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在哪里

武则天墓在哪里,第1张

武则天墓名为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位于一座唐朝墓葬群,其中不止下葬着武则天,还有唐高宗李治和其他的皇室成员,陪葬陵多达十七个,其中乾陵是这十八个陵墓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出名的是“无字神碑”。

在位于乾县的乾陵。世界上唯一的一对夫妇两个皇帝的合葬墓。沿着新修的石台阶由南向北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称的两座土山,在这是乾陵的天然门户。两山中间有长近三公里的坡形大道,两侧竖立着高大的六棱柱石华表。往前走是两座造型别致的飞马石雕,两肋插卷云双翅。继续前行依次是一对朱雀,五对大石马和十对高约三尺的戴冠持剑的将军石像。越过石像群就见大道两边各有石碑一座。西侧是“述圣记碑”,上有顶盖,下有基座,中间分为五段,共七节,也称七节碑。高六点三米,宽一点六八米,重六十一点六吨。碑文约八千字,是武则天撰写的记述高宗李治功绩、由中宗李显手书的。为帝王立碑就是歌功颂德,为了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富有。笔划全部用金镶填。

东侧的一座便是驰名中外的“无字碑”了。这座碑高六点三米,厚一点三米,重九十八点八米,初立时一字未刻,所以称“无字碑”。现在见到的碑却已刻了不少字。这些字都是后人刻上去的,因为碑很高,一般无法全部看清所刻内容,但无外乎是对武则天的评说罢了,这也符合武则天立此碑的初衷: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双碑背后有六十个宾王像,东边三十一个、西边二十九个,全都没有头。据说这些都是各国的首领们,当时也参加了高宗李治的葬礼。武则天为了纪念此事特地刻了石像为李治守灵。说到为何宾王像都没有头,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曾有一位外国首领的儿子,听人讲自己父亲的形象被刻成石人放在李治墓前为李治守灵,当时他不信,但也忍不住想看看究竟,于是化装前来,一看果然是真的,非常气愤。他想唐朝虽大毕竟父亲也是一国的首领,那能任凭风吹雨淋太阳晒,永远为你唐朝皇帝守灵呢!所以他想把父亲的石像弄回去。但石像太重了,他根本搬不动,最后只好把父亲石像的头割了下来带回去,临走时又不甘心其他五十九位首领在这首领,于是想出一个办法,雇了许多人,把附近百姓的庄稼全毁了,然后把黄泥和残败的庄稼抹在了众石像的脚上。百姓的庄稼被毁,互相追查,最后看到石像的脚上有痕迹,都传说是这些石像晚上都活起来祸害百姓。百姓们一气之下砸碎了所有宾王像的头。首领之子目的达到正想返乡,忽然家乡来报说首领已经身亡,头颅不知被何人割掉,死时正好是与其子割石像头同日。首领之子一听目瞪口呆。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但我还是相信这是真的。

乾陵的面积很大,周围达四十五公里,东面分布着十七座陪葬墓,陪葬者有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等,纵观乾陵,它的规模浩大,墓似山丘,让来访者无不叹服武则天活得轰轰烈烈;死后的陵墓也威严气派;更立“无字碑”与众不同。我们各怀感慨离开了乾陵。

我国唯一的两个皇帝合葬在一起的是唐高宗跟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政女皇,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同时又是对唐文化发展极有贡献的诗文兼长的文学家,堪称女才子。 武则天被唐太宗选召入宫时年仅14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驾崩,高宗接位。 高宗母亲长孙氏是北鲜卑族拓跋氏之女。鲜卑族保留了父死子可妻其后母的收继婚制。高宗便为此由将武媚娘接回宫中,封为昭仪,深受高宗宠幸。 永徽六年(655),被立位皇后。 武则天位居皇太后,亲朝称制。第二年废中宗立睿宗。690年,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有废睿宗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政的女皇。 武则天在位期间共使用了17个年号,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 武则天死后谥则天皇后,葬于乾陵,并于高宗葬在一起,这座墓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皇帝的合葬墓。

乾陵十八里村位于陕西咸阳的乾县。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乾陵十八里村,面积:100271平方公里,景区所含景点,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仿唐乾陵地宫,乾陵博物馆。

唐高宗李治简介生平

唐高宗李治是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亦是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帝。唐太宗子嗣众多,因而原本性格懦弱缺少王者气度的李治是不在储君考虑范围之内的,然而诸皇子皆对皇位虎视眈眈,等不得父亲百年归老就接连发生谋反事件,另太宗伤心不已。

唐高宗李治剧照

痛定思痛之后,他决意传位于虽无大才,却有一颗仁爱之心的晋王李治,这便是后来继承李唐江山,与武则天一同开创灿烂辉煌的后贞观时代的唐高宗。

李治少年时期,得唐太宗亲自教导,经常出入御书房,与太宗才人武氏渐生情愫。

唐太宗驾崩后,武氏与其他一众宫人被送往感业寺削发为尼。彼时,李治登基之初便受到长孙无忌等权臣的诸多钳制,尤为后宫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之事所烦恼,偶然一次入感业寺进香之际,竟意外地与曾经爱慕至深的武则天重逢,惊喜之下立刻诏她侍寝,两人缠绵间互诉离别之情。

不久之后,一心想着扳倒萧淑妃的王皇后主动提出将武氏纳入高宗后宫,早有此意的高宗欣然许可,当即不顾朝臣反对从感业寺接回已然怀有身孕的武氏,封为正二品昭仪。至此之后,武氏渐渐宠冠后宫,竟以雷霆之势迅速打败了王皇后与萧淑妃,一跃成为高宗的后宫之主。

在朝政上有了武则天的辅助,高宗得以放开手脚,渐渐摆脱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外戚势力的钳制,在之后二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政绩。

唐高宗李治墓在哪里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于乾陵。该皇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的梁山上,为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历史遗迹之一。

李治墓照片

相传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即则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历经二十三年之久才得以完工,是一座仿造大唐京师长安城所建的旷世陵园。乾陵坐落于梁山北峰之上,内城总面积达二百四十万平方米。内城四面城墙高耸,东南西北别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布局十分合理。

乾陵内共计有十七座陪葬墓,多为王子、公主及朝廷重臣之墓,陪葬有大量的奇珍异宝,竟有数以万计之多!其中尤以古玩器皿,及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境况的文艺作品为多数,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宝库,因而1958年被当地村民发现后,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乾陵如此工程浩大,雄伟壮观,想来是因为贞观时期的李唐王朝国力强盛,故而帝王的陵墓建造也讲究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据著名考古学者介绍,在历代考古专家所发现的古代帝王陵墓中,唯有盛唐时代有开山建陵的手笔,这也充分应证了大唐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综合国力达到空前鼎盛的时期。

乾陵墓道被发现时保存十分完整,且并未发现新近挖掘的盗洞,因而可以推测后世盗墓者对陵墓内长眠的高宗皇帝尚有一分崇敬之意,因此,乾陵幸运地成为唐代十八陵中惟一未遭盗掘的陵墓。

乾陵,位于西安,埋葬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两朝皇帝。传说中,武则天身着120套大殓之衣,口含贝玉,仰卧褥上,棺椁中放置着包括武则天自著的《垂拱集》及王羲之的《兰亭序》原本等大量书籍字画,还包括了当时国库中三分之一的财富。

以上就是关于武则天墓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武则天墓在哪里、武则天墓到底在广元还是咸阳、我国唯一的那个皇帝合葬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75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