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慈禧太后为何不喜欢同治皇后阿鲁特氏

揭秘:慈禧太后为何不喜欢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第1张

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同治举行大婚典礼,迎娶场面盛况空前。在新婚之夜,据说同治还对这位状元之女进行了一番文学上的考察,阿鲁特氏出口成章,对唐诗能够背诵如流,令他愈加爱慕敬重。

阿鲁特氏比同治年长,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母性呵护着皇帝,在她的熏染下,同治收敛了孩子般的任性,逐渐变得成熟稳重。

两人新婚燕尔,恩爱非常,招来了慈禧太后的不满。慈禧对同治立阿鲁特氏为后早已耿耿于怀,为了给皇后下马威,她故意抬高凤秀之女富察氏的地位,在册封妃嫔时,富察氏被封为慧妃,是品级最高的。按照惯例,妃嫔的册封礼与皇后的册立礼同日举行。但在同治大婚之日,只有慧妃的册封礼同日举行,瑜嫔、珣嫔的册封礼被安排到1个月以后。

现在看到同治与皇后缠绵厮守,恩恩爱爱,对她喜欢的慧妃却不理不睬,守寡多年的慈禧不免生出了几分妒意和恼意。她派太监监视皇帝皇后的行为举止,并对同治下谕:“慧妃贤惠,虽屈居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

这话说得蛮横无理,直截了当地说皇帝常到中宫,便是妨碍了政务,简直是强行将同治从阿鲁特氏身边拉走。同治不敢违抗太后懿旨,却也不愿违背意愿去亲近他不喜欢的慧妃,于是干脆独居乾清宫。

阿鲁特氏独守空房,对于婆婆的强横,她委曲求全,常常半夜垂泪至天明,但表面上绝不流露出半点不满,对慈禧太后仍是恭敬。但是慈禧对她的反感却丝毫无减,这主要也与阿鲁特氏的性格有关。

阿鲁特氏为人不苟言笑,也不善逢迎。她深受礼教熏陶,端庄正派,有意无意衬托出慈禧的低俗。有一次,阿鲁特氏陪同慈禧看戏,当台上演到男欢女爱时,慈禧看得津津有味,她却转头面壁,不愿观看,慈禧劝了多次,阿鲁特氏也不愿回头,这让慈禧非常难堪,对她愈加厌恶。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讨慈禧欢心,处理好与慈禧的关系,她却认为对长辈尊敬即可,用不着对慈禧阿谀奉承。亲人对她的处境感到忧心忡忡,阿鲁特氏安慰道,她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地位不是轻易可动摇的。清制规定,皇帝大婚时,只有皇后的凤舆才能经过大清门、午门、太和门到坤宁宫“降舆”,其他宫妃只能由神武门进宫。

探听到皇后此言的太监加油添醋回报给了慈禧,这可惹恼了她。慈禧通过选秀女入宫,从低品级的贵人一步步攀上了权力顶峰,她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从大清门风风光光地入宫。

阿鲁特氏的话让慈禧想起了初入宫的低微身份,她咬牙切齿,认为阿鲁特氏故意轻视自己,从此有了将阿鲁特氏置于死地的念头。

因为当时慈禧是同治皇帝是的亲生母亲,阿鲁特氏的真正婆婆,慈安她碍于慈禧的面子,并没有出面救阿鲁特氏。

《一代妖后》中的慈禧太后,一直都不喜欢自己的儿媳皇后阿鲁特氏,因为这个皇后,是慈安太后选的。等到同治皇帝染上了梅毒、生命垂危,慈禧太后为了不让阿鲁特氏当太后,就狠心地一脚踩在了阿鲁特氏的肚子上,害死了她肚子里的孩子。而“老好人”慈安太后,作为阿鲁特氏的靠山,也没有能力保下这个可怜的皇后。

阿鲁特氏的结局:

同治皇帝的死亡让阿鲁特氏皇后彻底失去在宫中的希望,更让她绝望的是在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太后选择光绪做继承人,而阿鲁特氏变成了皇嫂,既非皇后又非太后,地位非常尴尬。

阿鲁特氏本来正需要人安慰或者在她背后给予力量的时候,作为“媒人”的慈安太后竟然没有任何表示,阿鲁特氏万般无望,无依无靠,彻底摧毁了她的心智,直到最后“病死”。

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是绝食而死的。

同治皇帝死后,阿鲁特氏大恸大悲,不思饮食。“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干脆吞金自杀,不料获救得生。

阿鲁特氏被抢救暂缓,又绝食。

光绪元年二月,同治帝死后75天,年仅二十二岁的皇后阿鲁特氏“遽尔崩逝”。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蒙古正蓝旗,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以及她不顺从逢迎慈禧,使慈禧视若寇仇,时常刁难她,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1879年与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以上就是关于揭秘:慈禧太后为何不喜欢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全部的内容,包括:揭秘:慈禧太后为何不喜欢同治皇后阿鲁特氏、《一代妖后》慈安为何不救阿鲁特氏、同治的皇后阿鲁氏是怎么死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506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