比能够给观众空间与层次上的差异感。使用强弱会使色彩形成亮色、中色调和低色三种,这三种决定着广告带来的视觉效果。如果一个广告没有色彩明度对比,广告中的元素就会模糊不清,观众分辨不出重点,广告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纯度对比 -- 色彩纯度对比又称彩度对比。色彩纯度微小的变化都能够出现新的色相,带来观众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广告设计中往往运用色彩纯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效果,纯度对比强烈,画面就更生动活泼,反之,广告画面就会显得单调。因此,广告设计师要科学运用色彩纯度对比,使广告给观众活泼的视觉感受。

色彩调和是为了广告画面的和谐,进行调和能够呈现一种柔和的色彩美。广告设计中色彩调和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加强 -- 色彩调和中最常见的加强法,加强色彩是为了解决色彩单一问题,当广告画面中色彩太统一,就会给观众枯燥无味的视觉感受,这时利用加强法,能够使广告中的色彩对比度增强,画面就变得更加活泼。一般来说,加强法主要通过改变明度和纯度等来加强色彩效果,给观众强烈的色彩刺激。

调整法 -- 调整法是当广告中某一面积的色彩对比过于强烈时,只调整这一部分色彩,达到突出广告主色调的目的。例如冷色调为主的广告设计,增强暖色调面积,使两者形成对比,达到突显广告画面冷色调的主题。色彩面积调整法都用于对比色运用的广告画面中,通过色彩之间的合理调整,能够提高广告的整体画面感。

介入法 -- 在广告画面设计中,色彩对比过于鲜明时,色彩介入法就会发挥真正作用。具体操作就是通过无彩色的加入,柔和鲜明的色彩对比。无彩色常见的有金、银、黑、白、灰等。五彩色的介入,能够使色彩对比鲜明关系缓和,整个广告画面色彩趋向柔和,画面突兀感被消解,观众得到的是温和舒适的感受。 推荐阅读:色彩需要调和!你注意到了吗?

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处理好画面中的色彩,使广告画面给观众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强广告的表现力。色彩对比和调和不是孤立的两者是矛盾的两方,设计师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广告画面吸引观众眼球,达到商品宣传的目的。

;

1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要素相同,变化其他的要素,称为同一调和。

2近似调和比同一调和的色彩关系有更多的变化因素,形式也更多:近似色相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读):近似明度调和:近似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色相)近似明度色相调和:近似色度、纯度调和;近似明度纯度调和。

3次序调和。在两色多多色之间增加一些过渡色层次,使相互对比的色彩有序的渐变,从而达到画面悦目、和谐的目的。

4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区别和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

调合就是适合,即构成美的对象在部分之间不是分离和排斥,而是统一、和谐,被赋予了秩序的状态。对比与调和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调和就没有对比,它们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也是取得图案设计统一变化的重要手段。

肉色是一个调和色,需要橘色+土**+白色调出。

肉色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出:

肉色是指指淡**中略带红的颜色,和人的皮肤非常相近的颜色,可以通过多种色彩的混合来调配,如橘色加土**和白色就可以调色成肉色。

生肉颜色可以用红色混入白色兑出。

粉色+米色或者淡黄+米色。

肉色:是白色与粉红色、橙色结合的一种颜色,淡**中略带红的颜色,近似皮肤色。由于与人的肤色相似因此被称为肉色。

扩展资料:

伊登的色彩调和理论:

a.二色调和:凡是通过色立体中心的两个相对的颜色(互补色)都是可以组成调和的色组。

b.三色调和:凡是在色相环中构成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色是调和的色相。也可将这些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或任意不等边三角形使其三点在图中自由转动,可找到无限个调和色组。

c.四色调和:凡是在色相环中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色是调和的色组,如果采用梯形或不规则四边形,也可获得无数个调和色组。

d.五色以上的调和:凡在色相环中构成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的五、六、八个色是调和色组。伊登认为“理想的色彩和谐就是要用选择正确的对偶的方法来显示其最强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色彩调和

1 相邻色调和:选择相邻的颜色进行组合,这种调和方式比较温和,适合用于风格简单的设计作品。例如:红、橙、黄或者紫、蓝、绿。

2 对比色调和:选择相对明显的对比色进行组合,可以使视觉效果更加突出。例如:红和绿、蓝和黄、紫和黄绿等。

3 三角形色调和:选择一个主色和与它隔三个颜色距离的两种配色块,通过三角形的色彩关系进行调和。例如:红、蓝、黄。

4四方形色调和:选择一个主色以及与它隔两个颜色距离的三种配色块,通过四个角形的色彩关系进行调和。例如:黄、紫、绿、红。

5 单色调和:选择同一色相的不同明暗度、饱和度的配色进行组合。例如:浅蓝色到深蓝色的过渡。

以上这些方法是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但是具体的配色还要根据设计作品的要求、场合和目标受众来进行选择和调和。

 对比与调和也称变化与统一,这是绘画中获得美的色彩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如果画面色彩对比杂乱,失去调和统一的关系,在视觉上会产生失去稳定的不安定感,使人烦躁不悦;相反,缺乏对比因素的调和,也会使人觉得单调乏味,不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对比与调和,是色彩运用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原则。要掌握对比与调和的色彩规律,首先应了解对比与调和的概念和含义、对比或调和的表现方式和规律。

1.对比

对比意味着色彩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关系上,有强对比与弱对比的区分。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三组补色,是最强的对比色。在他们之中,逐步调入等量的白色,那就会在提高它们明度的同时,减弱其纯度,成为带粉的红绿、黄紫、橙蓝,形成弱对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会减弱其明度和纯度,形成弱对比。在对比中,减弱一个色的纯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来色相的个性,两色对比程度会减弱,以至趋于调和状态。色彩的对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色相对比——从色环中的各色之间,可以有相邻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多种关系。在色环中180。角的两个色为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的色彩(色环中大于120。角的两色都属对比色)。色环中成90。角的两色为中差色对比(如红与黄、红与蓝、橙与黄绿等)。色彩中还有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等)和相邻色(如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等)。它们包含的类似色素占优势,色相、色性、明度十分近似,对比因素不明显,有微弱的区别,属调和的色彩关系。如相邻色的两色之间类同的色素逐渐减少,就会形成强弱不同的对比(如红与黄绿、红与青、黄与绿等)。类似色对比要比相邻色强些,它们在色环中约在600角左右。颜料中的红色类、**类、蓝青色类称同类色。

色彩对比的强弱程度与对比的性质,可以改变单调平淡的色彩效果。互补色对比,色彩效果鲜明、强烈,在视觉上的知觉度也最强,具有吸引力。我国的民间年画、建筑彩画,都采用这类对比方法取得醒目、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在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画家中,塞尚的画常用蓝绿与红赭色形成对比,与跃动的笔触相配合形成画面的旋律感,表达了他的激情。高更的鲜明辉煌的感人色彩,是由高纯度的红、橙黄与蓝绿等对比色关系而获得的,加上粗犷的笔法和线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东方风味的装饰美特点。20世纪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用多组单纯的高纯度对比色交错、并列、对照、呼应、均衡等方法,结合奔放的笔触和线条,产生非常强烈的刺激性的艺术效果。他们为竭力显示色彩的魅力和装饰性效果,摒弃了对于形体的三度空间表现,甚至提出色彩是绘画的基础的观点。这在色彩画技巧与风格的发展中,开辟了以强对比色作为主要艺术语言,来显示其艺术个性与风格的新领域。由此可见,每个画家对于所采用的色彩对比与谐调的不同手法,是表现其艺术个性的重要方面。

明度对比——即色彩的深浅对比,色彩的深浅关系就是素描关系。我们从颜料管中,挤出来的每一种颜色,都已具有自己的明度。颜色与颜色之间有明度的差别,如从深到浅来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蓝、青紫、墨绿、黑棕、翠绿、深红、大红、赭、草绿、钴蓝、朱、桔黄、土黄、中黄、柠檬黄、白。如果每个颜料调入黑或白,就会产生同一色性质的明度差别;如调入比这一颜色深或浅的其他色,就会产生不同色个性的明度差别。由此可见,色彩的明度对比,包含着相当丰富复杂的因素。辨别单色明度和明度对比比较容易,如果要正确辨别包含色彩纯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对比,则并不容易。如看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红绿色相易辨,但红、绿的明度强弱就一时分辨不出来。所以在色彩写生中,要正确及时地掌握不同个性的色彩明度推移、连接与对比关系,是需要经过训练的。根据色彩的明度变化,可以形成各种等级,大致可分成高明度色,中明度色和低明度色三类。在绘画中,不同等级的明度,可以产生不同类别的色调,即亮调,暗调、中间调。色调效果受明度对比因素影响。为取得画面的均衡,就不能将明度强的弱的色彩集中到画面的某一边或一部位,需要经过色调的交替,使画面通过对照、呼应的方法达到均衡、统一的效果(图2)。这幅《和平,为了母亲和儿童们》是黑白版画,画面的黑白对比十分单纯,画的中心是一大块黑的暗色调,用点线刻画出母亲与孩子躺卧着的优美安详的体态。这黑色块中白色明亮的点和线,与黑色块周围的亮调子起色调交替作用,产生呼应的效果;亮调子中黑色点线,与中心的大块黑色,也同样具有色调交替的作用和效果,这使一圈白色不致感觉孤立与主体失去联系。画幅最外边的黑色粗边线,是色调交替、呼应取得均衡的又一反复,使整个画面的色调对比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明度对比与感情表达,也有直接的关系。如高明度与低明度色形成的强对比,具有振奋感,富有生气。明度对比弱,没有强烈反差,色调之间有融和感,可反映安定平静、优雅的情调。如色调对比模糊不清、朦胧含蓄,会产生玄妙和神秘感等等。即使在素描作品中,不同的明暗对比,也同样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

纯度对比——色彩的效果,是从相互对比中显示出来的。纯度对比,是指色彩的鲜明与混浊的对比。运用不鲜明的低纯度色彩来作衬托色,鲜明色就会显得更加强烈夺目。如果将纯度相同,色面积也差不多的红绿两对比色并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强其色彩效果,反而会互相减弱。如将绿色调入灰色来减弱纯度,红色才会在灰绿的衬托对比中更加鲜明。我们在雨天街头观察行人使用的五颜六色的雨披和雨伞,那鲜艳纯净的色彩异常醒目、美丽,其原因就是受周围环境沉暗的冷灰色调对比衬托的缘故。高纯度的色彩,有向前突出的视觉特性,低纯度的色彩则相反。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空间距离中,可以产生纯度的差异与对比。如观察处在近、中、远不同距离的三面红旗,近处的红旗是鲜明的;中景位置的红旗与近景中的红旗相比,则呈含灰的紫色;远景中的红旗,在相比之下,纯度更差,呈灰色。这是色彩因空间关系的变化,反映出色彩纯度变化而产生空间距离感。一个画面中,以纯度的弱对比为主的色调是幽雅的,所表达的感情效果基本上是宁静的;相反,纯度的强对比,则具有振奋、活跃的感情效果。

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感,是来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经历。由此,色彩要素中的冷暖对比,特别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冷暖倾向是相对的,要在两个色彩相对比的情况下显示出来。在色彩写生过程中,认识色彩冷暖对比变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较的方法。晴天观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调子,一般地面或远山的天色,会显得暖一些,上边的天色会倾向于冷,有微弱的冷暖区别;一个物体受阳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强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蓝天光线反射的部分,显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阳光反射部分,却罩上一层暖调色。从色光的自然规律理解,可以通过观察,认识到色彩冷暖对比的规律,这在色彩学习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认识并表现出这种冷暖色彩的对比关系,画面色彩就可能趋于单调。

冷暖对比,可以有各种形式。如用暖调的背景环境,衬托冷调的主体物;或以冷调的背景环境,衬托暖调的主体物;或以冷暖色调的交替,使画面色彩起伏具有节奏感。

面积对比——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在色彩要素一节中已提到过。这是美术设计中的构成或绘画中布局结构相关联的因素之一。所谓色彩的面积,在设计或装饰绘画中,一般

比较明确,因为大多是采用色相单纯的平面色块,结合色块的形状,通过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强弱、起伏的节奏效果。在写实的绘画中,基本上不会存在单纯的平面色块,在一块色面积中,一定同时具有许多色彩变化,可是仍然具有色彩面积、形状、位置等对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积的大小与形成色调有关。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来获得色彩效果的。考虑色块形状是指外形的美,同时也包含着线与形的对比关系,一个方形与圆形对比有不协调的因素,这与曲直线条给人的感觉并不相同。譬如,风景画中的一片天色,一座建筑物,一片田野,一棵树,都具有它的色面积、形状和位置。“万绿丛中一点红”,不但具有色相的补色对比,也有色面积的强对比效果。“丛与点”是形状和面积的对比。如在画幅中,处理“一点红”的位置,当然应在视觉的中心位置。

以上所谈及的各种色彩要素的对比,都是在服务构图的形式法则中,发挥其效果的。在构图一章中,还要谈及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2.调和

色彩调和,就是色彩性质的近似,是指有差别的、对比的、以至不协调的色彩关系,经过调配整理、组合、安排,使画面中产生整体的和谐、稳定和统一。获得调和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减弱色彩诸要素的对比强度,使色彩关系趋向近似,而产生调和效果。

对比与调和,是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获得色彩美感和表达主题思想与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个画面中,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色调可以以对比因素为主,也可以以调和因素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积极的、愉快的、刺激的、振奋的、活泼的、辉煌的、丰富的等等情调,是以对比为主的色调来表现的。舒畅、静寂、含蓄、柔美、朴素、软弱、幽雅、沉默等情调,宜用调和为主的色调来表现。

同种色调和,是指任何一个基本色,逐渐调入白色或黑色,可以产生单纯的明度变化的系列色相。这趋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层次的颜色,可称为同种色或同次色,有极度调和的性质。如果一组对比色,双方同时混入白色或黑色,纯度都会降低,色相个性会削弱,加强了调和感。

相邻色、类似色的调和,是在色彩中包含的类同色占优势,色相、纯度、明度等色彩因素十分近似,对比特征不明显,属于调和的色彩关系。如相邻色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等。类似色的色对比稍强于相邻色。

无论什么颜色,与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时,都可以产生调和效果。

对比两色中,如混入同一复色,即含灰的色彩,那么对比各色就会向混入的复色靠拢,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都趋向接近,对比的刺激因素因而减弱或消失。调和效果的加强与混入色量成正比。

对比色双方,如一方混入对方的色彩,或双方都混入对方的色彩,可缩小差别,减弱,趋向调和。

两个不调和的对比色之间,处理一个与两个对比色都能谐调的色彩,就可以使不谐调的两个对比色谐调起来。如在红绿对比色中,间以与红绿都能调和的**,红绿的对比强度就会减弱,而趋向调和。在摆设写生静物时,主体物中如有强对比不协调的色彩时,在配衬布时往往根据以上的规律,考虑合适的衬布色彩,使静物具有对比谐调的整体色彩效果。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则,在色彩实践中是一个重要而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以上,所谈及这方面的知识和色彩对比调和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只能起到一些启发作用。有关色彩各种形式的对比与各种方法的调和,是异常复杂的,它们表达的主题与感情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只有在真正具有色彩的基础能力后,不断地在色彩实践中举一反三,逐步深入领会色彩的对比、谐调规律,才能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色彩调和的具体方法中的支配法是让:1、相同色调和。2、类似色调和。3、对比色调和。4、渐变色调和。

1、相同色调和

所谓相同色调和就是指用同一色相的颜色进行搭配,这种配色方式虽然在色感上有点单调,但是效果很协调。在具体应用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色彩的明暗变化及纯度变化使最终效果的层次化更加明确。

2、类似色调和

所谓类似色调和就是指采用色相相差不大的颜色进行搭配。这种配色方式的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等相差不大,所以更能够引起色相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在视觉上更能增加画面的柔和效果,进而减少画面对浏览者眼睛的刺激感。

3、对比色调和

所谓对比色主要是指在色环上相互夹角互为180°的任意两种颜色。对比色调和可通过在对比色之间混入黑色、白色、灰色来实现。在互为补色的色彩双方,混入白色,其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刺激力减弱。而混入黑色会使双方的明度、纯度降低,对比减弱。混入灰色调和实际上是在对比色的双方同时混入白色与黑色,使双方的纯度降低,色相感削弱。

4、渐变色调和

渐变色调和主要是指在任意两种颜色之间按照阶次变化、明暗变化、浓淡变化等进行平滑过渡式的色彩混合。这种方式的色彩混合受明度的影响很容易在实际应用中创建出具有空间感和远近感的视觉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色彩搭配技巧-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全部的内容,包括:色彩搭配技巧-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关于色彩调和的问题、什么颜色能配出肉色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07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