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上海师范大学是几本的

请问上海师范大学是几本的,第1张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本。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19个学院,拥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0000多人,研究生8000多人,留学生1100多人,成人本、专科学生6000多人。

学校办学资源丰富:

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3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万多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藏书3323万册;有100多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和8个具有馆藏特色的自建数据库;馆藏古籍近12万册,善本古籍1350多种,于2009年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建在学校的上海高校瓷器艺术博物馆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之一。

上海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然而,很可悲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最基本人生道德规范,在现在的一些人眼中被视为粪土;把上师当成“摇钱树”的有之:他们学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到达解脱的彼岸,而是想得到一种收敛钱财的本领,学法几日,就想当传法人,目的没有达到。就叛师!谤师;把上师当成“保姆”的亦有之:他们一旦拜师,那么上师就既要保他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又要保他财源广进、官运亨通.小孩要升学,老人要健康,最好是能让他出门捡一个大钱包,稍不如意,不是念自己福报浅薄、修行不足,而是责怪上师法力不够,神通不灵;可悲!可叹!密宗有约,违背、诽谤上师,三年内不忏悔,即成定业,很难解脱。除非以猛励心,发弘大普愿,否则纵佛出世,亦不得忏,与五道十恶之罪无别,直堕“金刚地狱”。首先,应该明确上师是佛菩萨示现凡夫身在人间的传法导师。一方面,上师是佛菩萨的化身,担负着代佛传法之责,为佛的代言人。他可以针对每一个弟子的不同知见,修法上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对每一个弟子负责到底,直至弟子成就,而这是诸佛菩萨无法一件件亲自做到的,所以在这一点上,上师的地位是高于一切的。金刚弟子应像敬仰佛陀那样十万分地敬仰上师;另一方面,上师虽以极高的智慧与修证,得到了佛菩萨的无上果位,但为了方便救度众生,他现凡夫身。也就是说:上师也是人,他也有生老病死,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吃喝拉撒睡,高兴的时候眉飞色舞;生气的时候怒目圆睁,他不是神,也会有过失,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作为弟子,应将上师的过失,看成是佛菩萨的密意示现。更何况作弟子的根本没有资格去评判上师的过错,因为我们没有具备足够的智慧,去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正像米勒日巴尊者在当年修行学法时,他的上师马尔巴,用极其残酷的手段虐待米勒日巴,使他的背上的疮烂透到胸部,世人纷纷责骂马尔巴上师冷酷无情,甚至连师母也不能理解,然而当米勒日巴已历经千辛万苦,取得成就时,他终于明白了:他因杀人无数,本应堕入地狱的,正是马尔巴上师,以极大的悲心,加持他,替他背业,使他重报轻受,以苦行迅速消除业力,得以成就的。因此,作弟子的不应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断上师的“是”与“非”,上师就是上师,他不会因为你的吹捧,而增加光环;更不会因为你的贬低,而损其功德。金刚弟子只要以恭敬、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上师,就一定会得到加持,就一定会在上师的引导下直驱解脱的彼岸!印光大师曾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福慧愈减矣。”其次,金刚弟子应尽力以大舍心供养上师,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平衡的,要想获得,就要付出,“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想要在上师那里获得福报、智慧、法力;想要让上师替自己消除累世的业障,而自己又不付出任何代价,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上师传赐的佛法是超过一切的珍宝,上师勇于替弟子背业的精神,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又何偿是对我们有大恩大德的上师呢?供养上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真诚,是否尽力。昔日佛陀在印度传法时。遇一贫女,贫女身无分文,只好将身上仅有的一件衣服卖了一个钱,买了一块酥油,点上灯供养佛陀。天亮时,佛陀让弟子去熄灭所有的灯,但唯有贫女供养的灯,用尽各种神通都无法熄灭。贫女的诚心感动天地,因而获福德无量,并做多世转轮圣王。贫女供养的一个钱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竭尽全力,充满真诚的,其功德远远超出了百万富翁供佛的十个钱,百个钱。大舍,才能大得,对师最大的供养,就是弟子身、口。意的供养,把你的罪业身供养上师,换成了佛的法身,你是不能再去做杀、盗、*的罪业;把你的口供养上师,换成圣人的清净之口,你的口就不能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等罪业;把你的意(心)供养上师,你的心便换成了本尊的大菩提心,就不能再有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罪业心。

对自己的上师要作供养。对上师的供养有三种。(1)财物的供养:经常用自己心爱之物供养上师,有能力的也可作金钱的供养,但以不影响家庭生活为限。(2)身口意的供养:把自己的身口意悉皆供养上师。自己的身为上师而行,口为上师而言,意为上师所想。(3)法供养:受灌顶之后,如法精进修行,以切实的证量和利益众生来作为对上师的供养。上述三种供养中,以法供养为上品,身口意供养为中品,财物供养为下品。这里有两点要作说明:(1)具德上师对财物是无贪的。弟子对上师的供养,并非上师拿来享受,多用于建设道场、弘扬佛法或救济有困难的众生。如果说上师的生活条件比一般群众要好一些,那是“佛法庄严”之所需。本来佛法无相,但凡夫俗子是见佛法庄严而来归投的。(2)金刚乘中有灌顶的传统。弟子在求灌顶时又常常作财物的供养,但要明白,这并非金刚上师们把佛法当作“专利”,向弟子索要“转让费”的。金刚乘教法又称密法,其之所以密,是因为这些法门有极强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特质和根性的弟子,上师给予针对性的法门,使之得到最大的收益,以最快的速度成就。如果一个人学了对他不适合的法——即使很高深,也得不到实在的利益,可能还有很大的害处。正如治病的药也要对症才是良药,佛法的不同法门对于修行者也应该对症,这是讲究灌顶的必要性之一。这个意义上,灌顶就是授权之意。另一方面,上师持有直接来自佛陀的不断加持,灌顶又是加持力不断传递的方法,这又是灌顶的另一个必要性。至于在求灌顶时常作财物供养,其究竟的意义是在于弟子对上师的虔敬心、信心和诚心,使弟子心扉的打开,得到与上师的相应,以及加持得以传递。弟子对上师供养的财物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发心。发生在一位世界著名的大活佛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在一次大法会上,成百上千的信众中有供养各种珍宝的和大笔金钱的,他并不注意,所有供品皆由工作人员收管。其中一位贫穷老人供上的一只已缺了一个口的旧碗,他却亲自接过并在头上顶了一顶,然后放在高处以示敬意——这个缺碗代表着这位老人完整清净的发心!有条件的还应该在上师身边多做承事之行。例如在上师家承担一些事务乃至家务,照顾上师的起居。这也是一种身的供养,更可以借此机会学习上师的高贵品德,听闻上师的开示。上师交给办的事,肯定是利益众生的事,一定要尽力办好。如果由于能力有限或条件不允许而没办成,应向上师如实汇报,并表示歉意。要注意的是不能由于常侍上师身边或为上师做了好多事而产生慢心注[19]。如果对上师起慢心,那么天天把上师顶在头上也得不到上师的加持!还要注意的是,常随上师左右,会因习以为常而忘失承事上师的规矩而失去应有的恭敬心。这种心态发展严重了会毁坏与上师的三昧耶誓约。附二、弟子对上师应遵循的规范承事上师应遵守的规矩很多,有的人觉得不可理解甚至不以为然。金刚乘中对上师又是信赖,又是恭敬,又是供养,又是承事,弟子简直都压缩到最小的程度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有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方面,人之所以为凡夫,全是因为执着,由执着而生贪嗔痴慢疑和不正见等根本烦恼。金刚乘有殊胜的对治法门故称金刚(无坚不摧)。对上师的具信、恭敬、供养、承事都是从外相上对治人们的贪嗔痴慢疑等根本烦恼的。另一方面,表相背后还有更深层的道理。金刚乘是不共之密法,不是每尊佛出世都向众生开示密法,也不是每个大劫都有密法住世。只有在少数几个大劫中众生的共业成熟足够的功德,才有密法传世。这并不是佛不肯传,而是众生的福分不够,不足以修习金刚乘,只有少数人具有修密法的根基。皈依金刚乘的弟子,对上师应有牢不可破的信仰之心,要把上师当作佛来看待,生起清静圆满的信心。如果弟子见到上师有不合乎佛法之言行,那是弟子心中业障的显现,弟子应该自己作深切忏悔。因为上师是成就者,有时会行种种方便之法以度众生。但弟子愚痴,不解真意,故不应以己之见去怀疑上师的清静圆满,更不可出毁谤之语或作出妨碍上师弘法事业的行为来。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对上师的具信、恭敬、供养、承事,即是培养这些品行的有效方法。1、礼敬:见上师应顶礼,如常侍上师身边则应当早中晚三次顶礼。求法或请开示之前应顶礼。上师赐给佛像、经书、加持物乃至一口食物都应顶礼而接。如有过失应当对上师顶礼并发露忏悔注[20]。赞美:对上师的高贵品格和功德,应该在自己的心中和人前常作赞美,这即是弘扬佛法的方法,也是求得上师加持以及与上师相应的好方法。这和阿谀奉承、讨好卖乖不是一回事。如果怀有阿谀奉承、讨好卖乖之心,那就与法相违背了。供养:精进如法修持,身口意随顺上师遣用,用能让上师喜悦之物或自己心爱之物向上师作供养。这是培养舍心、恭敬心和求得加持与相应的良好途径。承事:努力办好上师交给的事,为上师料理生活、照顾上师起居等,不遗余力地去做。2、不毁谤:对上师身、口、意以及他坛城中的一切不可做些许的毁谤之词,否则有损甚至摧毁三昧耶戒。不轻视:对上师应作佛想,不可因见到上师也和凡人一样吃喝睡眠甚至表现出喜怒哀乐,便认为“上师也只不过如此一个人而已”。这种轻慢的想法是极端有害的,这会有损甚至摧毁三昧耶戒,失去了获得上师加持的机会,断了自己的善根。不碍师:不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有碍上师弘法利生事业的事,更不可让上师为这些事忧虑,否则会大大折损自己的功德,或现世罹患疾病、早死。如不忏悔,死后还会下金刚地狱。3、恭敬上师(1)不可足踏或跨越上师的鞋子、衣物、座位或其他用品,上师的东西不可取而自用。(2)对上师的物件应如同对上师一般恭敬,对上师的家人和上师身边的侍者也应恭敬。(3)在上师面前,不包头,不翘足,不高坐,不两手叉腰,不长伸足,不靠墙或椅背等,不搔首弄足,不曲指作响,不打哈欠,不涕唾,咳嗽、打喷嚏应避开或以手遮挡。(4)上师站立时弟子不得坐卧,上师坐时弟子不得卧。在坐卧时,上师起身时弟子也当即随起。如病卧在床,见到上师来到前面,不能起身也当欠身以表恭敬和歉意。(5)上师居处附近,不唱歌跳舞作乐,不高声喧哗。(6)在上师前不可与人争执问题。与上师对话不可有不敬身形和手势。与上师对话当语气柔和恭敬。不可打断上师的话。向上师禀白应语言简练,不可多占上师的时间,以便上师有更多的时间休息或利益众生。(7)于上师当面或背后不可直呼上师的名字,如要提及上师的名字则应当加上尊敬的称呼。(8)在上师前衣着应当整洁得体,不可袒露或过于花哨,也不要过于不修边幅。(9)行路时应在上师的左后侧,不走上师前,不踏上师足印和影子。上山坡上楼梯应在上师之后。下山坡或下楼梯时应在上师前,如果来不及在前走,则应稍等,待上师走过之后再下楼。如逢天黑或路不好走时,弟子应该向上师禀白之后先行,保证上师的安全。(10)上师有吩咐或开示时,应合掌恭敬聆听,正确领会于心,不可打断上师的讲话。打断上师的话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弟子也可能因此而失去上师可能给予的珍贵开示。(11)向上师求法时,应先行顶礼。当上师婉言拒绝时,说明传法的时机尚不成熟,便不可勉强,因为上师知道因缘。否则上师可能因为慈悲而勉强传法,这会伤害到上师,也会伤害到求法者。(12)得到上师的灌顶和加持时,就作一定的供养。最好是代表纯净心的哈达和适当的钱财,这是对法和上师的恭敬,也是对佛的供养。4、关心上师(1)当上师在修法或会见客人时,不要打扰他,以免妨碍他利益众生的事业。(2)上师常常会因为考虑和处理利益众生之事而忘记自己的身体,这时,在身边的弟子应该关心上师的身体健康。(3)上师肩负着利益一切众生的重担,他每天都很辛苦地为众生的事情而操劳。没有很要紧的事时,不要占用上师的时间,让上师有更多的时间休息或修法。

对自己的上师要作供养。对上师的供养有三种:

(1)财物的供养:经常用自己心爱之物供养上师,有能力的也可作金钱的供养,但以不影响家庭生活为限。

(2)身口意的供养:把自己的身口意悉皆供养上师。自己的身为上师而行,口为上师而言,意为上师所想。

(3)法供养:受灌顶之后,如法精进修行,以切实的证量和利益众生来作为对上师的供养。

上述三种供养中,以法供养为上品,身口意供养为中品,财物供养为下品。

承事:努力办好上师交给的事,为上师料理生活、照顾上师起居等,不遗余力地去做。

1、不毁谤:对上师身、口、意以及他坛城中的一切不可做些许的毁谤之词,否则有损甚至摧毁三昧耶戒。

2、不轻视:对上师应作佛想,不可因见到上师也和凡人一样吃喝睡眠甚至表现出喜怒哀乐,便认为“上师也只不过如此一个人而已”。这种轻慢的想法是极端有害的,这会有损甚至摧毁三昧耶戒,失去了获得上师加持的机会,断了自己的善根。

3、不碍师:不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有碍上师弘法利生事业的事,更不可让上师为这些事忧虑,否则会大大折损自己的功德,或现世罹患疾病、早死。如不忏悔,死后还会下金刚地狱。

以上就是关于请问上海师范大学是几本的全部的内容,包括:请问上海师范大学是几本的、怎样对待上师、如何供养上师,对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406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