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是由哪些误差组成的

测量误差是由哪些误差组成的,第1张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由测量条件决定的、不可避免的,例如精度为毫米的尺你不可能测出微米,读数的时候那个估计值就会有误差,偶然误差是可以避免的,由认为操作造成,比如0刻线没对准,或者把5误看成6等。

按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三类。

(1)偶然误差

在同等观测条件下,大小、符号变化呈偶然性(即无规律性),但从大量误差的总体统计而言,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观测数据中的偶然误差是普遍存在的,从在量观测数据中可以发现,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照准、读数外界条件和仪器本身等)使观测数据忽大忽小,其符号呈正负变化,这种误差即是偶然误差。

根据概率统计理论可知:如果每个误差项对其总得的影响都是均匀地小,没有一项比其它项影响占绝对影响优势地位时,那么其和将服从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故有时亦反偶然误差称之为随机误差。

(2)系统误差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一系列观测数据其误差大小符号呈现出系统倾向性,或按一定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之为系统误差。如钢尺量距时,尺卡误差所引起的距离误差与所测距离长度成正比,距离愈长,积累误差愈大,这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一般具有累积的作用,它对成果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是同时产生的,观测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消除或削弱其影响,使系统误差处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或在整个观测误差中处于次变的地位。当系统误差的存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排除时,亦可在数据处理(软件)中设法予以消除或削弱其影响。

(3)粗差

粗差指在正常观测条件下出现的最大的误差大于规范中规定的误差,通常比偶然误差大好几倍。工程测量中规定大于中误差二倍的误差为限差。一般测量过程规定大于三倍中误差的误差为极限误差。超过极限误差的观测值被认为是错误或粗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着三大类,而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可以归根为几方面:测量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测量方法误差、人员误差等。

测量误差分为哪几类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着三大类,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以归根为几方面:测量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测量方法误差、人员误差等。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测量误差的分类有哪些

1、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符号均呈无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3、疏失误差: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疏失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观测者对仪表的不了解或因思想不集中,疏忽大意导致错误的读数。

在测量工作中,无论测量仪器多么精密,观测多么仔细,测量结果总是存在着差异。例如,对某段距离进行多次丈量,或反复观测同一角度,发现每次观测结果往往不一致。又如观测三角形的3个内角,其和并不等于理论值180°。这种观测值之间或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说明观测结果存在着各种测量误差。此外,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力及大气折光等影响,观测结果中会包含着误差。另外,在测量过程中还可能出现错误,如读错、记错等。错误不是误差,是由于观测者操作不正确或粗心大意造成的,观测结果中不允许存在错误,一旦发现应及时加以更正。

测量的值称为观测值,观测值的精度是以其测量误差的大小来鉴别的,测量误差越大,观测的精度越低;反之,误差愈小,精度愈高。

以上就是关于测量误差是由哪些误差组成的全部的内容,包括:测量误差是由哪些误差组成的、测量误差可分哪几类各有何特点、测量误差分为哪几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437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