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标准农田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第1张

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且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抗灾能力强、土壤肥沃、设施完善、农电配套齐全、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耕地。

高标准农田”,这个词在农村其实并不被人们所熟知,它直观上给人以“高大上”的感觉,其实我国从2011年就开始创建高标准农田,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已建设高标准农田64亿亩。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对应的其实是“高 科技 ”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是农业种植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机械化和 科技 在农业种植中的完美结合,高效、高产、省时、省力。把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是对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一次颠覆性的改变。

那么,怎样的才算是高标准农田呢?通俗地说,就是“田成块、渠相连、路成网、树成行、技术支撑强”,也就是土地要平整并且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而且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国家粮食战略的一部分,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国家一定要让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浆田”,变成“万亩田”“吨粮田”“高产田”,真正实现“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

在这秋高气爽的天气,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 科技 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

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 科技 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实想法与观点,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我在这里,发自内心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拥有身体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最后欢迎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高标准农田(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2018年12月2日报道,据统计,中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56亿亩,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和产能明显提升。[1]

中文名

高标准农田

外文名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类型

耕地

特点

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等

词语定义

高标准粮田是指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1]

属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国家政策

2012年10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工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加快建设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十二五”期间,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不少于2亿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全国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各地情况

2018年10月底至11月初,江西省2018年度290万亩高标准农田已陆续开工。

什么是高标准田?

一是通路

作为高标准农田,首先是要有通路,因为在种植中必须是机械化,而道路不通,机械化农机怎么开进农田呀?

二是水灌

作为高标准农田,必须要有足够的水灌溉。要水有水,才能确保丰收。

三昰向阳

作为高标准农田,必须是向阳,能保证每天日照在八小时以上。要是四周都是高高的山,刚见日照两个钟头又落山了,这样的农田想丰收是不可能的。

四是地块大

作为高标准农田地块一定要大,千万不能十几块才一亩田,田埂都占去一半还什么高标准?所以一块田通常是几亩十几亩,甚至上百亩,才会实现机械化耕种,利于飞机喷洒农药,那才是高标准田。

五是土质良好

因为种庄稼,土质不良好的话,是很难确保丰收的。如沙土质,灌很多水却都渗透完,不平的水田稍高处就不见过水,灌溉不均衡就不能保证丰收。而如果土质不肥大浅,风吹过到处是庄稼倒伏,肯定形响收成,就不是高标准田了。

以上五点就是高标准田的标准了。

到阳江看看的高标农田啥样子丨

在南方丘陵地区,应实现五条标准:

一是大丘相对连片,适应耕作机械化。

二是水利设施配套,实现旱涝保障化。

三是路沟坡比协调,绿色生态环保化。

四是水旱轮作计划,确保土壤有机化。

五是坚持 科技 集约,实现经营规模化。

分享一下我家乡,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这边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我们县今年任务指标是1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耕地。

建设要求: 要求土地统一填平整、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

第四章 建设标准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一)综合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 科技 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 科技 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建设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 社会 和生态效益。同时,坚持节约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则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二)主要措施标准

——水利措施

1灌溉工程

(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2)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75%,水稻区不低于85%;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50%,水稻区不低于75%;其他地区一般不低于70%。

(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

(6)推广各种适用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有条件地区,应积极采取膜下滴灌、喷灌等先进高效节水技术;灌溉条件较差的旱作农业区,应采取农艺、工程等旱作农业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2排水工程

(1)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2)排涝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不少于10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作区1 3天暴雨1 3天排除;稻作区1 3天暴雨3 5天排至耐淹水深。

(3)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4)有渍害的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

(5)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

3工程折旧和完好率

灌、排等工程设施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田间灌、排工程及附属建筑物配套完好率大于95%。

——农业措施

1农田工程

平原地区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丘陵、山区15度以下坡耕地,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并构成反坡;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cm,田面宽度一般要达到3m以上,田(地)埂稳定牢固(南方地区的田埂要采用石块衬砌或建设生物梯坎),修建好排水沟、泄洪沟,达到防洪标准,防止水土流失。

2土壤改良

土壤耕作层达到20cm以上,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3良种繁育与推广

具有较好的良种繁育能力,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水平的基础性条件。

4农业机械化

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的基础性条件。

——田间道路建设

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布局合理,顺直通畅。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必要时进行简易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东北地区的干道能满足大型农业机械的通行,其他地区能满足中型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田间道路建设突出节约土地的原则,建设标准合理实用。田间道路设施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完好率大于95%。

——林业措施

因地制宜地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平原地区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北方地区达到85%以上,南方地区原则上达到75%以上。

—— 科技 措施

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良种、良法等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加强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次以上;适当扶持县乡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标准

(一)综合标准

通过对重点中型灌区灌排骨干工程设施进行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灌排骨干工程条件。灌区范围明确, 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不低于5万亩,不超过30万亩;灌区规划设计合理,符合区域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和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灌溉设计保证率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灌区工程设施质量达标,运行管护规范;灌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完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二)主要工程标准

1水源及渠首工程

(1)灌溉水源有保障。灌溉水源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源及渠首工程(含泵站)总体完好,运行安全可靠。

(2)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

2灌排渠系

(1)干支渠(沟)道能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水流畅通。

(2)干支渠道衬砌防渗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坚固耐用,寒冷地区抗冻性能好。输水管道、暗渠等设计合理,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渠系水利用系数绝对值提高01以上。项目区单位面积用水量节约15%以上。

(3)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涝设计标准不低于3-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

3渠(沟)系建筑物

(1)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隧洞等渠系建筑物分布合理,能满足灌排系统水位、流量、泥沙处理、运行要求,适应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2)渠(沟)系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等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量水设施设备

灌溉渠道的进水口、分水口等处配备有必要的量水设施设备系统,可满足灌溉水量调度和计量供水需要。

5工程管护设施

工程管护设施布设合理,可满足工程管护需要。

回答:

1、地块方整,长宽比例适宜,面积200亩左右。

2、高低角度小于等于 15 ,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强。

3、三相电配套,机井房四个, 冻层以下暗埋管道, 主支有序分布,实行喷灌或滴灌。

4、田间道路平坦、宽度适宜,便于生产运输、田间管理。

只有这样的地块,采用现代化的机械,应用科学管理技术,才能连年丰产。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资质需要向中央建筑企业申报,由中央建筑企业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取得相应资质。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规定:

(十一)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许可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涉及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方面资质除外)、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企业资产的审核,由企业工商注册地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其中通过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建筑企业(以下简称“中央建筑企业”)直接申报的,由中央建筑企业审核;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以及中央建筑企业将审核结果与企业申报材料一并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审核结果与企业基本信息一并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公示,并组织抽查。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规定:

(十三)企业首次申请资质,申请资质升级、增项、延续、简单变更、遗失补办证书,以及发生合并、分立、改制、重组、跨省变更等事项后申请资质的,分别按照以下有关要求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材料清单》(附件2)要求,提交相应材料:

1、不具有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企业,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按照首次申请要求提交材料。

2、已具有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企业,申请同类别高一等级资质的,以及具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行业甲级资质的企业直接申请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的,按照升级要求提交材料。

3、已具有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企业,申请增加其他类别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按照增项要求提交材料。

4、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的企业,申请延续证书有效期的,按照延续要求提交材料。

5、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改制、重组、跨省变更等事项,企业性质由内资变为外商投资或由外商投资变为内资的,按《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资质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市[2014]79号)中所列情形提交材料。

6、企业因企业名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本省级区域内)等发生变化需变更资质证书内容的,按简单变更要求提交材料。

7、企业遗失资质证书,需补办资质证书,按照遗失补办要求提交材料。

百度百科-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

1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区域、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管理要求、监测与评价、建后管护与利用。本标准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2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33130-2016《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的目的任务、内容、工作程序、评价原则、方法和成果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的整体评价工作,项目和地块的评价可参照执行。各部门和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3农业行业标准:NY/T 2148-201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术语、区域划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田间工程、选址条件和投资估算等方面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规划、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文件编制以及项目的评估、建设、检查和验收。

4农业行业标准:NY/T 2949-2016《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条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监测和评价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建设话动。

5土地行业标准:TD/T 103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技术标准、建设程序、公众参与、土地权属调整、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除应遵循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资质怎么获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82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