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简称鹭岛

厦门简称鹭岛,第1张

厦门市,别称鹭岛,简称鹭。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端,南接漳州,北邻泉州,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即“新特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也是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厦门由厦门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岛上有厦门最早的商业和政治中心。

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夷”。

厦门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先秦时期,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 。

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

元朝,属泉州路。明朝,实行里都图制,厦门为嘉禾里,下设四个都,每个都下辖两个图。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宁卫的中、左两个千户所移驻嘉禾屿,并筑厦门城,此后遂以中左所作为厦门岛的代称。

雍正五年(1727年)分守兴泉道移驻厦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今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至此,厦门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年11月21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厦门鼓浪屿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屿成为“万国租界”。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恢复厦门市政府建制,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

1949年09月,同安县、厦门市分别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福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0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1958年0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

2003年05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其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设立翔安区。行政区调整后,厦门市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至2016年12月底不变。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厦门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以佛教为主。闽南古刹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在海内外负盛名;基督教新街礼拜堂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天主教厦门教区设于鼓浪屿,是闽南天主教对外交往的中心。

正月初三忌拜年,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以厦门菜为代表之一的闽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兼带台湾、潮汕风味。厦门菜肴创出清、鲜、淡、脆、略带微辣的独特风味,尤以生猛海鲜、仿古药膳、普陀素菜、风味小吃著称。

厦门全年盛产海鲜,种类繁多,有龙虾、鲍鱼、螃蟹,还是虾、螺、贝类等。特色小吃有:面线糊、沙茶面、土笋冻、海蛎煎、炸五香、花生汤、烧肉粽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

厦门是一座拥有优美海景,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海岛城市。每年都被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不仅如此,厦门人具有闽南人热情好客的特质,让这座旅游城市更是成为常年必去的热门榜旅游城市之一。那么,“厦门”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就跟着我一起了解 厦门文化 吧!

厦门的由来,众说纷纭,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和传说,归纳起来有五说:

筑城说:—根据志书中的记载,“厦门城在嘉禾屿,明洪武二十七江夏候周德兴”的“筑城说”。

村名说:—是说嘉禾屿西南海边有个“厦门村”,城建在村附近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万历《泉州府志》卷十一载:“同安县寨十有四,西南曰厦门”。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载:“二十三都其地为莲坂、毫灶、吴仓,厦门”,据此而推断的“村名说”。清初废中左所,“厦门”才统称全岛,曰厦门岛。

上下说:—有两说:一据《厦门地名录》称,“厦门处于九龙江口外侧,与内侧的海门相对而言,是在下的出海口,人们俗称“下门”,“厦门”似系“下门”的谐音雅化而来”的“上下说”。另一说是:“门”是岛的称谓,如浙江沈家门等。厦门岛地处大陆的下端,“下门”即下面岛屿之意,雅化而成为“厦门”。

门户说:—由其地理位置在我国东南沿海而得来的。清乾隆《鹭江志》的作者薛起凤在“总论”里说,“鹭岛者,泉东南岛也,以其为泉之门户,故曰门也”。“鹭岛四面环海,为漳泉之咽喉,台澎之门户。”清乾隆《厦门志》作者周凯在序文里则说:“厦门处漳之交,扼台湾之要,为东南之门户。”从历史事实看,筑城起即为海防御敌人之门,后又为郑成功“通洋裕国”之门,再后成为进出口、华侨进出之门,如今又有说“祖国大厦之门”。

领土说:—筑城取名厦门,意为“华夏之士”不容倭寇侵拢。东晋杨衍之《洛阳伽览记》写道:“太和十七年后魏高祖造宫室,洛阳依魏晋旧城门,东西有三门,北有二门,西头曰大夏,汉曰夏门,魏晋曰大厦门”。

“夏”与“厦”,古字相通。所谓“大厦门”、“厦门”,在当时是作为象征性城名。因为,中国在古代称为“夏”。张行孚在《说文发疑》中按《说文》说:“夏,中国之人也。所谓中国者,以天下言之,则中原为中国,以列国言之,则王都为中国。”屈原《楚辞·九辩》中有“君子之门九重”,就是说天子有九个城门,天子威仪中国之意。所以说,“大厦门”、“夏门”是表示所镇的土地是中国区域,或中国领土。再从当年修筑“海上长城”来看,金门原名浯洲,又名浯将,周德兴在岛上筑城时,借用“金城汤池”之意将浯洲改为金门,以示“固若金汤”岛屿之内涵。厦门原名嘉禾屿,又名鹭岛,别称鹭江,借用“华夏之士”而将嘉禾屿改名厦门,以示厦门是“中国岛屿”。

鹭岛是厦门。

厦门别称鹭岛,隶属于福建省,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厦门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省东南部,由本岛(厦门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嶝岛、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

陆地总面积17006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千米。厦门通行闽南语厦门话,与漳州、泉州同为闽南地区的组成部分。

厦门的气候环境

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

风力一般3~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9月份。

以上就是关于厦门简称鹭岛全部的内容,包括:厦门简称鹭岛、厦门的别称是什么、浅谈厦门名称的由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46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