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倒藻后怎么处理

池塘倒藻后怎么处理,第1张

1白天使用通威伴侣三(硫代硫酸钠等,净水解毒)配合通威改水解毒宝(多元有机酸等,解毒)消除水中毒素,夜间通威高氧(颗粒氧)底部增氧。

2当转水倒藻时,首先考虑增氧,开动增氧机并在周围泼洒通威伴侣三通透上下层水体,为氧气进入水体打开通道;全池使用通威改水解毒宝清除水中藻毒素等,然后使用通威底改净氧化池底;晚上使用通威高氧稳定并增加池底溶氧。

3转水倒藻后用通威伴侣四(微量元素等)配合通威黄金肽(提供碳源)补充藻类所需的碳源、微量元素及各种矿物质;添加邻塘池水,引进藻种,快速肥水。

4检测pH值,偏低时用生石灰水泼洒调节,注意增氧,特别是养殖对象规格较大或密度较大时,同时投放、抗应激和解毒的药物补充新水,肥水,如果按第三步做了一次没有效果。

5有条件者应检测水中是否有大量原生动物,如果是则应先杀灭后再肥水,有时绿色的水体变混浊后,其中会有大量的甲藻,水色是黄泥色的,此时应用灭藻剂来处理,再考虑肥水,切忌盲目施放肥料、底改和活菌,以致延误时机并加大处理难度。

扩展资料:

发生倒藻”时,水体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是水中少了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导致pH值迅速下降,一般会在75以下。

由于大量死藻的分解,会加大氧的消耗,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而池塘本身的自净细菌不能及时分解大量的死藻,特别是遇上阴雨天时更明显。三,水中的原生动物大量繁殖起来,反过来抑制藻类的生长。四,缺乏藻类的沉降作用,水中悬浮物(微尘、粪便、死藻等)成混浊状态。

老化导致鱼类突然死亡,池水透明度过大,引起底栖青苔滋生。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引起有害菌大量繁殖。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过高。

而且池水清澈见底,不利于鱼虾的栖息,会导致鱼虾藻类毒素中毒、缺氧、发病、死亡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倒藻

藻类的生长即需要光照,还需要营养物质,如氮、磷、钾、钠、镁、钙,微量元素,白天光合作用还需要消耗二氧化碳,晚上又需要吸收氧气。同是对温度还有要求,大多数藻类温度高时生长繁殖加快。当这些外界条件一旦突变,比如光照不足,营养跟不上,或是温度突降,都有可能引发藻类大批量死亡,我们称之为倒藻。在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就是某种优势种群的藻类生长过盛,养殖水体无法承载,造成营养物跟不上,或是光照不足时引发藻类死亡。

为了防止倒藻,首先要维持养殖水体适当的透明度,个人经验不要低于15厘米。当养殖水体透明度过低时,增加水体透明度,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减少悬浮在水体中的有机质、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有机质可以通过芽孢杆菌分解,而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可以使用净水灵、黑碳晶或水体解毒护水宝快速沉淀;当水体透明度低于40厘米时,此时其营养物质已出现不足,此进应抓住进机赶紧补肥;其次是保持藻类的多样性,可以避免因为由于藻类单一,因为藻类的世代更替引起的倒藻,增加藻类的稳定性,避免倒藻。可以把活藻素、钙镁宝和磷肥少量多次的添加;最后就是保持藻类和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如投料的精养塘,每周定期使用一次芽孢原粉、干酪乳杆菌可以保持水色的稳定。

对于已经倒藻,水质混浊,藻类太少引发的鱼天天浮头缺氧,或是表层有一层藻类富集,分开表层水下却极少有藻类的情况,需要重新培藻,首先要补充足够的初级营养物质氮、磷、钾和活藻素,对于一些难以把藻类培育起来的情况,还要补充碳源、干酷乳杆菌、钙镁宝。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理,当把缺的补足,藻类才能培育起来,也就是说的把水肥起来。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换水,从附近鱼塘引藻类丰富的表层水,可以快速处理。如果水质发黑、发嗅,亚硝酸盐高,还应加大磷肥的使用量,同时结合底改片改底。

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有机物多、轮虫多,藻类少,培育的藻类还不够轮虫消耗,由于缺乏微生物分解,往往水质白浊,老是肥不起来。这个时候,可以用车轮指环杀,按一袋用两亩,把轮虫杀一杀后,然后再补充芽孢杆菌原粉、干酪乳杆菌、活藻素培水。

以上就是关于池塘倒藻后怎么处理全部的内容,包括:池塘倒藻后怎么处理、阴雨天池塘容易倒藻养殖户如何有效防止倒藻的发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23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