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红色官服么

清朝有红色官服么,第1张

清朝没有红色的官服

清代官服制度:

1、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

2、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

清朝有红色顶戴:

1、一品官员的红宝石顶戴是亮红色。

2、二品官员红起花珊瑚顶戴是杂红色。

扩展资料:

建立大清

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位,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对内,皇太极停筑城,禁扰民,各耕其田,释放庄丁为民。

大大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对外,皇太极看准了林丹汗是他统一漠南蒙古的主要障碍,因此,一方面努力争取科尔沁等部贝勒与金联合,对付林丹汗的袭掠,分化瓦解林丹汗属下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大举进攻。

皇太极又兴兵攻朝鲜。1627年正月初八日,他委派阿敏、岳托、济尔哈朗等六位贝勒,统兵三万进攻朝鲜。金兵进展迅速,连下城池,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就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入据旧都平壤,迫使朝鲜国王李倧签订了城下之盟。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尊汗为“宽温仁圣皇帝”。1637年,朝鲜正式臣服清朝。

1640年,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著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1643年,皇太极病死,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由其叔多尔衮摄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代官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代官服分为朝服、吉服、行服、常服等,最常用的有吉服与朝服两种。朝服属于礼服,是上朝面君及重大礼仪场合穿戴的服饰,应用的场合比较少。而吉服才是官员们品日办公理事时的日常穿戴,相比吉服出现的场合更多。对应不同的官服,具体又细分为顶戴、朝珠、朝袍、朝褂、朝带、朝靴几个方面,而关于朝靴一项,并没有官方的明确规定,但一般以黑缎为材料制作而成。所以真正可以用来直接区分官员品阶的服饰只有顶戴花翎、朝珠、朝袍、朝带以及朝褂几个方面。

清代官服: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

官服品类:

一品:红宝石顶戴,文官补服仙鹤,武官补服麒麟。二品:红起花珊瑚顶戴,文官补服锦鸡,武官补服狮。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顶戴,文官补服孔雀,武官补服豹。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顶戴,文官补服雪雀,武官补服虎。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顶戴,文官补服白鹇,武官补服熊。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顶戴,文官补服鹭鸶,武官补服彪。七品:素金顶戴,文官补服鸂鶒,武官补服犀牛。八品:起花金顶戴,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犀牛。九品:镂花金顶戴,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海马。

清朝官服就是我们看到清宫剧里面皇上上早朝时各个大臣上朝所穿戴的朝服。由于在古代,为了更能直观的体现官员的身份和地位,他们采用了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服装和顶戴花翎礼帽进行区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见服知官”。通过服朝服的颜色图案和花翎,体现官员的级别和地位。在官服的前后都有一块很明显的补子,补子底色为石青色,大小为30厘米左右,其上有动物图案,武官和文官的动物不一样,官品不一样动物也不一样。顶戴花翎的眼数根据官员级别也不一样。

清朝官服和朝帽

清朝的官制中,顶带上的顶珠,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为青金石,五品为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而礼帽上的花翎分为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是最尊贵的。所谓眼是指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作一眼。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驸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驸有资格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护军营和正黄旗、正白旗、满洲镶黄旗这三旗中的各统领,参领,有资格想单眼花翎。

而朝服补子上面的图案分来区分官员的等级。文官一品的官员的补子为仙鹤,二品的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鹌鹑,九品为蓝雀。而武职官员的补子上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四品虎,五品为雄犀,六品为彪,七品犀牛,八品也是犀牛,九品为海马。

清朝的服饰种类繁多,如果想要了解详情可以参考《大清图典》《皇朝礼器图示)。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有红色官服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清朝有红色官服么、清朝官服级别、清朝的官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463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