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是怎样评价李白的

余光中是怎样评价李白的,第1张

评价: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酒放豪肠”简单的四个字,却表达了李白喝酒时那种潇洒的千杯不醉的模样。“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月光”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的“仙气”,“剑气”则表现了的李白“侠情”。

一个“酿”字,一个“啸”字,与数字的巧妙结合,增加了诗句在对李白描述上的表现力。“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一句,气势,蔚为大观,带着读者重新回到了李白笔下的那个盛唐。

出自:余光中[当代]《寻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扩展资料:

李白可贵的“天地心”

李白生性旷达,豪放不羁,把人格尊严和人生自由看得高于一切,即便因此而落魄潦倒,也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

推己及物,李白主张天地万物,都各自有其天赋本性,都有理由有权利按其本性自由生存。“所贵旷士怀,朗然合太清。”自觉顺应自然,虔诚尊重自然,主动亲和自然,自是旷达之士应有的博大阔远、光明圣洁的情怀。

野雉本性刚烈耿介,追求在大自然中任性自在的生存,“扇锦翼,雄风生”,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和雄健。“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宁肯守志不挠、体面尊严地暴死于野草丛中,也不愿琼浆玉食、美誉盈耳地延命于黄金笼内。

世人却为了一己审美之快,置野雉的本性和自由不管不顾,肆意捕捉笼养,给野雉的生存造成极大伤害,既无知,更自私和残忍。

李白在其乐府诗《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中,热情讴歌了野雉不自由、毋宁死的高贵品德,大声呼吁:“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天地无边无际,给万物的生存发展赋予了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间,人类有什么理由不给其他物类留一隙之地,让其由着自己的性情,尽享生命的快乐呢!

《庄子·至乐》讲过一个故事:有只海鸟顺风歇到鲁国都城郊外,被鲁君尊为神鸟,隆重地迎进宗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像敬奉祖先一样,给海鸟听最高雅的音乐,吃最丰盛的大餐。结果弄得海鸟“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鲁君真心实意敬鸟爱鸟,却只几天就把鸟活活折腾死了,原因无他,“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是按照鲁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去养鸟,而不是按照鸟的生命需求和生存方式去养鸟。

庄子借此指出:正如“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一样,不同物种生性不同,生存方式自然也不同,虽是特爱某物,也不能把自己所好强加其上,而应尊重其生理习性和生存方式,通情达理,顺遂自然,不主观强求,方能于人于物于己,永葆幸福。

李白在《赠任城卢主簿》中引用了这个故事,并进而对其所揭示的生态伦理加以引申发挥,使之具有了更深远阔大的启示意义。李白写道:“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在庄子那里,海鸟只是被动地接受鲁君违背其生理特性的供养,终于被折腾而死。在李白笔下,海鸟对强加于它的各种“非鸟”待遇,则是主动抗争,不饮美酒,不乐钟鼓,鼓动着翅膀,要再腾云霄,要回到自己的族类中去,冲烟霞,凌霜雪,与伙伴们一起,同奋斗,同欢乐。

李白主要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白可贵的“天地心”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句话的意思是:喝酒入豪肠,其中七分化成天上的月光,剩下三分化为剑气,张口一吐,造就半个盛唐气象。

出处:出自出自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自由诗《寻李白》。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是为雄奇骇俗之句。其中就“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一句,笔力千钧,耐人寻味。

扩展资料:

《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

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是诗中之眼,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寻李白

余光中《念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现在你已经绝对自由了

从前你被囚了六十二年

你追求的仙境也不在药炉

也不在遁身难久的酒壶

那妙异的天地

开阖只随你入神的毫尖

所有人面鸟心的孩童

远足一攀到最高峰

就觉得更远的那片锦云

是你仿佛在向他招手

现在你已经完全自由

列圣列现在孔庙的两旁

肃静的香火里暗暗的羡慕

有一个隐者自称楚狂

不饮已醉,一醉更狂妄

不到夜郎已经够自大

幸而贬你未曾到夜郎

愕然回头儒巾三千顶

看你一人无端地纵笑

仰天长笑,临江大笑

出门对长安的方向远笑,低头

对杯底的月光微笑

而在这一切的笑声里

我听到纵盛唐正当是天宝

世人对你的窃笑,冷笑

在背后起落似海潮

唯你的狂笑压倒了一切

连自己捶胸的恸哭

你是楚狂,不是楚大夫

现在你已经绝对自由了

儒冠三千不敢再笑你

自有更新的楚狂犯了庙规

令方巾愕然都回头

余光中《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喧嚣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声痴痴的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东哭,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规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余光中《戏李白》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黄河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万里滔滔入海

那轰动匡庐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可是你倾侧的小酒壶?

黄河西来,大江东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条黄河,你已经够热闹的了

大江,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踞龙门

他临赤壁

意思是:他一开口,整个大唐都为之沉默!聆听千年前的最强音谨以此书,献给诗国里最豪壮、最潇洒的英雄。李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诗一如他的为人。而他的人勿宁说就是诗。他的文字无处不弥漫着他生命与个性的独特气息。

他那元气充沛的诗就是生命张力的自我呈现,充满了原生态的质感。那一种鲜亮澄澈、纯美至诚的人性魅力,是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无论你的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境遇是平淡还是精彩,都应该来读一读李白。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余光中的相关赏析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是对李白一生中最具代表性诗篇的读解,也许更是一本励志之书,一本以诗疗心之书。真正使唐诗千古流传不衰的,是它蕴含的那种文化力量,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与人性精神。

而李白的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比其他盛唐诗人更像是诗人。他可称得上是“诗人中的诗人”,“群山之上的高峰”。读李白的诗,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韵律之美,更是诗中透出的一种自由逍遥、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寻李白》余光中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璀璨的文人墨客留下过浓重的一笔,而自己最喜欢的,却独有李白一个。那样的豪放不羁,岂是一个狂字可以形容;而其才华,更是令人望其项背。或许自己至今对酒的情有独钟,也和其有几分关系。

余光中先生的这首《寻李白》虽未提只字,可是,我们偏偏一眼就能看出这其中的人物,非李白莫属。

开篇将靴子形容的傲慢,手形容的羞愤,皆是用了拟人的修辞,给读者以形象而富有想象力的空间,落在和人却不见了,让一副似真似幻的景象跃然眼前,彷佛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幅云雾缭绕的水岸边,一侧是士兵眼巴巴的望着,另一侧是李白飘飘欲仙,赤足乘风而去的狂放,谪仙之景。

而所有这一切,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已都与他无关,虚实转换间,一句: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也在对比之中完成了对杜甫诗作风格和内容的铺垫。

短短几句,寥寥数字,便把如此多的信息,风格,画面,感受,融入一体,形成一首自由诗体的开篇,怪不得连余秋雨先生都夸赞这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而我更独爱那一句最知名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只这一句,就让自己立刻热血沸腾,豪情壮志,大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之慷慨。

以上就是关于余光中是怎样评价李白的全部的内容,包括:余光中是怎样评价李白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求余光中三首咏李白的诗的全文:<戏李白>、<寻李白>和<念李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601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