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二》(5):无违于礼的孝道

《论语·为政第二》(5):无违于礼的孝道,第1张

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孟懿子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就好。”之后,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樊迟说:“孟孙氏请教我孝道,我告诉他‘不要违背’。”樊迟就问:“老师是说不要违背什么呢?”孔子就说:“父母在世,侍奉时不要违背礼;父母去世,葬礼不要违背礼的规定,祭礼也不能违背礼的规定。”

我的理解

此章从字面意思,也好懂。不过我们多思考一步,为什么讲“孝道”的一章,要放在为政篇?

凡熟悉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都知道中国很强调以孝治国。认为推行孝道,是政治上教化民众和维持政局稳定的手段。

此种看法对也不对。

对的是,孝确实是中国文化的特有属性。

不对的是,以孝治国在元朝以后,尤其是清朝便被扭曲。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孝”,和元朝以前的“孝”,未必是一回事。至于元、清两朝为什么极力推崇孝道,在此不做赘述。

《为政第二》,从题目上来说,本篇应该是讲政治,自然此处“孟懿子问孝”,一定和政治有关。《学而第一》中,有子已说过,为人孝悌,则少有犯上者,更不用提以下作乱者,这可看做“孝”与“政治”的联系之一。

《孝经·开宗篇》,孔子告诉曾子,古代的圣君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孔子之后,向曾子讲述了天子、诸侯、大夫及士、庶民,不同身份的不同孝道。

孟懿子何许人?乃是孟禧子之子,把持鲁国政治的三大家族之一。孟禧子因曾不知礼,在其他国家面前丢了鲁国的脸,去世前特意嘱咐儿子到孔子处学礼。可说,孟禧子既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的上司。

按理,孟禧子应该是“大夫”。可从其父孟禧子开始,到他这一代,皆有出格的行为,把持了鲁国的朝政不说,常有不合礼仪制度活动在自己举行。

孔子告诉孟懿子,孝就是不要违背礼。一方面既是正面告知“孝道”,同时也是侧面在批评孟懿子的家族,不要有违背礼仪的行为与心思。

若孟懿子果真孝顺,自然该明白孔子说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什么意思。

作为儿子,孟懿子有义务纠正父亲犯过的错。《孝经》也说:“如果做父母的,有一个直言不讳,敢于劝谏的儿子。那么,父母就不会身陷不合道义的窘局。”此为“生,事之以礼”的含义。

《中庸》曰:“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葬礼应该用大夫的标准,祭祀则用士的标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而孔子说“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在规劝孟懿子,即便你父亲已经去世,但你还是应该遵守礼仪。

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因个人私欲的膨胀,便会带来动乱。鲁国的三家,便是私欲膨胀,以大夫的身份,享受了诸侯的待遇,这便是鲁国霍乱的根本。而且,这样对三家也没有好处。三家违背礼仪,三家之下,自然有样学样,同样违背礼仪。如此,三家之患,便在萧墙之内。

一人违背礼,便带来了大的动乱,所以作为从政者,不可以轻视。自己的行为,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能人人如此,便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能天下安定。

孔子借孟懿子问孝之机,侧面点拨孟懿子,也算是良苦用心。

另,特别提出!!!

孔子此处说, 孝是不要违背礼仪的标准,不是不违背父母的意愿 。孔子的意思是,行孝道,是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不因人废礼。千万不要说,孝道就是一切听父母的,不要让父母伤心难过。

首先,孔子并不认为一切遵从父母的意愿就是孝道,因为父母可能是错的。现代人有个观念,说什么“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可不是孔子的意思。

做子女的要有是非观,父母不对,子女要和颜悦色的劝告,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照做。这是愚孝,不是孔子说的无违之孝。

读《论语》,一定要真去想孔子说的是什么,不要尽情的自我发挥。读《论语》,也最怕遇见道德婊,孔子说一,他们偏要做到二。孔子说正式场合要庄重,他们偏偏上个厕所都要西装打领。好像是特别诚心,其实不过是标榜自己是个圣人。

诚实一点,也老实一点,不要急着做孔子的舔狗。一来孔子不需要,二来道德婊很令人反感,反而让人厌恶了孔子。

道德绑架我觉得就是在对方没有做错什么的前提下,人为的安上一个违背道德观念的帽子!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常见!小到排队让座的小事,大到死亡赔偿,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都不能缺少道德。

但是,生活中的道德,也不是谁声高,谁力量大,或是谁老谁小就可以占尽便宜的!每一个人必须要了解道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约束才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生活中分辨出来,哪一种行为是道德绑架,哪一种行为是自己违背了道德!自己该如何去做,如何去应对!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代表着社会的公序良俗,表达人们对美好情操的向往,为什么现在社会“道德绑架”越来越严重?还是说到“让座”问题,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的确有年轻人在公交车上没有去给老年人让座,受到乘客的谴责,被逼着让座。在公交车上向老弱病残让座是是需要基于道德的自觉,“让座是情分,”如果用舆论谴责的方式强迫别人让座,就是妥妥的道德绑架。

现在这种现象很多,生活中处处存在道德婊。以为你好或者倚老卖老,要求你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稍有违逆,你就是“不道德”。遇到道德绑架,我们依然要做自己。如公交车让座,你不让是本分,让是情分。让那是你尊老爱幼,素质高,但谁也没有义务给别人让座,不让也不代表你不道德。公交座位,就应该是先到先得。其实,有些老人并不需要那个座位,不能因为你年龄大就让给你,但我们有义务让给需要的人。火车动车更是如此,一人一票,座位都是固定的,不存在让不让,别人也没义务和你换座。在面对道德绑架时,做自我最重要,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鱼诞生在水里,人诞生在道里,切莫以“道德绑架”放松道德自律。道德绑架不应该成为某些人“失去道德自律,丢掉道德底线”的借口,作为群众要正确分辨事情原委,不能成为“道德绑架的帮凶”!

以上就是关于《论语·为政第二》(5):无违于礼的孝道全部的内容,包括:《论语·为政第二》(5):无违于礼的孝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道德绑架,那我们该不该拒绝道德绑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86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