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前一句是什么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前一句是什么,第1张

这句话出自:唐朝的李商隐‘《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解释: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情人之间心灵相通,比如说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

——————————————————————————

《历史名人--凌云诗才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唐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公元813年,在新郑县出生,公元858年,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只有46岁李商隐是唐朝上千诗人中极富才华的一位,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赞誉。

李商隐17岁时以才干出名,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为幕府巡官,25岁考中进士。出任河阳节度使书记。27岁被朝廷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流落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和徐 州等地,靠当幕僚寄食于他人。39岁那年,才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被补授为太学博士。43岁被推荐为盐铁推官。公元858年,病故于郑州。

李商隐存留下来的诗,共有600余首,收录在《玉溪生诗集》或《樊南文集》里,其数量和质量,在唐诗中均属上乘。李商隐的诗在创作手法上,众采百家,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辞清句丽、情调委婉、流畅上口,已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以类区分,其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咏怀诗、咏史诗和言情诗。

李商隐的咏怀诗,多含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在揭露和反映当时社会状况方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神。最著名的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长诗。它深刻反映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政权腐败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对国家的严重破坏。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具有规劝社会的作用。言情诗是李商隐诗中最有特点、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一部分,其中尤其以《无题》诗最引人注目。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说明李商隐是多才多艺、诗路宽广的诗人。

参考资料:

>

1、“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下一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2、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原文: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1、身无彩凤双飞翼下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2、出自唐·李商隐《无题》其一。全诗如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以上就是关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前一句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前一句是什么、身无彩凤双飞翼全诗、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下一句 原文是怎样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06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