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泥”与“和稀泥”的“和”读音不同

为什么“和泥”与“和稀泥”的“和”读音不同,第1张

“和”除了读hé外,还读hè

、huó、huò等音。

“和”读二声huó的时候,指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之团在一起,有黏性。例如:

(1)他和面,我洗菜,你去卖肉。

(2)你们把砖都搬过来,再去打一桶水和泥。

(3)老张打算和点儿水泥把院子西面的墙抹平。

(4)冬天快到了,咱们明天和些石灰把墙缝堵严。

读四声huò的时候有下面几个意思:

一是指把粉状或颗粒状物掺和在一起。例如:

(5)在豆沙里和点儿糖,这样馅儿就好吃了。

(6)咱们把水泥、沙子和在一起用吧。

(7)这两种绿豆一种是新的,一种是去年的,别和在一块儿。

(8)那时候,他们常把大米跟小米和在一起蒸米饭。

二是指加水搅拌使变稀。例如:

(9)可以用放凉的白开水,也可以用香油来和芝麻酱。

(10)给面糊里添些水,再和稀点儿,就可以摊煎饼了。

(11)杯子里的蜂蜜太稠,加点开水,和稀一些,就好喝了。

三是做量词,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相当于“次”“遍”。例如:

(12)菜多洗两和,有益于防辐射线。

(13)这件衣服刚洗了一和,还要再洗。

这种充当量词的说法在北京话里比较多见。

“和泥”是指加水揉弄使得泥有黏性,其中的“和”读二声huó,“和稀泥”是指加水搅拌变稀,其中的“和”读四声huò

。“和稀泥”常用来比喻无原则地调和、折中。这种调和、折中的目的往往是冲淡或者掩盖矛盾。

此文发表于《教学版》2012年8月15日2版。

和稀泥意思是做事谁也不得罪,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出自地方方言。

出处:臧克家《老舍永在》:“他办事认真,不和稀泥。”

一般达成和稀泥的情景其实有两种,很多人只说了当三方都在的时候这种人夹中间两边不得罪这种情形,还有一种情景就是当矛盾双方分开了,这个烂好人就两边讨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做事谁也不得罪,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读音:huò xī ní

引证:赵树理《“锻炼锻炼”》:“人们常说他是个会和稀泥的人。”

举例:事情到了这一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企图和稀泥或因为一己私念而固执己见者,只有死路一条。

近义词

和事佬

读音:hé shì lǎo

意思:指调解纷争的人,亦特指无原则地进行调解的人。

引证: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再论“文人相轻”》:“因为还有一些读者,他的是非爱憎,是比和事老的评论家还要清楚的。”

举例:奶奶在家里可是个好好先生,遇事都当和事佬。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和泥”与“和稀泥”的“和”读音不同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和泥”与“和稀泥”的“和”读音不同、说一个人和栖泥是什么意思、四川话和稀泥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422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