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有什么特点

滑坡有什么特点,第1张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前兆特征:( 1 )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 2 ) 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错,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小型坍滑现象; ( 3 )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晌.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 ( 4 )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并(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 5 )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变态,树林枯萎或斜歪等现象; ( 6 )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立位移量 .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导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滑坡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滑坡的分类清楚了,才可以更好地治理滑坡。那么,滑坡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滑坡的产生条件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滑坡的形成条件

一、滑坡发育的岩土条件

有些地层是很易发生滑坡和经常发生滑坡的,这些地层分布区内的滑坡往往成群出现;与此相应,一个滑坡广布的区域内,一定可以发现发生滑坡与某些地层密切相关。

通常把这类地层称为“易滑地层”。事实上这些地层不仅本身容易发生滑坡,而且它们的风化碎屑产物也极易滑动,甚至覆盖在它们之上的外来堆积层也容易沿着这些基岩面或风化碎屑产物顶面发生滑动。

常见的易滑地层有黄土、红黏土、昔格达组地层、泥岩及砂页岩互层、煤系地层、千枚岩及板岩地层等。

二、发育滑坡的地质构造条件

土体或岩体要发生滑动,首先必须与其周围的土体或岩体分离。滑坡的滑动面一般总是首先沿着岩(土)体中的软弱结构面、 潜在的软弱面和薄弱带发展而来的。可以发展成为滑动面的主要软弱结构面有:

不同岩性的堆积层界面、覆盖层与基岩的界面、缓倾的岩层层理面、软弱夹层面、被泥质及黏土充填的层理与裂隙面、缓倾的大型节理面、某些断层面及断层泥形成的界面等。

三、滑坡发育的地形条件

凡是有斜坡的地方就有可能产生滑坡,滑坡发生的有利地形是山区。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有利于发生滑坡。据统计,坡度大于100、小于450的斜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当斜坡上的易滑地层为软弱结构面所切割,与周围岩(土)体的连接减弱或分离时,斜坡前方的空间就使控制坡体滑移的软弱结构面暴露并使坡体得以剪出,这样的临空面称为有效临空面。

否则,即使存在临空面,但没有暴露出软弱结构面或坡体无法剪出,也就不可能成为滑坡的有效临空面,也就不可能发生滑坡。这样的临空面称为一般临空面。

滑坡的形成过程

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①蠕动变形阶段或滑坡孕育阶段。斜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缓慢、匀速、持续的微量变形,并伴有局部拉张成剪切破坏,地表可见后缘出现拉裂缝并加宽加深,两侧翼出现断续剪切裂缝。②急剧变形阶段。随着断续破裂(坏)面的发展和相互连通,岩(土)体的强度不断降低,岩(土)体变形速率不断加大,后缘拉裂面不断加深和展宽,前缘隆起,有时伴有鼓张裂缝,变形量也急剧加大。③滑动阶段。当滑动面完全贯通,阻滑力显著降低,滑动面以上的岩(土)体即沿滑动面滑出。④逐渐稳定阶段。随着滑动能量的耗失,滑动速度逐渐降低,直至最后停止滑动,达到新的平衡。以上4个阶段是一个滑坡发展的典型过程,实际发生的滑坡中,4个阶段并不总是十分完备和典型。由于岩(土)体和滑动面的性质、促滑力的大小、运动方式、滑移体所具有的位能大小等不同,滑坡各阶段的表现形式及过程长短也有很大的差异。

滑坡强度的影响因素

1、地形

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2、岩性

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质构造

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诱发因素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滑坡发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滑坡发生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斜坡地层的岩石性质、斜坡的地质构造和内部结构;外在因素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动、人工切坡或加载以及震动等促进斜坡丧失稳定性等因素。人类的活动,如修建铁路、公路、桥梁,开挖隧道以及修筑水坝、水库蓄水等,均可促使滑坡的发生。另外,地震也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生滑坡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但有时,滑坡会因为这两种原因的联合作用而产生或加剧。

●自然发生的滑坡

这种类型包含三种可以单独或者复合诱发滑坡的主要机制:①水;②地震活动;③火山活动。这些机制的影响程度变化很大,主要取决于边坡的坡度、地形地貌条件、土质类型、下覆地质条件以及在可能受影响地区是否有居民和建筑。滑坡的影响将在本章第5节中作更详细的讨论。

滑坡发生和水

边坡饱和是滑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边坡的饱和过程可能在集中降雨、融雪,地下水位变化和沿海岸线、土坝、湖岸、水库、运河和河流的地表水位变化时出现。滑坡和洪水常紧密联系,因为两者都与降雨、地表径流和坡体的饱和有关。洪水可以通过淘蚀溪流和河流的岸坡,形成的面流又使得边坡坡体饱和而导致滑坡。另外,发生在相对比较小的陡峻溪谷中的泥石流和泥流,常常被误认为是洪水;事实上,这两种事件经常在同一地区同时发生。同时,滑坡常会引起洪水,当滑坡体物质堵塞河道和其他水路时,导致大量水体在滑坡坝后蓄积而造成上游地区被淹没。而一旦滑坡坝溃决,将会导致下游地区遭受洪水。此外,滑坡物质总是增加正常溪流中的泥石成分,从而导致溪流堵塞和改道,为洪水的形成创造条件。滑坡也会诱发巨浪,水库大坝坝顶越流,以及减小水库库容。森林野火发生后的陡峭边坡,由于燃烧和植被破坏的影响,常常成为滑坡易发地区。主要原因是,燃烧会引起边坡表土化学成分的变化,加上降雨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边坡饱和过程更会促进这种变化。在被燃烧过的边坡,泥石流是最常见的滑坡类型(请参见“12滑坡基本类型”中关于泥石流的有关描述和照片)。当然,造成森林野火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或人为的。图126显示了一毁灭性的滑坡,最初可能由降雨诱发,而水管的漏水增加了进入滑坡体的水量,而使滑坡造成的破坏更加严重。

图126 1985年发生在波多黎各自由邦的Mameyes滑坡(The Mameyes,Puerto Rico,landslide,1985)。该滑坡摧毁了120间房屋,并造成至少129人死亡。这场灾难性滑坡发生的原因是强热带风暴产生的超强度降雨。人口高密度地区的下水道漏水导致的地表土层饱和,以及滑坡顶部的自来水管漏水也对滑坡的发生产生影响(照片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Randall Jibson)

滑坡发生和地震活动

图127 2004年日本新潟县中越地震诱发的滑坡导致了建于人工回填土上的房屋的损坏(Earthquake induced landslide damage to a house built on artificial fil,after the 2004 Nigata Prefecture earthquake in Japan)(照片来源:日本京都大学,釜井俊孝)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许多滑坡频发的山区,也经历过中等程度以上的地震活动。由于地震的震动作用,以及震动作用导致的液化现象,或者震动导致的土层剪胀,可能使水更容易渗透到坡体内(震动作用导致的残余孔隙水压力也很重要)等原因,在高陡边坡处的地震作用,将增加滑坡发生的可能性。例如,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大地震使其大范围形成了滑坡和其他形式的破坏,是地震引起的经济损失中的最大部分。在北美的其他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的Puget Sound地区和加拿大东部的StLawrence低地,由于中大地震的影响,都遭受了滑坡、侧向流动和其他类型的边坡破坏。地震地面震动引起的岩石或岩组的松弛也可导致岩崩和岩石的倾倒破坏。图127为地震诱发的滑坡造成的破坏的照片。地震震动引起的高陡边坡破坏,堵塞山区溪流和河谷而形成堰塞湖,也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这些滑坡坝常常部分或完全堵塞水流,形成堰塞湖,淹没上游地区。而且这些滑坡坝又往往很不稳定,在侵蚀作用下,迅速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灾难性破坏。滑坡坝破坏后,堰塞湖水突然下泻形成洪水,可能对下游地区造成巨大损失。

滑坡发生和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导致的滑坡常代表最具杀伤力的滑坡类型。火山熔岩可以迅速融化冰雪,形成岩石、土、灰和水沿陡峭的火山边坡向下加速运动,毁灭沿途的所有一切。这些火山泥石流(也称为Lahar,火山泥流)在离开其火山发源地后,仍能长距离运动,造成火山周围平坦地区生命财产的损失。在许多情况下,火山堆积物都很年轻、未固结、多存在地质上的软弱结构面,容易产生溃曲和导致岩质滑坡和碎屑流。许多火山成因的岛屿,其周边都遭受过周期性的破坏(起因于火山表层弱固结的堆积物)。岩石和土体滑入海洋和其他如海子的水体中,形成水下滑坡。由于对水体的迅速置换,水下滑坡常引起灾难性海啸,不仅对局部造成危害,而且可能在长距离移动后,对沿途地区和所到达地区造成危害。图128显示了发生在某火山一侧的滑坡破坏,以及对所经过地区的毁灭状况。

图128 1998年10月30日,在中美洲尼加拉瓜Casita火山的一侧发生了破坏(The side of Casita Volcano in Nicaragua,Centra I America,collapsed on October 30,1998)。当天飓风Mitch穿越中美洲,并产生峰值雨量。这场火山泥流横扫了El Porvenir和Rolando Rodriguez两个城镇,造成了至少2,000人丧生(照片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KMSmith)

●人类活动引起的滑坡

人口增长导致了对土地的开发,形成新的城镇和城市,也导致了滑坡的发生。对排水方式的改变和对植被的破坏等是最常见的诱发滑坡的人为因素。其他的诱发滑坡的实例包括切坡使边坡过陡,在边坡顶部加载使其超过土体或岩体的剪切强度。然而,滑坡也可能由于诸如灌溉、水库排水或蓄水、水管渗漏、不合理地开挖或削坡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在滑坡易于发生的地区进行新的建设活动时,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首先确定场地的边坡破坏危险性,进行适当的滑坡危险性分区,然后采取适当的工程手段(例如削坡、开挖),减缓滑坡发生危险性。

请参阅附录A,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有关滑坡的诱发机制。

以上就是关于滑坡有什么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滑坡有什么特点、滑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的产生条件、滑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84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