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公式是什么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公式是什么,第1张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

该指标根据传统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利息杠杆比率变化而来,可反映企业变现能力及支付约定利息的能力

(三)获利能力比率

净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利润

该指标旨在分析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量差异的变化,以便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的获利能力。

(四)财务管理比率

⒈流通在外每股普通股的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旨在反映流通在外普通股的现金流量。

⒉支付现金股利的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

该指标反映现金股利宣布日企业年度内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支付本年度现金股利的比率。

下午小放松了一下,现在继续报告达人。各种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率等等。全是各种数,各种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啦,销售产生现金占同期收入比重呀,哎呀伤不起,就这写完了还有五个报告在等着我呢,企业还没去看呢。哎希望我生日之前能全忙完

教材中讲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我说,它反映不了。利息保障倍数=(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因净利润说不清楚,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就不知所云了。

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是指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它有两种计算方法:

a、直接计算法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和管理费用-折旧与摊销+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b、调整法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财务费用+所得税=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扩展资料: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

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

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表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务资本的安全程度。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

公式中:

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分子: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

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分母:“利息费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并不单独记录,所以作为外部使用者通常得不到准确的利息费用的数据,分析人员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进行计算,所以存在误差。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付现所得税再除以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是现金利息支出的多少倍,更明确地表明了企业用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存在一个问题,它是基于EBIT的。但在计算EBIT时,非现金项目折旧和摊销已经被减去,因而EBIT并不能真正度量可用于支付利息的现金有多少。由于利息多数情况下是对债权人的现金流出,所以可以定义一个现金对利息的保障倍数(cash coverage ratio)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

利息保障倍数(time interest earned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以上就是关于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公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公式是什么、通过利润表怎么计算息税前利润和利息、请问怎么计算利息保障倍数和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464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