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的职能是什么

巡抚的职能是什么,第1张

官名。我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

巡抚与总督的区别:职能不同、品级不同、来历不同、管辖不同、权力不同。

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都是从明朝开始设置的。那时政府派大臣处置地方军政事务,两种头衔的全称分别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和“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前者是总督,后者是巡抚,都属于临时性质事罢还朝。

一、巡抚与总督的区别具体如下:

(一)职能不同

1、两江巡抚: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2、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

(二)品级不同

1、两江巡抚官阶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上升为正二品。

2、两江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正二品(若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位在从二品的巡抚之上。通常总督又兼兵部尚书衔,因此高配至从一品。

(三)来历不同

1、两江巡抚:明巡抚之名,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当时命令懿文太子视察陕西省,这也是一项临时任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

2、两江总督:由于清初江苏(含今上海市)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

(四)管辖不同

1、两江巡抚主管一省。

2、两江总督管辖一省或多省。

(五)权力不同

1、两江巡抚位于总督之下。

2、两江总督权力较巡抚大。

二、总督和巡抚的介绍

1、总督

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2、巡抚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

总督和巡抚的官职由来

总督与巡抚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在清初经过修正之后成为更具实权的职位。在明代,省级地方行政直接由数个专门的司使执掌,包括负责行政的布政使、监察的按察使与军事的都指挥史。从1430年开始,具有一定地位的中央官员被派送到各省协调各司使的事务,但底下无直接统辖的官员,亦无常驻所。然而这些“巡抚”在明代为巡回的“大协调官”,日后逐渐常规化,到清代成为各省的行政首长,即实质上的“省长”。在同一时期,明代巡回各地而职掌严格限定在军事上的官员,清初几乎全由旗人担任,日后也常规化成为“总督”。

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后来每年都派中央官员巡抚地方。这一时期,巡抚性质同于“钦差”,本身不是官号,没有品级,例兼中央监察、组织部门的都御史和吏部尚书、侍郎等官衔,以便主掌地方官吏考察和军民安抚。因为属中央官,所以有事派出,事毕返京。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以后,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并开始了以省为管辖单位的巡抚制。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地方军政事务。清代康熙以后,全国除直隶、四川外,每省都设一名巡抚,规定了巡抚品级。至此,巡抚才正式成为地方官。但仍遵行旧的兼衔制。战乱时期,各地巡抚互不统属,往往贻误军机。为统一调度,就设置了专管军事的总督。

巡抚的解释

[imperial inspector;provincial governor]

古代官名,明代指 巡视 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指掌管一省军政、民政的官员 详细解释 (1)巡察安抚。 汉 班固 《车骑 将军 窦北征颂》 :“亲率戎士,巡抚疆城。” 《北齐书·后主纪》 :“是月,以水涝遣使巡抚流亡人户。” 《明史·太祖纪三》 :“乙丑,皇太子巡抚 陕西 。” (2)官名。 明 洪熙 元年 始设巡抚专职。 清 为省级地方政府 长官 ,总揽全省军事、吏治、刑狱、民政等,职权甚重。 《明史·宣宗纪》 :“大理卿 胡概 、参政 叶春 巡抚南畿 浙江 ,设巡抚自此始。” 《儿女 英雄 传》 第十八回:“朝廷见他强干 精明 ,材堪大用,便放了 四川 巡抚。” 《清史稿·职官志三》 :“巡抚,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覈羣吏,会总督以诏废置。” (3)指任巡抚之职。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 卷三:“﹝ 乾隆 ﹞五十九年, 毕秋帆 先生 奉命巡抚 山东 。”

词语分解

巡的解释 巡 ú 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巡弋(指舰艇在海上 巡逻 )。巡游。巡天(指在 天空 巡游)。巡回。巡抚。巡视。巡幸(古代特指帝王出巡到达某地)。巡逻。 酒席上给全座依次斟酒一遍:巡杯(主人在宴席上依次向客人 抚的解释 抚 (抚) ǔ 慰问 :抚恤( 安慰 和 周济 )。 抚慰 。安抚。抚爱。 扶持 , 保护 :抚养成人。 轻轻地按着:‰摩。抚摸。抚琴(弹琴)。抚今追昔。 同“拊”。 部首 :扌。

古代的巡抚大人经常在影视剧中出现,这类官员往往出场的排场都很大,他们就是朝廷专门派去地方解决问题的官员,他们的权利很大,因为他们解决的往往都是别人解决不了的棘手问题,所以他们往往去地方办事不是带着帝王的手谕就是带着尚方宝剑之类的能够彰显皇权之物,让地方官员非常忌惮。

钦差大臣,是古代巡抚的雏形

最早,巡抚这一称号是来自朱元璋这一时期,因为朱元璋赤脚打天下,在国家治理上本来就存在着很多漏洞,所以,他在位的时候,地方频频出现问题,而且当时地方经常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所以朱元璋为让地方权力分散,但这样的格局一经形成,就让很多地方官员更没有了责任与担当,地方事情多所以很多问题显现出来,朱元璋为解决棘手的地方问题,不得不设立“钦差大臣”这一官位,也就是巡抚的雏形。

古代巡抚,就是现今的政府服务部门

面对地方官员之间的相互推卸责任,朱元璋就派出了自己的心腹也就是钦差大臣这一重磅角色前去解决,但是因为有些地方问题比较麻烦也复杂,所以很多钦差大臣很多天甚至很多年都没办法完全解决,那么一个钦差大臣全国性流动办公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所以,朱元璋才决定在每个省份都设计一个巡抚,专门处理地区的棘手问题,所以,当时的巡抚主要任务就是服务,服务于地方人民,协助各级官员处理一些疑难问题。

所以,巡抚的权利还是非常大的,各个地方官员见到他们都要献媚上礼,才能让巡抚给自己一些方便或是说一些好脸子看,所以巡抚在古代就是帝王安插在每个省份的眼线,地方发生的任何事他们都会如实的汇报给帝王。

清朝巡抚职能类似于今天的中央巡视组。

八府巡按并不是指真正的八府。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

巡抚在明清之前主要是皇上临时派遣到地方检查或处理地方事务的钦差大臣。到了明清才逐渐开始常驻地方,到了清朝巡抚就成了一个地方的最高官员,主管地方的军政民政,其官是从二品。

扩展资料:

巡抚的来历:

1明初确立了都、布、按三司并立的省级政治体制。宣德、正统以后,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三司的平衡被打破。日趋激化的社会矛盾,又使三司条条分割、运转不灵。另置巡抚,反映出统治集团坚持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原则的愿望。

2明代宣德、正统时流民问题逐渐严重,各地农民的反抗时有发生,政府的赋役来源也受到影响。河南、江西、浙江、山西、和南直隶等地巡抚,正是在这一形势下设置的。

3巡抚又是应提高统治效率、整肃军备的需要而产生的。通过派遣廷臣管理地方事务和对原有机构进行某些改革来整饬吏治、革除积弊,已成为历代虽然不自觉却又经常性的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用好巡视这把“制度利器”--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府巡抚

以上就是关于巡抚的职能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巡抚的职能是什么、巡抚和总督的区别、什么是巡抚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05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