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布施之主无布施之物。 什么意思大神帮忙

无布施之主无布施之物。 什么意思大神帮忙,第1张

说的是布施时应做到三轮体空,施恩不图报,才是清净的布施波罗蜜。谓布施时,体达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悉本空,则能催碾执着之相,是名三轮体空。一施空,谓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岂有我为能施?既知无我,则无希望福报之心,是名施空。二受空,谓既体达本无我为能施之人,亦无他人为受施之者,是名受空。三施物空,物即资财珍宝等物,谓能体达一切皆空,岂有此物而为所施?是名施物空。

众生自性,本自清净,本无生灭,本不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

实相无相,真空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一一一这就是宇宙人生的全部。妙理,实性。

一念无明,凭空而起。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秒的波动频率),念念有形,形皆有识,遂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万事万物。一一一「楞严经」上说: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在造业轮回中,众生的妄心越来越粗重,真性隐没,神通不显。

细微的念头我们是感觉不到了,我们多生多劫造作的善恶业,其形体样式生灭更替,不复存在了,但其能量种子却永久地保存在了你那部电脑软盘里,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数码形式,存量再大也不会崩盘。释迦牟尼佛以其佛眼"宿命通″观察,自己过去在轮回中光托生过的白狗之身,其尸骨如果存留下来的话也超过了须弥山之大。普贤菩萨在「行愿品」中说,过去造作的恶业,如果有体相的话,虚空再大都容受不下。

万法皆归于空。但是,业力不空,因果不空,种子一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再生。就象你保存的数码光碟,随时都可翻看老档案。人生的过去世,你如果有了"他心通"丶"宿命通″的功能,就可以随时看一看。阿罗汉可以看到过去五百世。现在社会中不就有些会催眠术的,给你催眠到一种好象睡梦的状态,便可以进入过去世去看一看。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

真性为本体,心经上说「不生不灭,不圬不净,不增不减」就是指他说的。妄心依本体真心真性而起作用,惟识学上说「惟心所现,惟识所变」。真,妄,是体和用的关系,是能和所的关系。无真不能起妄,真心能显现妄识,妄识可为所欲为千变万化。真妄不二,一体两面。

学佛修行就是修心养性,重回老家认祖归宗找回那个久已丢失不认识的真心本性、自性家宝。那里什么都有,无所不能,安全牢稳,真我作主,那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真正的「为己」是学佛,依教修行。否则,迷魂颠倒,所作业不亡,轮回报偿,不啻于「天诛地灭」的惩罚。

不根本断除烦恼心,不能跳出生死轮回圈。众生的无明妄动心,前念生后念灭,生死不住。细微的心意识你感觉不到,呼吸不停,应该好体会吧,而且有节拍有频率。你哪一刻不在想事?几乎没有间歇,而且不会停留在一个语词概念上。

宇宙万有,人体,心念意识,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就是生灭现象,只是停留间歇时间长短的问题,就是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时间段长短的问题,各自寿命长短的问题。还是得说人的事,你这个身体的生与死的中间段,其变化迁流现象是个什么样子你想过没有,你只是感觉到某某人几年甚至于一年没见,真显老了。事实上老化是有个周期过程的,人身体细胞每七年全部更换一次,后七年拥有的没有一个细胞是前七年中的了。

细胞这种构成大物体的小活体生命的生灭频率是快的,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完成的生死转换。

这种细胞现象已经是普及的常识了。近二十年来的尖端科学已进入了非粒子现象的领域,量子力学的研究发现,当中微子(或叫微中子)这种已发现的物质最小微粒被击破后,再也没有更小的微粒了,物质现象成了微波现象,不是电波不是磁波不是光波,而是心念意识波,这说明物质的最原始起源是意识。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本来无,毕竟空,不可得」,现代科学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真理。对生命和物质世界现象,佛法还有更深密的说法。

弥勒菩萨是法相唯识学的专家,他认为一切生灭法都是惟心所现,惟识所变。释迦牟尼佛在一次法会上问到他,人的心念意识生灭波动的状态,他回答说,众生的心念意识在一弹指顷就有「三十二亿百千万」次生灭。如果按最快速度,有人能在一秒钟七弹指的话,一乘一算,竟然一秒钟有二千一百四十兆次,所以不难想象这种高速的生灭频率状态,不但能骗过人的肉眼,就连八地品位以下的大菩萨,都难以看破这个物质世界的虚假象。只有到等觉妙觉接近成佛了,才能把这一生灭现象看清楚而没疑惑。

过去的老式**只不过是每秒钟过二十四张动画,就使我们的眼睛看得跟真的一样。黑白电视画面是50次/秒,彩电提高到100次/秒,那清晰逼真程度就十分了得了。(动画画面是相似相续,不是单一的重复。)

这个物质世界就是一部动画片,骗得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迷魂颠倒,一天到晚当真的,执着得了不的。

这个物质世界就是我们心念意识的念念迁流,相续不断出现的万法万物。相似相续,念念不同,念念有形,形皆有识。活灵活现,神出鬼没,悲欢离合,弄的当局者无不迷,过后想想没意思。

本来无,毕竟空,不可得。自己照不破,就应学佛学菩萨,以圣言量认识宇宙人生,别自以为是,耍弄世智辨聪。

阅尽世间繁华,不过满眼空花,应知其假,学会放下。生活,生而能活,活为什么?一一一借助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今生了脱生死轮回。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于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人生如迷雾,只有佛光才能照破。三界六道生死苦海,佛法是舟航。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眼前即得解脱,先转心念,正确对待眼前的所谓现实。就是「看破放下」,使心轻松、清净,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世界人所出现的种种乐观不乐观现象,其实都是「惟心造」,观念意识的投影。

贪嗔痴慢疑,财色名食睡,杀盗*妄酒,一切不良心行,错误,罪恶,全部于此。罪行(因缘),导致病苦灾难烦恼(果报)。

贪嗔痴是根本,叫三毒烦恼,首要是一个贪字。看破放下应该先从这里着手。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舍得」,说归说,谁又真正懂得?其实理解运用得并不正确。舍,并不应仅仅局限于拿出点钱财来布施别人,更不应光注重在名利的回报。其实舍的意义很深很广,所得果报也是很不可思议。

能看破放下自己的贪嗔痴三毒烦恼心,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施舍,其所得,现实眼前就能离苦得乐,就是出轮回了生死,直至成佛的因。

当年达摩西来,梁武帝问他,你看我建庙安僧无数,得有多么大的功德?达摩说你并无功德。

世间人认为做点好事,有些善举,捐几个亿,就是功德。其实不是那种认为法。这是人天善法,叫「福德」,不叫「功德」。他得福报是肯定的。种「了生死」的因缘,修出世法才叫「功德」,功德中有福德,福德中无功德,福德受人天福报,升官发财,当皇帝,升天,并不是了生死,成佛道的因。演林黛玉的陈晓旭,生前为公益为佛教捐款数字很大,而且还出了家,临死前有两位大名鼎鼎,有修有证的大法师就没把她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好在没下地狱,升天而去了。她是一个很有意思,很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例子。她的很大的布施,连最后现出家相都是福德,最后能升天道也全是福德大的原故。但是出不了轮回。为什么她没功德?一,临死也没有「了生死的出离心」。贪恋世情。二,怕死,求生而不惜杀生,到死一直不断喝毒蛇血治她的癌症。三,贪,放不下挣钱,一想到不能挣钱急得哭,烦恼心很重。

什么是功德?对世间法不贪恋,有「了生死」的出离心,清净无为乐修行一切出世度己度人的善法。人天善法不放在心上,不为求福报,空心无所求,皆能转为助道的功德,便是出世法。所以,功德是「修功有得」,不同于有相布施之所得。如果把有相布施作为修行手段,便要“三轮体空”(能舍的自己,所舍的事物,施于的对象,三者都不放在心上)即是功德。

福德可转成功德,全在一心,转不了,反成障道的因缘,轮回的种子。

世间人贪得,而且无厌。舍是为了得。从因果律上看,佛法说「舍一得万报」是事实。不管你什么目的性,行三种布施得三种果报,一、财布施得财(钱财物叫外财,身心劳作叫内财)。这例子很多,多少大款越舍财路越广越有钱。二、法布施得聪明才智。无偿地传播知识技能,越发聪明,增长才干效果很明显。三、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例如经常放生,不杀生,素食。扶老携幼,救死扶伤,无偿照顾病人。消除众生的怖畏灾难,叫「施无畏」。

观世音菩萨就是施无畏者,众生千处有难千处应,及时伸出救助之手。我们要学菩萨,学其心地言行,别光求菩萨。

人如果不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觉悟之心愿),不为「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不能三轮体空行布施,所得都是世间有为有相的福报,享受完了算完。更有可怕的后果,因为人一有了财力物力身份地位方便条件,就容易造作恶业,为官不正,为富不仁,恃强凌弱,这就是转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因。所以世间善不是真善,叫杂毒之善,不是纯净纯善。只有出世的善心一发,不再为一己之利去争了,所作善事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皆成了布施功德,成了助道的因缘,就不是堕落的因缘了。

贪享世间红福,福报享受完就得再去受苦,若还有点余福,今生无缘享完,还可以带到三恶道里再继续享受。同样作鬼作畜生,情况也不一样,有有福的有没福的。别的你看不见,你看同样是狗,得宠的简直比人还享受,流浪的找点东西吃都难。这就是,各种因缘果报毫厘不爽而且条理分明。

所以世间人迷魂颠倒,难分正邪难辨善恶。时来运转忘乎所以,恶报现前悔不当初。不明因果的,怨天尤人,不思回头,不知收敛。生死海中,恶性循环。

一个贪欲心使众生迷在这个世界相里,很难自拔。处处时时为的我,大事小事无自我(事于愿违所求不得,没有自己能说了算的)。「一切法无我」,万法因缘生,缘成则生,缘去则灭,都无实性。生死轮转,变灭无常。「万法皆空」,「众生皆苦」。所谓的乐,不是真乐,叫「坏苦」,苦的前奏,乐极生悲。无不转化成苦。

「苦,空,无常,无我」佛所印证的这个世间真相。

大乘菩萨道的主要法门为六度法(即六种波罗蜜,第六种为其根本):

1、布施: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怖施三种。所谓无畏怖施,是见众生苦痛、恐怖、烦忧时应无条件尽量帮他从这种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在诸布施中,法布施最为殊胜。

2、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无一净戒不持,无一善法不修,无一众生不渡。

3、忍辱: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佛门认为能忍辱者恰是世上最勇敢的人,一个能超越和战胜自我的人,他一定有力量超越和战胜一切。

4、精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永不懈怠,持之以恒。

5、禅定:外不著相,内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摄心收念,心不随境转、不随境升灭。

6、智慧:清明朗澈、自照照人,自觉觉他。

(注:详细情况请阅读佛门相关经典)

从具体的修持上讲,一切心法都不出于六度:以布施度唯我、悭贪、培植菩提心、攒积福慧资粮,以持戒度放逸、恶因,以忍辱度嗔恚、暴戾,以精进度懈怠,以禅定度散乱,以智慧度无明、愚暗。说到底,六度就是戒、定、慧三个总的法则之衍射。戒是禁戒,不造恶因,自无恶果,弘扬善业。禅定是正定,必须以定来对治散漫和妄心,一切智慧均是妄念风平浪静后才升起的。慧是慧照,惟智慧观照(观时不起分别心),方能息妄,所以佛说一切法,无不以智慧为根本。作个譬喻,戒如防贼,定如缚贼,慧如灭贼。

菩萨是从平凡人做起,一直到成佛为止,共有五十几个阶段。到了等妙觉大菩萨果地时,智慧神通几乎与佛无异,离成佛便只有一步之遥了。修大乘六度者,应常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于“人、我、法相”,比如单就布施而言就是不住相布施,能施者,所受者,以及所施之物谓之“三轮”,我们行施后,此三轮相皆不存于心中,这就叫三轮体空。日常中即便我们还做不到三轮体空,也是应以“观照”的功夫,观到三者“本性”的皆无所得,渐渐达到三轮体空的无相之境,从而得到无限的福慧功德。六度皆是有“三轮体空”的,此才合于“般若实相”。因此,修行人所修六度法,只有不执著“人、我、法相”三轮才可算是波罗蜜,否则就只能得到人天有漏的福报,那就不能到达涅槃的彼岸了。

另外,一般来讲,行大乘菩萨道是以因地修行时的发心和愿力大为标准。凡有能发自渡渡他、自利利他的心,便是菩萨(称因地菩萨)。一般情形下,初地以上菩萨才是有了果位的菩萨(称果地菩萨),而八地以上的大菩萨便为不退转菩萨,即再入俗世也不会再

三轮体空的境界索达吉是佛教中的一种佛法,它是由三个轮回组成的,分别是报应轮回、清净轮回、涅槃轮回。报应轮回是指通过自身行为而受到的报应,清净轮回是指通过修行达到清净的境界,而涅槃轮回则是指达到解脱的境界。这三个轮回的结合,就是三轮体空的境界索达吉。

以上就是关于无布施之主无布施之物。 什么意思大神帮忙全部的内容,包括:无布施之主无布施之物。 什么意思大神帮忙、众生的"自性本体″及现实世间规律、法布施与持戒哪者殊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489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