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是九大总督之首,权力有多大

直隶总督是九大总督之首,权力有多大,第1张

直隶总督的权力可以为地方提督军务、管理河道、粮食事务,保卫周边地区京师安全。

直隶总督是清政府的一个官衔,是总管直隶(入境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的高级大臣。他的权力较高,地位也高于巡抚。 

1、直隶总督的权力与职能

清政府的直隶总督,驻地是直隶的省城保定,其驻所为直隶总督署。他作为一个正式官衔,是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疏通河道兼巡抚诸多事宜。直隶总督是清朝九位级别最高的封疆大臣之一。简而言之,就是负责管理如今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与山东、河南小部分地区的军民政务。

2、直隶总督的职权地位高于巡抚

作为总督,一般负责军务。而作为巡抚,则没有权力管军务。因此直隶总督还可以负责管理河北地区的军队、民政、河道等各方面的事务,属于高级别的总督外加巡抚。此外,这个地方又临近京师,还要负责安全问题。这就可以看出,直隶总督的地位在清朝大臣中十分得重要。

3、著名直隶总督

雍正年间,大臣大卫曾担任直隶总督。李卫(1686-1738),字又玠。江苏铜山人。他在雍正十年七月以闽浙总督迁直隶总督,调往浙江筹划海塘工程。乾隆年间,大臣高斌也曾任职直隶总督。高斌(1683-1755),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六年,由江南河道总督改任直隶总督,任期为一年。

清朝总计有九个总督,例如陕甘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等等。这之中就是直隶总督的地位是最高的。单单从地理的角度考虑也是如此。毕竟,离京师越近的地方责任越重大。各位读者,你们怎么认为呢?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岗集乡聂祠堂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曾有一夏姓商贩被匪徒追杀,聂母设法将其藏匿,幸免于难。聂归家后热情相待,结为好友。不久,夏弃商从军,入湘军袁甲三部当兵。咸丰九年1859年升任哨官驻临淮关,写信邀聂一同从军,从此,聂士成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 聂士成从军后正值清廷镇压捻军起义,因作战英勇被补为把总。李鸿章创建淮军时,因籍贯关系聂士成被拨入淮系,隶属于淮军宿将刘铭传,后因在镇压东西捻军时屡建战功,累迁至总兵、提督,并被授予力勇巴图鲁勇名,与王孝祺、章高元并称淮军后起三名将。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入侵台湾,聂士成奉命率部渡海援台,数度战胜法军。法军溃败出台湾后,聂士成被调往北洋,率庆军驻守旅顺,1891年北洋水师大阅后被调往芦台统领淮、练诸军,在任内因成功镇压热河“教匪”起义,擒斩“匪首”杨悦春,被赏穿黄马褂,易勇名为巴图隆阿。后改任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聂士成常率轻骑,巡阅东三省边境,考察地形,并将中俄、中朝边境上的山川险要,邻国的要塞驻军分布绘制成地图,以便知己知彼。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大规模向朝鲜派兵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令聂士成率部随提督叶志超奔赴朝鲜,因聂士成平时治军严谨,管带有方,而其本人又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聂部在甲午战争中有别于一般的清陆军部队,聂军作战顽强,杀敌勇猛可参看本站北洋文库中的东征日记,聂士成因功被授直隶提督(原直隶提督叶志超在甲午战中贪生怕死,被清廷下旨斩首)。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改革陆军军制训练新军,直隶北洋陆军改为武卫军,聂士成所部马步军三十营按德国军法操练,编为武毅军,作为武卫前军驻芦台,与宋庆、董福祥、袁世凯所部并称武卫四军。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聂士成率部镇守天津,7月5日聂军与义和团合力围攻紫竹林租界,与敌激战八昼夜。7、8日间美、法等国援军赶到租界内,7月9日凌晨,联军约6000人分两路向八里台反扑。一路由日军担任前锋,另一路由英国皇家火枪团在其右翼策应。联军企图占领八里台往北挺进,以南机器局为突破口,攻占天津城厢。联军先夺回了跑马场,正在八里台酣战,聂士成率队迎战,血战数小时,八里台被联军包围。聂士成沉着指挥部队浴血奋战。聂士成两腿受枪伤,营官宋占标劝他退下,聂士成奋不顾身,持刀督战,又被子弹洞穿两腮,颈侧、脑门和腹部多处受伤,肠出数寸,壮烈牺牲。 天津保卫战聂士成从天津之战开始,率领部队,英勇抗击联军。在作战中,身先士卒,屡破敌阵,主动支援友邻,为清军所称颂,为联军所畏服。聂士成阵亡后,裕禄奏报清廷:“聂士成,秉性忠纯,勇敢素著,兹以临阵捐躯,身受多伤,死事甚为惨烈,当此军务方急之际,遂失良将,莫不同声悼惜。”今天津八里台犹存聂公墓,永为后人瞻仰。 摩天岭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辽阳(今属辽宁)以东摩天岭一带抗击日军进犯的作战。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0月7日,日本陆军第1集团军突破鸭绿江清军防线后,清军为阻止日军向辽阳、奉天(今沈阳)推进,由总兵聂士成等率部驻守摩天岭(在今本溪市南)及其东侧之连山关,扼堵由凤凰城(今凤城)通往辽阳之唯一通道。另由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部驻守摩天岭以东百余里之赛马集一带,以为犄角之势。11月中旬,日军第10旅一部分路进攻摩天岭和赛马集。11日,第22团攻占连山关。聂士成指挥所部在摩天岭丛林中张旗帜、鸣鼓角为疑兵,使敌未敢轻进。13日,第12团攻赛马集,被清军击退。25日,驻守赛马集和摩天岭的两路清军同时出击,对草河口一带日军实施夹攻,毙伤敌数十人。聂士成部乘势夺回连山关。此后,清军利用天寒气候,依托有利地形,在固守阵地的同时,不断派兵游击,出没于草河口等地,并相机袭击凤凰城。日军既被阻于摩天岭至赛马集一线,疲于奔命,最后被迫退回凤凰城。这是甲午战争中清军唯一成功的阻击战。 [编辑本段]聂士成殉难纪念碑 1905年清政府在现在南开区紫金山路与津盐公路交叉口聂士成殉国处立碑纪念,谥号“忠节”。花岗石砌筑基座,上置碑心,高24米。碑正面刻“聂忠节公殉难处”,两侧立柱上刻“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忍作怒涛飞海上;精诚留碧血,看今日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额为“生气凛然”。1984年复立时,碑文仅留“聂忠节公殉难处”七字。 公元2000年是著名爱国将领聂士成为国捐躯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天津市政府在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个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 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 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 戳穿清军将领聂士成的老母被义和团绑架/杀害的谣言!!! 驳斥造假之一:清军将领聂士成的老母被义和团绑架/杀害 聂士成战死后,八十三岁的老母亲由部属杨慕时奉养(杨慕时,文人出身,投笔从戎,后来做过江北提督,辛亥时,为江北民政长,晚年义卖救赈,开慈幼院,颇多善举)。聂士成战死两年后,慈禧还赏给聂士成的老母白银一千两。 聂士成的三个儿子——长子汝魁、次子宪藩、三子树屏。聂汝魁做过民国吉林省烟酒专卖局局长,财政厅厅长。聂宪藩是北洋时期的名人,历任九门提督、京师步兵统领、安徽省长等等。唯有聂树屏的资料较为少见,不知有达人否 聂士成的母亲和家人当时在家乡合肥,那里根本不是义和团的地盘,不可能被抓或被杀。文中那个劝降聂军门的桥段是在模仿《悲惨世界》里滑铁卢会战最后老近卫军的描写。至于“义和团杀害聂士成老母”,这个说法是张建伟首创的。 (以下是谣言不要相信) 聂士成战至全身破碎,德军将他的尸体裹好交还给清军 1900年7月9日凌晨5时,联军与清军在八里台的决战开始了。 聂士成部5500人的正面是6000多人的联军;背后,是步步逼近的500名日军。当联军的第一发炮弹在八里台炸响时,聂士成走出军帐,低声说:“弟兄们,开始了。”部下说:“请求增援吧!”聂士成说:“清军无援可增,准备打吧。” 八里台阵地前有一座小桥,聂士成骑马立于桥边。主帅前沿督战,聂军无人敢退。当联军冲上小桥时,聂军官兵跃出射击阵地,与联军扭打成一团,双方直杀得将桥下的河水染红。两个小时后,聂军显出了支持不住的迹象。联军的炮弹打来,聂士成依然一动不动。部下喊:“军门,躲躲!”聂士成纵马向前,吼了一声:“跟我杀!” 这时,有人飞报聂士成,说义和团抄了他的家,抓走了他的老母。聂士成停顿了一下,然后拍马而去。官兵们知道,聂军门决定死了。 管带宋占标跟随聂士成多年,他上前拉住聂士成的马嚼环,大哭:“军门,不能去啊!”前沿上的聂军官兵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听见聂士成平静地说:“孩子,你不懂。”宋占标拉住聂士成的马死活不松手,聂士成大喊了一声,挥刀向宋占标的手腕砍去。 天大亮了,八里台阵地正面的德军指挥官库克认出了聂士成,因为他曾在聂军中当过骑兵教练。库克派士兵充当军使,要求聂军投降。但是遭到了拒绝。据说库克得到的回答是,他这个“懂中国话”的德国人从来没有明白过的一个中国字:屌!库克随即命令所有的火器一齐开火。他知道,不把聂士成打死,八里台的战斗永远结束不了。 炮弹和子弹跟随着聂士成的战马,在混战中形成一个烟火的核心。一匹战马倒下,聂士成再换乘另一匹。他一连换乘了四匹战马,两条腿先后被打断,在马上摇摇晃晃的。接着,一块弹片划开了他的腹部,肠子从那里流了出来。但聂士成依然没有从马上跌下来。这时候,联军占领了小桥,聂士成带领官兵向小桥冲击。一发子弹从聂士成的嘴里打进去,从后脑穿了出来,又一发子弹射穿了他的前胸,最后的那发子弹击中了聂士成的太阳穴。聂士成轰然栽下马来,滚落在阵地上。 库克跑向阵地,扯来一条红毯子,盖在聂士成破碎的身体上。他命令德军士兵把聂士成的遗体交还给清军。

直隶总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直隶总督,驻地为直隶省城保定,驻所为直隶总督署。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直隶总督一般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顺治十八年十月,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苗澄为直隶总督。康熙三十七年二月,任命于成龙(振甲)以总督衔、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管直隶巡抚,雍正二年正式例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

当然直隶总督更牛了。九门提督是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的简称,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清初称步军统领。

九门提督掌控京城的九门事务,兼理分讯防守、稽查事务,管辖部队有八旗兵和也有绿营兵,因分工不同,八旗步军防守城内,并有缉捕之权;巡捕五营掌防外城及京郊,也有缉捕之权。九门提督尚有断狱、编查保甲、救火、巡夜之责。实际上就是京城警备司令和京城警察厅长、法院院长的合体。

直隶总督,实际上是总督直隶地方军政的略称,其秩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综理军民要政。有考核直隶地方之官吏、将弁年绩、升迁降贬之专责,有办理对外交涉事务之权。总督辖有直属部队,叫“督标”。还节制着该地方巡抚、提督、总兵的直属部队。

清晚期,所有的总督,皆兼授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大臣衔。如光绪年间,直隶总督兼授北洋通商大臣。自清康熙起,近250年来,保定一直是直隶省的府治。保定的直隶总督署,是中国唯一一所保存完整的总督衙署。

从以上九门提督和直隶总督的职权来看,虽然都管着京城或京畿直隶,或许因历朝的官秩变动,九门提督和直隶总督,官秩相差不大,但权力职责却相差老远了。直隶总督因掌管京畿地方的特殊性,向来为天下第一督抚。另外,从两者之管控的地域,也可以看出,九门提督只管个京城,直隶总督管京城所在的地区,范围相当于北京、天津两城,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分地区。

从职责上看,九门提督管缉捕、救火、巡逻、防守、断狱等具体的事务,属满清第一中级官员;而直隶总督综理地方军政,节制直隶地方的兵马,掌握本地方文武官员的升迁贬降,并兼理对外事务,属满清第一封疆大吏。李卫、琦善、穆章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名督,都担任过直隶总督职。担任九门提督的名人,只有隆可多一人。

聂士成(1836-1900)清朝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生于清道光年间,武童出身,初随袁甲三攻打捻军。1862年改璃淮军,任把总,镇压太平军、捻军等活动,并升任总兵。1884年,法军侵占台湾基隆,他率师渡海,屡 挫入侵法军。后授太原总兵。

188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率军入朝,败退回国。又在辽东九连城(今丹东西北)虎山抗击敌军,收复连山关,击毙日将富刚三造,晋升为直隶提督。

1899年,所部三十营改为武卫前军,驻守芦台。1900年在天津顽强抗击八国联军,7月9日,率部在天津八里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因寡不敌众,被日军包围,仍与敌激战两小时,终连中数弹,壮烈殉国。

1905年清政府立碑纪念,谥号“忠节”。 在南开区紫金山路与津盐公路交叉口。花岗石砌筑基座,上置碑心,高24米。碑正面刻“聂忠节公殉难处”,两侧立柱上刻“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忍作怒涛飞海上;精诚留碧血,看今日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额为“生气凛然”。1984年复立时,碑文仅留“聂忠节公殉难处”七字。

公元2000年是著名爱国将领聂士成为国捐躯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天津市政府近日在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个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

聂士成碑记

聂公讳士成 生于1836年 殉于1900年 字功亭 安徽合肥人 1862年以武童投效淮军 累迁至记名提督 太原镇总兵 直隶提督 1884年 中法之战 公慷慨请缨保卫台湾 屡挫入侵法军 1893年驻芦台 复请行 巡防东北三省 历程两万余里 图其山川 要隘 著有东游记程 缕陈防俄之要略 1894年中日之战奉命入朝扼摩天岭 克连山关收草河口 击毙日将富刚三造 卧雪餐风 倍尝艰险 卓著战功 威震中外 既而还驻芦台 创立武卫军并为统帅 公为官清廉 治军严整 所部秋毫无犯 曾数次上书 吁请加强海防 1900年初 公率部于津八里台抗击八国联军 喋血八昼夜 身负数伤 仍挥刀督战 不幸炮弹穿胸殉国 公赫赫勋劳 凛凛正气 足与诸民族英雄相将昭日月泣鬼神 为世人所缅怀 敕斯碑记 以慰忠魂

公元 二零零零年四月天津市人民政府 立

米新华撰文 刘炳森书丹

天津陷落前的决战

2002年7月9日——《北京青年报》

1900年夏,大清国北方重要门户大沽口海岸炮台陷落。外国联军登陆后,直逼清廷直隶总督府所在地——天津。

■虽然一直为大清国殊死作战,圣旨却让聂士成“戴罪立功”

天津租界,一个叫做紫竹林的地方。1900年6月,当义和团切断了紫竹林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后,洋人才意识到,无论联军有多少人登陆,这里终究是中国的领土。此刻,在他们周围,密集地围绕着数不清的想把他们杀死的义和团,他们感到了在劫难逃的绝望。然而,6月23日晚,从大沽口方向紧急增援而来的近7000名联军,冲破了清军和义和团的数道阻击线,到达了紫竹林租界。联军在租界里制定了反攻计划:出击,将战斗引向租界之外,打击清军最精锐的陆军,以保证最后占领天津城。

天津前线,清军最精锐的陆军是武卫前军聂士成部。

聂士成出生于安徽合肥。其母70岁时仍能和乡里青年一起练武。在烈性母亲的鼓动下,聂士成离家行武。他在李鸿章创建的淮军中成长,打起仗来生死不顾,勇猛异常。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他的部队在辽东大高岭阻击日军,坚持10昼夜不言退,是清军中惟一打胜仗的部队。战后,聂士成由总兵升为直隶提督。

1900年4月,聂士成奉清廷之命围剿义和团。到了6月,又奉清廷之命与义和团一起和洋人作战。这时,聂士成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他已经成为一个被朝廷不断指责、官员蓄意革除、义和团最为痛恨以及洋人最想消灭的人。一切都源于他对义和团的态度。作为一个多次与洋人交过手的将领,聂士成知道大清国不具备与列强抗衡的力量,而如果国内再动荡频起,只能令国家不可避免地衰弱下去。因此,从义和团兴起的那一天起,聂士成始终认为义和团不可能“灭洋扶清”,救国于危。他亲自观看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表演,当场揭穿了农民们的把戏:先装枪弹,再装火药,发火之后,火药在前,只见烟火喷出,枪弹不是被火药推出的而是带出的,所以伤不了人。聂士成当场杀了那个搞骗术的农民。于是,当清廷为了对抗洋人而宣布义和团为“义民”时,义和团向清廷提出的惟一条件是:杀聂士成。朝廷里反对洋人的大员纷纷支持。而慈禧深知国家打仗无论如何还得靠聂士成这样的将领,因此下达的懿旨是让聂士成“戴罪立功”。

此时,聂士成部据守着天津西一个叫做八里台的地方,这个简陋的地方不久之后将因为他而载入中国近代史。

■聂士成战至全身破碎,德军将他的尸体裹好交还给清军

1900年7月9日凌晨5时,联军与清军在八里台的决战开始了。

聂士成部5500人的正面是6000多人的联军;背后,是步步逼近的500名日军。当联军的第一发炮弹在八里台炸响时,聂士成走出军帐,低声说:“弟兄们,开始了。”部下说:“请求增援吧!”聂士成说:“清军无援可增,准备打吧。”

八里台阵地前有一座小桥,聂士成骑马立于桥边。主帅前沿督战,聂军无人敢退。当联军冲上小桥时,聂军官兵跃出射击阵地,与联军扭打成一团,双方直杀得将桥下的河水染红。两个小时后,聂军显出了支持不住的迹象。联军的炮弹打来,聂士成依然一动不动。部下喊:“军门,躲躲!”聂士成纵马向前,吼了一声:“跟我杀!”

这时,有人飞报聂士成,说义和团抄了他的家,抓走了他的老母。聂士成停顿了一下,然后拍马而去。官兵们知道,聂军门决定死了。

管带宋占标跟随聂士成多年,他上前拉住聂士成的马嚼环,大哭:“军门,不能去啊!”前沿上的聂军官兵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听见聂士成平静地说:“孩子,你不懂。”宋占标拉住聂士成的马死活不松手,聂士成大喊了一声,挥刀向宋占标的手腕砍去。

天大亮了,八里台阵地正面的德军指挥官库克认出了聂士成,因为他曾在聂军中当过骑兵教练。库克派士兵充当军使,要求聂军投降。但是遭到了拒绝。据说库克得到的回答是,他这个“懂中国话”的德国人从来没有明白过的一个中国字:屌!库克随即命令所有的火器一齐开火。他知道,不把聂士成打死,八里台的战斗永远结束不了。

炮弹和子弹跟随着聂士成的战马,在混战中形成一个烟火的核心。一匹战马倒下,聂士成再换乘另一匹。他一连换乘了四匹战马,两条腿先后被打断,在马上摇摇晃晃的。接着,一块弹片划开了他的腹部,肠子从那里流了出来。但聂士成依然没有从马上跌下来。这时候,联军占领了小桥,聂士成带领官兵向小桥冲击。一发子弹从聂士成的嘴里打进去,从后脑穿了出来,又一发子弹射穿了他的前胸,最后的那发子弹击中了聂士成的太阳穴。聂士成轰然栽下马来,滚落在阵地上。

■军门已死,聂军撤退,八里台失守

库克跑向阵地,扯来一条红毯子,盖在聂士成破碎的身体上。他命令德军士兵把聂士成的遗体交还给清军。

大清国直隶总督裕禄上奏朝廷,请求赐给聂士成抚恤。慈禧下旨为:聂士成“误国丧身,实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聂士成的灵柩被运回安徽,他终于可以和他刚烈的老母团聚了。

■天津城的城墙虽然被炸开,俘虏的神情却吓坏了洋人

八里台失守后,联军向天津城发起了总攻。

双方的兵力是:联军17130人,火炮42门;清军12000人,火炮39门。在朝廷已对外宣战的情况下,在本土作战的情况下,大清国对天津城的防守竟然在兵力和火力上让仓促登陆的联军占了优势。

13日晚,日军首先向城墙逼近,两个巨大的火药桶被滚到城墙下,日军点燃了导火索。清军守军一齐开火,导火索不断被打灭,但又不断地被日军点燃。最后,一个日军士兵高举着一支火把冲上来,火药桶终于被引爆了。天津城墙在巨大的爆炸声中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联军蜂拥而入。

天津城内的巷战持续了很长时间,每一条街道都发生过清军和义和团的阻击。联军最后使用了毒气炮,令天津军民的死亡惨不忍睹——“华兵倚墙立,持枪欲开放状,近视之亦为毒炮熏毙。”毒气炮的使用为英军所为。此前,这种违反国际公约的武器,英军仅在非洲殖民战争中使用过一次。

一天一夜之后,整个天津城沉寂下来。

无论怎样评价1900年天津城的失守,无论怎样抨击清廷的昏聩、愚昧和清军战斗力的低下,历史必须承认的是,在与外来列强战斗的时刻,清军始终是抵抗的主力,清军士兵是英勇的。这些农民子弟虽然不知道皇宫里的政治内幕,也曾为军饷的迟发而对朝廷起过怨心,但是,当面对异国入侵者的时候,当捍卫国家的战斗打响的时候,他们表现的是这个民族最血性的一面,他们承担了整个大清国所需要的最大的牺牲。即使是受伤被俘之后,他们的神情依然凛然不屈。当年,英国的随军记者记下了“让他们一辈子也忘不掉”的一幕情景:一个可怕的带有挑战表情的清军正盯着我的面孔。他的双手被绑在后面——因为他是一个俘虏——他的衣服破碎了,在胸口中央露出伤痕,是大刀和刺刀砍伤的。因为血流如注,他的上衣和裤子全都被血浸湿了。但是他没有一声痛苦的呻吟。他无言地端坐着,泰然自若的脸上显出自豪和蔑视交织在一起的可怕的表情。

天津城陷落的时间是:1900年7月14日——大清国向各国宣战的第23天。

一共29个 分别是

清朝九门提督‎► 清朝四川提督► 清朝安徽提督‎ ► 清朝安徽水师提督‎► 清朝宁夏提督► 清朝山西提督‎ ► 清朝广东提督►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 清朝广东陆路提督‎ ► 清朝广西提督‎► 清朝新疆提督► 清朝江北提督‎► 清朝江南提督► 清朝江西提督‎► 清朝河南提督‎ ► 清朝浙江提督‎► 清朝凉州提督► 清朝湖北提督‎ ► 清朝湖南提督‎► 清朝湖广提督‎ ► 清朝甘肃提督‎ ► 清朝直隶提督► 清朝福建提督‎► 清朝福建水师提督‎► 清朝福建陆路提督‎ ► 清朝贵州提督► 清朝陕西提督‎► 清朝云南提督► 清朝山东提督

直隶总督和两广总督,北洋大臣谁大?各属几品官位?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阀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 北洋通商大臣,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 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五口通商大臣,负责处理对外通商(包括外交)事务。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开始是专职,首任大臣是崇厚。同治九年(1870年)改三口通商大臣为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担任过北洋大臣的有李鸿章、王文韶、荣禄、袁世凯等。 两广总督,清朝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始设于中国明朝时期,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包括今海南省)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南洋通商大臣,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4年,为应付对外通商(也包括外交事务),清朝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机构,由两广总督特加钦差大臣头衔兼任。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3月),五口通商大臣衙门移驻上海,划归总理衙门管辖。最初南洋大臣为专职,薛焕任职,后由两江总督兼任,驻地从上海移到南京。历任南洋通商大臣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张之洞、刘坤一、端方等人。

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衔

直隶总督相当于河北省省长兼北京市市长兼天津市市长。。

两江总督相哗于安徽省省长兼江苏省省长兼江西省省长

直隶总督是几品啊?

清朝直隶总督是加衔总督所以是从一品,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这就不难看出浙江事实上是归闽浙总督管的。新华通字典中说两江总督管辖的是: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如果不是加衔总督的话俯是正二品,其它总督管辖的地方应该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级

总督是明清时期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官职名称。一般来说总督偏向于军事方面,巡抚偏向民政。但并不是绝对这样,紧急时刻,巡抚要听命于总督。

明朝时期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后改称京师,永乐初年复改南京。在今南京市),以应天府等府为直隶。永乐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清朝初年以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省,辖境依旧。雍正、乾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归直隶省,辖境逐渐扩大。1914年划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1928年改省名为河北省。

直隶省为清朝单省设总督的行政区之一,行政中心设在保定。

直隶总督即相当于现在 司令兼省委书记。

关于大学士:

宋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贤政殿大学士,用以优礼前任宰执。

明洪武十五年(1382),仿宋制,置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以辅太子,备顾问。明成祖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预务自此始,称为内阁,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实权,号称辅臣。大学士中必有一位资历最深、名望最重,称之首辅。明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及第、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诰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孔贞运顿首拜撰”。

清初,置内三院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置中和、保和、文华、武英诸殿与东阁、文渊阁大学士。嗣一度复内三院旧制。雍正九年(1731),置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定制,置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官衔以保和、文华、武英三殿及体仁、文渊、东阁三阁为称,其中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清大学士官阶:三殿三阁(保和殿 武英殿 文华殿 体仁阁 文渊阁 东阁)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为文臣最高级,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清初有议政处制其权力,雍正年间置军机处后,其职权被取代,但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以示尊崇。

保和殿大学士一般授予有“太子太保”头衔之人如乾隆年间军机首辅傅恒;武英殿大学士一般授予出兵放马担任过一方军事统帅之人如乾隆朝阿桂、福康安;文华殿大学士一般授予政治出色之人如乾隆朝尹继善、和珅。

武英殿大学士应是担任过大军区司令的中央军委委员或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员。

据此,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应相当于今日中央军委委员、 司令、河北省委书记这一角色。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啊。

总督是什么官职?

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总督这个职位。总督: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由来总督,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正统六年(1441)正月,明廷用兵麓川(今云南陇川西南),兵部尚书王骥主其事,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有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名,各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至地方安抚军民,或主管兵事,事毕覆命,名义或称巡抚,或称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往来不便,乃定为都御史巡抚兼提督军务等名称(详见“巡抚”)。所辖多重者加总督。专务总督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地方总督多因防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正统六年(1441)正月,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正统末至景泰初,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 明代 正统末至景泰初,除于谦、王骥先后以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京师、南京军务外,地方亦多派总 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但终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其中比较重要的总督有: 弘治十年(1497)置,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简称“三边总督” 弘治十年(1497)置,总督四川、陕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一员, 正德八年(1510)置: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宣大总督” 嘉靖二十九年置: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蓟辽总督” 嘉靖三十三年(1550)置:总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军务一员,简称“浙直总督”,等等。 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以尚书、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衔。专务总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书、侍郎制。 正德十四年,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遂改总督为总制。嘉靖三十年,又以“制”字非臣子所用,复名总督,但习惯上仍尊总督为制台。在明朝政治中,总督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官,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巡抚、总兵官俱听节制,故时人称“文帅第一重任”。 《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荫总督宣大王国桢子之仲、登莱巡抚袁可立子枢、通政使吴用先子 、河南巡抚冯嘉会子映鸾、太常寺卿桂有根子高攀各入监读书。” 清代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在明代政治中,总督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官,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故时人称文帅第一重任。清初总督额数及辖区并不固定,乾隆以后成叮定制,全>>

直隶总督在清朝是什么官?

相当于北京市长加上 司令员

两江总督是几品官??

两江总督是正二品官员

两江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清初江苏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

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

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伐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

清朝直隶仓官是几品大员吗 5分

直隶是一个省,相当于当今河北一带,仓官就是省粮食厅厅长一类,一般属于五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

曾国藩是几品官

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是正一品。

其中总督为正二品,一般兼督察院右督御史衔,加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

武英殿大学士为正一品,清朝的正一品官有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

保和殿大学是为大学士之首,但整个清朝的保和殿大学士只有几人,所以文华殿大学士常列六大学士之首,曾国藩当时可谓位极人臣。

清朝在全国先后设立了九大总督,而其中的直隶总督别具一格,非其他总督可以与之比拟的。那么,直隶总督的权力到底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清朝直隶总督衙门设立在河北省的保定市,直隶总督总管今天津、河北大部以及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具体负责自己辖区的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可谓集军、政、财权于一身。权力滔天,简直就是自己辖区的土皇帝。例如在义和团运动的时候,这些总督们就不听慈禧太后的命令,擅自跟洋人签订协议,搞起了东南互保。

而直隶总督更是别具一格,权力最大。一般总督管理数省,而会在其辖区再设立巡抚,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巡抚有分权与制衡的意味。而直隶总督兼任巡抚,没有分权和掣肘,因此完全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在总督里面就属他的权力最大。

除此之外,由于直隶地处京畿要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拱卫京师。九门提督是皇帝的禁军,负责内卫,而直隶总督就相当于外围守卫,责任重大。因此,直隶总督一职非皇帝的心腹不能胜任。历史上,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重臣都担任过直隶总督,特别是晚清的直隶总督荣禄,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在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清朝直隶总督管辖的地区和职权,我们发现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直隶总督,绝非现在的某一个职位能够与之比拟的。他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济南军区司令与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的省长等职务,这可谓权力滔天。各位,你们说呢?

以上就是关于直隶总督是九大总督之首,权力有多大全部的内容,包括:直隶总督是九大总督之首,权力有多大、爱国将领聂士成的资料谁介绍下、直隶总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96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