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江河之六大文化圈

万古江河之六大文化圈,第1张

自从农业发展之后,人们开始有了稳定的生活资料,不再每天为生存发愁,也有了多余的时间和能力来发展心智活动。不同族群的人,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具备特色的活动,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文化群之间经常会互相的融合和交流,形成了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也就是文化圈

《万古江河》中提到了考古文化的六大文化圈。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中华文化最早的这六个文化圈。

第一个文化圈,以燕北、长城南北地带为中心的北方。

考古发现,这一地区有两个种文化长期叠加,那就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化发展是长期的过程,有时候甚至出现交替前进的情况。又因为这里是农业和牧业的边界地区,所以这里的文化发展,主要呈现出农牧文化交替发展的现象。

第二个文化圈,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这个地方在新石器文化中,又分为鲁西南文化和胶东文化。早期的农业文化在这里被发现,两种文化同时并行,又有一定程度的交流。

第三个文化圈,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中国人常以为中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其实现在的中原和早期的中原不是一个概念。在陇山以西的文化常常和西陲文化紧密相连,而郑州以东的文化,又和山东的文化相交甚多。中原的仰韶文化也分布范围比想象的要窄很多。因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核心,其实是六大文化的综合发展,并非以某一个文化发展为核心。

第四个文化圈,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这一文化圈的自然生态和北方、中原文化完全不同。这里遍布着大小湖泊,主要以稻米的农业,加上渔业和水产业为主要生活方式。太湖文化,从著名的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再到吴越文化,从距今七千年发展到距今两千年,以其独特的环境,形成了独特而悠久的特色文化。

第五个文化圈,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这个文化圈可以分为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个文化圈。这里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既有北方文化的影响,也受中原仰韶文化的影响,还受到中层屈家岭文化的影响。后来,因为楚国的兴盛,这里有成为”楚文化“的代表区域。

第六个文化圈,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这一区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东边浙江到福建、台湾以至潮汕地区的沿海丘陵地,中间是赣水溯源,到珠江三角洲,西边是沿着湘水过五岭,入西江流域。这个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利,所以内部有很多小的文化族群,各具特色。

这几大文化开始各自发展,到秦代开始逐渐融合,但仍保留着各地的文化差异至今。所以,今天南北、东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如果如果要追溯源头的化,大概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了。

今天的笔记就这些,希望你有所收获~

所谓的“四大”或“五大”都是不同的人依据自己对社会的不同理解而分类的,一般我们比较喜欢说“四大文明古国”和“五大文化圈”。

季羡林先生按照人类历史文化归类的四大体系,分别是:

中国文化体系

印度文化体系

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

欧洲文化体系

但我以为,这四个文化圈至今仍然是世界文化的主流分类,而LZ所说的“古代”四大文化圈,应该是指以四大文明古国地区为中心发展的四大文化圈,其分别为:黄河文明(古中国)、尼罗河文明(古埃及)、两河文明(以古巴比伦为首的各文明形式,今天的伊拉克及周边地区)、印度河文明(古印度)

他们都是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存在了的强大文明,就算是被认为是现代欧洲文明起源的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都晚了三四千年(耶稣基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晚了4000年还敢说我们是野蛮人……无语)

黄河文明(文化圈范围:中国地区,后延伸到东亚地区)不多说,炎帝啊黄帝啊尧舜禹啊虽说后人把他们神话化了,可是确实存在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是封建社会文明发展期,至秦汉趋于兴盛,所以有人说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没有灭亡,因为其文明至今天仍有延续性和传递性,中间无断层。

印度河文明(文化圈范围:整个印度半岛,甚至如今的巴基斯坦等地)

古代印度,又译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帕文化。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古代印度在数学、宗教、文字、地理、天文、建筑、医学等领域都有惊人成就,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

两河流域文明是指(文化圈范围:如今的中西亚地区):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经过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发展出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这一地区人们骁勇善战,战争频发,楔形文字、汉莫拉比法典等都是这里的产物,因为各国文化都有很多可说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LZ有兴趣可以查查这里的各文明历史。

古埃及文明(文化圈范围:埃及、西亚、地中海周边):

1、前王朝时期(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

2、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0年)

3、古王国时期(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

4、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

5、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

6、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

7、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时期(21—31王朝,约公元前1085—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

金字塔啊木乃伊啊埃及艳后啊……其文明程度令后人只有叹为观止的份。

全球有三大文化圈,即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

基督教社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澳洲等地,伊斯兰社会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南部和北非等地,儒家社会主要分布在东亚等地。

汉字文化圈具体指汉字的诞生地中国以及周边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地域主要是农耕民族,存在有册封体制,历史上完全使用或与本国固有文字混合使用汉字,古代官方及知识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韩国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言。另外,有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虽然位于汉字文化圈内,但不使用汉字。现在,韩国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6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

汉字文化圈内的各国历史上都使用过汉字,或本国语言大量借用古汉语词汇。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国民中信仰佛教者众,历史上或现在以汉字作为传播语言和文化的载体。

第一个文化圈:淮河文化。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早1000多年。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

第二个文化圈:新安文化。隋朝设立新安郡,明代为徽州府,明清之际经济文化发达,因而产生徽学。80年代中期,安徽省成立了徽学研究会,徽州地区也成立了徽学研究会,都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成果不少。历史上浙江淳安、江西婺源都属徽州(过去徽州府有时在歙县,有时也在淳安),在文化上同源同流。因此以“新安文化”来概括,可打破行政界限,更能反映该地区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特征。

第三个文化圈:皖江文化。这个文化圈范围甚广,实际上包括整个皖西南(其所辖范围,大致相当汉代庐江郡,西至九江,东至合肥),其中桐城派是影响最大的文派,早在桐城派出现之前,其地望所在古庐江郡(即舒、桐、庐、潜等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以私人修史撰述丰厚(薛莹著《后汉纪》一百卷,何之元著《梁典》三十卷)、文风丕盛而著称,尤其是庐江何氏一脉,学者辈出,较著名的有西晋何桢、东晋何充,刘宋时,又有一代玄学大师何尚之,首创“南学学派”,另一玄学大师何晏注《庄子逍遥游》;宋代有大画家李公麟,诗画皆精,他创造的白描画法,影响及于后代,为中国绘画史上巨擘;明末方以智,集哲学家、科学家于一身,天文、地理、物理、医药、音韵、历史、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其《物理小识》影响在清初即已播及海外,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明末名臣,著名水利专家,东林党主要成员左光斗也是一位大儒。清初戴名世,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清代文字狱第一批受害者。

至于桐城派,其代表人物前有方苞、姚鼐、刘大櫆,后有姚莹、吴汝纶。桐城派作为一个文派,其影响之广,历时之长(延继200多年),代表人物之多(汇集散文家1200多人,作品留下传世之作2000多种),在同一时期,海内无出其右者。姚鼐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引用吏部主事程胥芳、编修周永年云:“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容有夸张,亦足见其影响。近代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一代大儒曾国藩就自承是桐城门下,而他的“曾门四弟子”——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除张裕钊外均是接受老师心法,学以中西合璧,文从桐城遗风。

汉字文化圈,又称东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其指的是文化相近、历史上受中国及中华文化(或汉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使用汉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韩越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并不使用口头语言的汉语官话作为交流媒介)、受中华法系影响的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区域。即如今的中日韩朝越五国加上港澳台三地区,越南由于去中国化年深日久,也有学者认为已经不属于中华文化圈。,新加坡虽以华人居多,但一般认为属于西方文化圈。

大中华地区或大中华区是一个地域名词, 于1980及1990年代开始流行,大中华地区因此先用于经济、商业领域,涵盖以华人为多数住民之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澳门。

附属国是指名义上拥有主权,实际上在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依附于强国并受其控制的国家,与朝贡国的概念不同。

历史上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包括历史上的高丽百济新罗),琉球(包括历史上的琉球三国),越南(不同时期称作安南、扶南、日南、南越、越国等均为中国藩属),苏录(今菲律宾的苏禄岛),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缅甸,南掌(或称寮国,今老挝),暹罗(今泰国)浩罕(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博罗尔都(今阿富汗境内邦国)大勃律,小勃律,廓尔喀(此三国属于今尼泊尔),拉达克、哲孟雄、锡金(此三国现已被印度吞并)不丹。

受汉字影响的国家即如今的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受汉字影响的文字还有历史上的西夏辽国女真创建的本民族文字。

以上就是关于万古江河之六大文化圈全部的内容,包括:万古江河之六大文化圈、古代四大文化圈、世界有哪三大文化圈分布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442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