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处,含义,解释.

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处,含义,解释.,第1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我们应该很熟悉了。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这里的“修”我认为就应该解释为:(路)长。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首先说,这句千古名句出自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之祖”屈原的《离骚》。屈原学识丰富,博闻强识,志向远大。对内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屈原的一生颠沛流离,当自己的抱负得不到实现时,便将自己绵缠悱恻的情怀赋注于诗歌。

屈原作品的出现,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少年时受过很好的教育,学识渊博,少年得志。早年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事务。 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严明法纪,对外联齐抗秦。但遭到楚国旧权贵阶层的排挤陷害,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的命运是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一身正气,铮铮铁骨,为了国家的兴旺殚精竭虑,不辞辛苦。他曾在楚国实行“变法”,与腐朽的旧势力进行斗争。因此遭谗言被降级,并被流放。

由于某种原因被重新启用数年后,又因为屡次进谏怀王被闲置,遂通过别人继续劝谏怀王“合齐”(与齐国联合),周赧王十一年,屈原又被流浪汉北。

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楚国遭到齐、魏、韩三国的进攻,秦王应楚怀王请求,以怀王太子作人质,派兵击退了三国军队。次年,太子楚因为琐事杀了一位秦国大臣,并私自逃回楚国。此事惹怒了秦王,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连续进攻。屈原不满楚怀王偏听谗言,极大地损害了楚国的利益,令正直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因忧愤而作《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是屈原以自己的经历、理想,悲喜,荣辱以至整个生命所熔炼而成的壮丽诗篇,具有无穷的个性的魅力,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

公元前278年,看到楚国大片国土被秦国攻占,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用他的一生对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他的思想的光芒如苍穹之皓月,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星空里。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思解释: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漫漫:路遥远的样子。其:代指“路”。修远:长远。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结合上下文可理解为: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3、出处:屈原《离骚》97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屈原(前340一前278),名平,楚国人,楚王同姓贵族。早年深得怀王信任,官左徒和三闾大夫。由于贵族保守集团的反对,终遭失败,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当楚国首都郢被秦兵攻破时,他在彷徨苦闷、悲愤忧郁的心情中投汨罗江自沉。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篇,从不同的方面艺术地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深切情怀。

二、《离骚》作品简介

1、《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2、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三、作品赏析

1、《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这篇名作写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屈原痛感自己的治国之道不能为楚王所接受,他只好悲愤地走开了,去寻求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

2、他在此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作了一番抒情的描述:早晨从苍梧启程了,晚上到达了悬圃。一天的奔波, 该是多么地疲劳啊!本想在宫门之外少休息一会,但是不能啊!时间紧迫,天已快黑了。我请求羲和,不要再驱车前进了,崦嵫已在眼前,不要靠近它吧!摆在我们面前的路程是那样的长,那样的远,我已经立志,要百折不挠的去寻找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

3、对于在屈原《离骚》中的这句诗,已经成为很多人用以自励的千古名句。有流行解释为:“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此句在原诗中的本来意思了。

4、若把本句放回到原诗中,与前后文一起贯通理解,不作断章取义、语录式的随意发挥,便可接触到屈原要向后人表达的完美的艺术内涵,见到一个丰满生动、合情合理的艺术形象。其得益将远远大于仅把它当做一句标语口号来叫喊,也可除去先前解释上的暴戾、固执之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就是关于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处,含义,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处,含义,解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哪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怎么解释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53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