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进针角度

静脉输液的进针角度,第1张

教科书是20度。临床要根据血管情况掌握进针角度。皮下组织薄、血管小、弹性差的要减小进针角度,不然很容易穿至对侧;皮下组织厚,血管弹性好,这种血管在皮肤上一般看不到青色,但凭手感可以摸到,进针角度可以适当加大达到30至40度。

肌肉注射常见用于人体肌肉较多之处,进针角度90度垂直于皮肤,如:臀部。

静脉注射用于人体静脉,进针角度15度至45度,用于全身静脉。

皮下注射指真皮与肌肉之间的注射,进针角度小于30度,如肱肌。

病情分析:

静脉注射进针角度一般都是15-30左右,皮下注射,就是在皮下的一层结缔组织,皮内就是皮内的注射最浅,肌肉注射就是深一些,要到肌肉

意见建议:您的问题还是不要自己注射,要到医务室医生或是护士给您注射,这样才是比较安全的

首先进针的位置要选在血管的旁边,不要在血管上面,不然很容易扎穿,第二进针角度可稍大一些,大约45度左右,进入皮肤的瞬间速度要快(可减轻疼痛),然后慢慢地沿着血管壁走一点再迅速的进入血管。一般静脉输液的进针角度为20度角,

进针角度的选择

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而任永峰等主张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李冰等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主张35°角进针;陈英等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主张10~15°角进针;刘芳莉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主张超过40°角进针;戴文燕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主张10~45°角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主张20~30°角进针。均达到了容易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好静脉通路,达到快捷的治疗目的,一直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部分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采取免用止血带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静脉输液穿刺方法: 1、无止血带穿刺法:备齐用物,选择血管,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一般取上肢血管,使肢体重心向下稍垂,术者与患者角度适宜操作为宜,一般角度不要大于40度角,用手轻轻摩擦皮肤30秒至1分,常规皮肤消毒,患者握拳,术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度角,正面或旁侧进针直刺血管,见针尾部有回血时再沿血管前行约01-02cm,有时静脉压力低,须用左手食指在穿刺针上2cm处向下方轻轻推压血管方见针尾部回血。穿刺成功后,嘱患者松拳用胶布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在操作过程中除不用止血带外,其他操作步骤与常规静脉穿刺法相同。 2、将选择血管部位上端15-20cm处向下握推1-2分,使血管充盈,在所选择穿刺血管上方2-3cm处用食指或姆指压迫所要穿刺血管,以此固定血管,然后进行穿刺,余下操作方法与上述静脉穿刺法相同。

以上就是关于静脉输液的进针角度全部的内容,包括:静脉输液的进针角度、肌内,静脉,皮下,皮内的进针角度、静脉注射进针角度为皮下注射为皮内注射为肌肉注射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77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