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第1张

作为圆球形体的地球被发现了。但它是怎样的球形体?当时人们还是不很清楚。有人说地球应该是个滚瓜溜圆的正球体,因为圆是最完美的形态。有人说地球应该是鸡蛋一样的长球体,两极处凸起,因为蛋是一切生命之源。而英国科学家牛顿则根据他的力学观点,断定地球是一个两极较扁、腰部凸出的球体。

牛顿的论断是由一次偶然发现引发的。1672年,法国的一位天文工作者到南美洲圭亚那(西经525°,北纬5°)做天文观测,发现从法国巴黎(东经22°,北纬488°)带来的一架最准确的摆钟走慢了。开始,他还以为是摆钟出了毛病,但后来,当他回到巴黎后,这架摆钟却又恢复了正常,经检查,摆钟没有任何毛病。既然不是摆钟本身的毛病,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牛顿认为,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越靠近赤道,则惯性离心力也就越大,地球物质便有向赤道部分移动的趋势。正像我们转动伞柄,伞就会自动张开那样。结果,地球就形成赤道部分向外凸出的椭球体。正因为地球是这样的椭球体,赤道附近的圭亚那比北纬488°的巴黎距离地球中心较远,这样,摆钟被带到圭亚那后,它所受的重力减小了,摆钟的摆动周期便会延长,所以摆钟就走慢了。

这种见解很有道理,但它毕竟属于思辩性的推断,不能作为一种科学定论公之于众。为了证实这种结论的正确性,后来法国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到北极圈附近的瑞典拉普兰地区和赤道附近的秘鲁地区实测子午线(即经线)弧段的长度。其结果是,北极圈附近的一度子午线弧段较赤道附近的一度子午线弧段稍长。这就证明了牛顿的见解是正确的。事实上,赤道半径较两极半径长215公里。

规则的椭球体,其经线圈都是椭圆,而纬线圈都是正圆。但后来发现,地球不是规则的椭球体,即它的纬线圈和赤道并非正圆。赤道直径,在东经15°到西经165°方向为长轴,在东经105°到西经75°方向为短轴。但二者相差只有430米,这和地球半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样,通过地心到地表就有3根不等长的轴,所以人们又称地球是三轴椭球体。现在根据人造地球卫星测得的地球形状,是它的南北两半球也不对称。北半球较为瘦长,北极略高出理想椭球体189米;南半球较为胖短,南极略低于理想椭球体258米。地球又有点像“梨形”。不过,这个差异就更小,南北极两半径仅相差40余米。

因此,总的说来,地球是一个不太规则的椭球体,它什么也不像。人们根据它独特的形状,就叫它“地球体”。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椭圆形的。有点像歪脖子的莱阳梨,上头小,底下大。在形成之初的几亿年是地球最圆的时期——没有高山沟壑、没有海洋、没有河流与湖泊,有的是一颗几乎完美的、充满着沸腾岩浆的大圆球,在圆球的周圆包裹着氢气、氮气、水蒸气和各种有毒气体。

与星际间绝大多数恒星和行星一样,地球的形状由万有引力塑造。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所有物质的重力都趋向星球中心,物质之间挤压摩擦产生大量热能、星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同样释放热能,这些热能将行星熔化,使它的表面变得光滑。

地球表面冷却之后变成坚硬的地壳,地心的铁核依然保持着近6000℃的高温,地心与地壳之间有地幔。地幔物质是半流动的,它会在地核热能作用下产生缓慢对流,从而推动最上层地壳发生破裂与挤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球板块运动。

今天地球表面的形状,主要由板块移动和天体撞击造成,但由于地幔的半流动性,堆积的地壳板块会往下陷;地球自转使得赤道部分略微鼓起,这就是地球至今还保持着椭球体形状的原因。

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简单说法:不规则的扁球体

详细介绍:

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如果远距离的看上去,你会发现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地球并不是绝对的圆形,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如果远距离的看上去,你会发现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地球是圆的

地球是很早以前在太阳系中的岩石相互碰撞、形成各个行星时诞生的。地球从形成之初直至现在,主要是由液态岩石构成的。在引力极小的太空,液态物质将自动形成球形。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用水、果汁和液态金属等物质做的实验已证明了这一点。地球是与太阳有相当遥远距离的巨大的液态球体,它在太空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圆形。小行星以及诸如火星的卫星等小型星体由于自身的引力非常弱,一旦在它们形成固态星体以后无法使自己形成圆形。地球由于体积大,它的引力足以使自己形成圆形。如果没有地震板块运动使山峰增高,引力作用会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圆。

当宇宙形成之初许多重金属类聚集而形成了地核进而吸引灰尘等非重金属物质

但地球位什么是`椭`圆形就跟圆的特性及自转有关

当地球的核心达一定的重量时引力便会对外表造成雕硕力因为凹陷处接近质量较重的金属地心

而凸起处的引力因为有地壳的厚度而引力较弱(较凹陷处的引力之下吸引不了岩浆)

而且因为地心的金属物质在初期几乎都会放射出核能巨大热量使地球变为液态此种作用力更强烈使得岩浆由凸起处填向凹处也使得各处地壳距地心的距离大致相同(圆表面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同)

而当地球有质心时便已经会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的赤道略粗于经圈也就是使地球非完整的圆形而是椭圆

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

地球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在地球表面,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可以说地球表面是一个极不规则的曲面,但相对于整个地球而言,这些高低起伏变化是微小的。地球面积为51亿km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08%,约为361亿km 而陆地仅占292%,约为149亿km 。地表地貌的最大起伏为199km,陆地平均高程840m,其中多数占总面积75%在1000m以下。

世界大洋决定了地球外貌的主要特征,因为地球外壳的3/4被厚约4000m的水层包围。世界大洋洋底的地球地貌以海盆、中脊山系、断裂和深水槽为特征。另外,地球在外形方面是与赤道不对称的,比如地球陆地2/3在北半球,只有1/3在南半球,大部分岛屿、洋脊和深海沟等都在北半球。地球的南极地区有最高的大陆——南极洲,而在地球的北极地区有北冰洋,并且南极洲的面积基本上等于北冰洋的面积。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46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