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吗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吗,第1张

是的,明成祖朱棣确实的明朝的第三位君王。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明朝的前三位君王都是谁吧。

明朝的第一位君王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的出身很低微,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而且由于朱元璋的父亲不识字,所以朱元璋生下来后便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朱重八,至于朱元璋这个名字,那是后来遇到贵人后,贵人帮他重新取的。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就非常的穷,不仅父母都是贫困而死的,自己也曾为了要糊口而去了寺庙混饭吃。不过后来元末农民起义的不断,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再后来朱元璋就展现了自己的天赋,不仅打败了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鄱阳湖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陈友谅,顺势也打败了张士诚,统一天下后便开创了大明盛世,成为明朝的第一任君王。

明朝的第二位君王是朱允炆,他能坐上君王的宝座只能说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朱标死的太早了。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绝对是大明王朝第二任君王的唯一选择,甚至朱元璋的其他十几个儿子都不敢冒出做君王的想法。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朱标的意外离世让大明王朝没有了储君,朱元璋再三考虑后决定要传位给朱允炆。就这样,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后继承了大明的江山,成为明朝的第二位君王。

明朝的第三位君王就是明成祖朱棣,他原本只是镇守一方的燕王,能成为君王完全是朱允炆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会。由于当时年轻的朱允炆没有什么政治经验,在对各地的王爷进行削藩时操之过急引发了很不好的影响,所以最终害怕自己倒霉的朱棣也只能起兵造反了。

其实原本朱允炆的朝廷大军还是有很高的胜算的,只是朱允炆一通瞎指挥瞎操作后给了朱棣很多机会,最终朱棣成功的攻破了金陵城,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君王。

明成祖朱棣

年号永乐

庙号成祖(先前是太宗) 明朝晚年叫他成祖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朱元璋也是日月神教的,就是魔教,所以明朝就是日+月=明这么来的)

永乐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在位期间的年号是永乐,所以后世也称他为永乐帝。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本来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可朱棣在朱元璋死后,从朱允炆手里篡夺皇位,然后就有了家喻户晓的永乐大帝。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并且派他两次北征,正因如此才加强了朱棣在军事方面的势力,也是当时地位和实力最强的藩王,可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后,建文帝朱允炆开始实行削藩政策,还命人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番北京,当时蒙元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它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削番。在先后削夺了五位番王后,建文帝的矛头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采取行动,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靖难。由于洪武时期的功臣已经被朱元璋杀戮待尽,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轻将领挂帅。但由于朝廷的兵力强大,双方还是处在一个拉锯战的形势下。而此时建文帝的软弱就暴露了出来,由于它的一些列决策错误,加之朱棣直导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永乐初年,为清除建文余党,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杀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有个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这就叫杀十族。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见一斑。太监的势力在永乐朝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太监都参与到了政治中来,并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永乐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郑和下西洋。 朱棣的另一个壮举就是建造紫禁城,当时北方还不安定,随时都有战争的可能,南京距离较远,指挥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禁城,准备迁都。1416年开始修建阿北京宫殿,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永乐大典》是解缙等人组织编修的,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与清代的《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具价值,因为他对古代的书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类,并没有大的改动。而满清统治者编的《四库全书》对于反映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抽毁,对于不得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因此《永乐大典》无愧于古代类书之冠的称号。

永乐十年以后,为打击北元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朱棣开始了北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北征的频率越来越快。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征时,病逝于榆木川,在位22年,终年65岁,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长陵。

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其实从功绩上来说,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都做的不错,还有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在这四位的带领下分别出现了明初三大盛世。朱元璋时期的洪武盛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创者,即将天下重新掌握在汉民族手中,又成功稳定了天下和国力,使社会逐渐恢复和发展。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永乐盛世,其实历史上对明成祖的评价还不错,相对于朱允炆,朱棣确实更适合做皇帝,他雄才大略,上位后励精图治,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国家富强,疆域辽阔。他的统治时期也被称为永乐盛世,比较值得后人争议的大概就是他叔夺侄位这一件事了吧。

朱高炽和朱瞻基时期的永宣盛世,他俩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政策,也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在明朝中,虽然也有在土木堡之战中丧师辱国,葬送了几十万大军性命的皇帝朱祁镇;有爱玩爱折腾喜爱女色的朱厚照皇帝之位耽误了的木工巧匠朱由校,他还自己发明了折叠床。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永乐大帝的功绩

永乐元年,安南国王遣使入贡,使者称原安南国王已死且无后人,现任国王为老国王外孙,被众人推举,暂理国事,于是朱棣下诏册封。

明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了安南,之后朱棣下诏寻找陈氏子孙,无奈陈氏已经绝后,于是朱棣下诏将安南改为交趾,并入中国版图,设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进行管理。

出自明朝太宗对太祖的评价,意指过失与功劳七三开,但是太宗偷换概念,加以狡辩。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_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以上就是关于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吗、明成祖叫什么名字,年号,庙号,谥号是什么、永乐皇帝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64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