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代,净土成就"是什么意思那正法和像法时代呢

"末法时代,净土成就"是什么意思那正法和像法时代呢,第1张

世尊将佛法住世分为三个时代,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和末法时代。正法时代众生根器深厚,主要以持戒成就;像法时代,众生任然有福,主要以禅定成就;末法时代,众生根器浅薄,智慧定力都很欠缺,持戒和禅定无法获得大成就,这时净土法门则是佛教给我们成就正觉的最好方式。这就是‘末法时代,净土成就’的含义。修持净土法门就是要我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对我们有三点要求: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2、受持三皈、具足十戒、不犯威仪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读大乘、劝进行者。 阿弥陀佛

(第七十四段)净土宗三流分化

净土宗在中国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中,始于东晋时期,由慧远大师在东林寺结莲社,莲社有明确的纲要,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从这里算起,净土宗是在几大宗派中最先创宗的,而在末法末期又是最后灭的一个法门,是实至名归,体系最庞大的普度众生法,受到其他所有宗派的遵从推广。

净土宗传承至今,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在近二千年的历史中,对弘扬净土法门作出重大贡献,至目前为止,共有十三人,被尊为十三代祖师。另有两位大师即昙鸾和道绰,对净土法门的影响和贡献,也非常之大,善导大师都曾在二位大师座下受法,所以,这次在介绍十三代祖师时,将二位大师按时间顺序排在了慧远祖师的后面,共计十三代祖师、两位大师,他们分别是以上介绍的:

始祖慧远、大师昙鸾、大师道绰、二祖善导、三祖承远、四祖法照、五祖少康、六祖永明、七祖省常、八祖莲池、九祖蕅益、十祖行策、十一祖实贤、十二祖际醒、十三祖印光。

回顾佛法进入中国,自开宗立派以来,宗与宗之间、派与派之间、法门与法门之间、派内见解之间,一直都有高低之争,现在有一种说法,说善导大师是纯正的净土思想,其他祖师的净土思想是不纯正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大师们即便有不同的说法,也只是对机而言的方便法,这些法都犹如百川归海一样,虽然百川来处不同,但最终都归入大海;佛法也是如此,虽有不同说法,但最后都归于净土。

历史是发展的,佛法的教相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善导之后,净土宗分化为三流,这三流是人为的划分,也可说成是时代的要求,因为念佛法门并非单一,人们的思想也是多样化的,有些人喜欢简单的修法,比如念佛号就行了;而有些人却喜欢难度高见效快的修法,比如禅净双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于是在善导之后的净土宗内部就出现了三个流派,即:

1、少康流:少康是净宗第五代祖师,他的特点是抛开其他法门,依信愿行,专称佛名,不论在何时何地,只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念相续,不间断、不夹杂,这样到临终时,就能蒙佛接引,往生到极乐世界。追随这种教法的名少康流。

2、慧远流:慧远是净土宗初祖,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他的特点是重悟解,就是在念佛的同时去参悟自性,在自性中念佛,由此而证入念佛三昧,亲见极乐胜景及西方三圣、海众菩萨等,这样到临终时,就能蒙佛接引,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品味决定在上三品。这种修法难度要大一些,追随这种教法的名慧远流、

3、慈愍流:慈愍全称慈愍慧日,是净土宗第三代祖师承远的老师,他的特点是“教、禅、戒、净”兼修,他教念佛法门时说:“圣教所说正禅定者,制心一处,念念相续;离于昏掉,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须策勤念佛、诵经、礼拜、行道;懂教理者还应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万行无废;所修行业,尽皆回向往生西方净土。”

这种修法以戒律为基础,兼修教下、禅宗、净土,像禅净合一的修法,更像杂修法,就是将所修的一切善法都回向给极乐世界以求得往生。照这样修,可速得禅定、解脱、神通、圣果、自在;就一定能往生弥陀净土,而且往生品位很高。这种修法难度要大一些,追随这种教法的名慈愍流。

以上所说三流都从不同层面地反映了善导大师的思想,而且三流的划分也只是应机的差别,并无实质性高下,关键是看自己适应那种修法,适应专称佛名者,可多了解少康大师的教学方法;有禅定基础的,可多了解慧远大师的念佛三昧法;兼修教下、宗门,律法而回向西方净土的,可多了解慈愍大师的教学风格。

这三种念佛法,都与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一致的,都如同甘露,可令不同根性的人,得到属于自己的甜蜜。哪有什么纯正与不纯正之分!所以,学法之人,当一心专念,别为一些无益的纷争而耽误了自己往生的正事。

佛学界中一些有学之士认为:“唐朝中期之前,学习佛教的多是社会上流人士,而昙鸾、道绰和善导开创出的持名念佛,以其简便易行的修持方法,打开了通往民间的大门,奠定了民间佛教的信仰格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唐武宗灭佛后,不少宗派一蹶不振甚至消亡,但净土宗却呈现出了劫后余生,欣欣向荣的强大生命力,宋代开始的禅净合流,带动了天台、华严、法相和律宗同归净土。

明清以后,净土宗更是一枝独秀,成为中国民众宗教信仰的中心。”一句“阿弥陀佛”、熄灭了人间多少仇与怨;一句“阿弥陀佛”、带给了人们多少真与善;一句“阿弥陀佛”、给人们带来了又何止是无限的希望!

净土宗的核心思想不像其它宗派那样复杂,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叹。这是净土宗历劫不衰,辉煌依旧的根本所在,也是法由人兴的见证。

由于净土法门早已普及并深入人心,以上仅简单地介绍了各位祖师的行证及弘法事迹,供念佛人参阅。净土宗最深入、最全面的行门,在《观无量寿经》里,里面所说的十六观,每一观都是净土之法、成佛之道。

净土法门摄机最广,正如印光大师所说:“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易修易成、即圆即顿,是殊胜超绝、不可思议的大乘法门,在“经、律、论”三藏经典中,只有在《华严经》中<随好光明功德品>里,讲到阿鼻地狱里的众生,一因夙根成熟,只要蒙受佛光即可顿超极苦。在《观无量寿经》中,下品下生是允许犯五逆十恶、罪大恶极之人,能于急迫危难之时,一念而脱离极苦,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这是一切教典上所没有谈及过的,可见其殊胜非常,实为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愿力,非但凡夫小机的人不能测度,就是小乘罗汉和二乘辟支佛,也不能测知。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只要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一声,即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有人以净念相继,长时无间地念诵,就一定会往生弥陀佛国,而且品位不低。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一切念佛的众生,完全摄取不舍,只是众生未开天眼,不能知见而已,但念佛人到命终时,意根、命根齐断,前念不生、后念未起,刹那之间,阿弥陀佛现于当前,即蒙佛接引,顿断生死、超离三界。

这问题,有好几个层面的事情,需要详细说明:

1想求一个好工作,这是人之常情。通过修行地藏法门,可以对于促进实现愿望,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地藏经说:“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

2但究竟如何修地藏法门,才可以真的实现愿望呢?这一定要符合经典。

如果没有实现愿望,不要误认为:菩萨不帮忙。

而是要知道:没有实现,是因为不符合经典中的规定。

地藏经的规定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而是恶业男子,或恶业女人。那么,无法实现愿望。

3既然是修行净土,求愿往生。那么,一定必须具备往生的条件:

往生的条件是:

1信(具体包括6个方面,不能缺少)。

2愿(具体包括2个方面,不能缺少)。

3行(具体包括2个方面,不能缺少)。

这里要强调的是,“愿”的2个方面是:

1厌离娑婆。2欣往极乐。

其中“厌离娑婆”,非常重要。

如果还想有个好工作,那叫做:“贪恋娑婆”。而不叫做“厌离娑婆”。

虽然想求个好工作,是人之常情。但这对于修行净土宗的人来说,就不是“常情”了。

因为只要还有这个“常情”存在,那么,就绝对不可能往生。(因为不符合往生的条件)。

净土法门,比地藏法门,要高难无数倍。

净土法门,是去极乐世界的。而地藏法门,是去天堂的。

地藏法门的要求是:“善男子,善女人”。

而净土法门的要求是:“信愿行3资粮”。

地藏经,是学佛的基础,只要符合经典中的条件,就可以确保,不堕入3恶道,至少可以去天堂。

而无量寿经,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是直接超越轮回。具体的条件,也当然要更加高难。

对于修行地藏法门的人来说,“想找个好工作”,当然可以。

对于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千万别去想:“找个好工作”。否则,你的修行,完全不及格。

地藏菩萨,法力巨大,可以实现众生的“百千万亿等事”。

难道,阿弥陀佛,就没有这样的法力了吗?

当然不是没有。那么,

为什么地藏经反复说,而无量寿经却只字不谈呢?

因为:无量寿经,是净土法门,是往生极乐世界的。而不是让人去天堂的。

如果还贪恋娑婆世界的事情,那么,就绝对不可能往生了。

一、信愿具足就能往生,不必考校念佛功夫

以信愿二因就能往生的净土关要,告诉我们往生是依靠信愿,所以最开始要注重信心的抉择。

只要有真信切愿,就绝对可以往生,不必考校念佛功夫的深浅、有没有善根福报、是否发了菩提心,也没有必要担心是否造了罪业等,即使造了五逆十恶等罪业,发愿回向也能往生。

因此,善导大师说“不问罪福,不问时节久近”,没有必要去问自己念佛的时节久近,修行时间的长短——是初修者还是老修行,这些都没有必要去讲究,只要有真信切愿,就决定往生,所以信愿二因是往生的关键。

如果信心抉择好了,有真信切愿,就可以决定往生,而不是靠念佛的“行”,即念佛的功夫而往生。善导大师的话给我们透露了最殊胜的念佛关要,也就是这个法门是靠信心成就的,有真信切愿,就能决定往生,没有真信切愿,就不一定往生。这是净土法门最殊胜的真谛,净土宗最殊胜的法要就在这里。

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我们净土宗的大德永明延寿禅师在《四料简》中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净土念佛的人是“万修万人去”,前提就是有信愿,有信愿叫做“有净土”。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解释《四料简》的“有净土”时说,有真信切愿就是“有净土”。如果有真信切愿,就是“万修万人去”,可以决定往生,百分之百往生,没有不定的。印祖《文钞》:“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

所以,能否往生的关键就在信愿上,就看你有没有真信切愿,而不是在你念佛的“行”上。也可以说,能否决定往生并不是在临终的那个时候才知道,而是在平时依靠净土典籍,依靠净土的教理,通过教理的抉择断疑生信,什么时候信心抉择好了,什么时候真信切愿发起来了,这时身体虽在娑婆,却已是极乐国中人,你相当于已经往生,而不是必须等到临终的时候往生,这是净土法门最殊胜之处。

三、念佛人就是“最后有身”的圣者

如果信愿抉择好了,发起了胜解信、决定信,有了真信切愿,你的生死就已经了办,决定可以超越轮回,决定可以了生脱死,现在无非是等着临终的那一刹那而已。

我们可以和经教对应,有了真信切愿的念佛人,虽然现在还没有往生,离临终可能还有一段时间,但实际上,这就像是“最后有身”的一位圣者,或者像佛世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舍利弗、目犍连尊者一样,必然要入无余依涅槃,虽然他们现在还有身体,是一个有余依涅槃,将来必然要进入无余依涅槃,绝对是要了生脱死的。

具备了胜解信也是同样道理,现在哪怕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凡夫,但是,这一世就是最后身,因为往生已得保信,必定超越轮回。

对我们念佛人来说,信心的抉择是最殊胜、最重要的。什么时候信心真正抉择好了,什么时候轮回就决定可以出去,生死就决定可以了脱。可见真信切愿的重要。所以,净土法门是以信心成就的法门。信心抉择好了,信心成就了,你的生死大事也就了脱了,修行也就成就了。

净土法门也是不修而成就的法门,没有必要在念佛的修行功夫上去讲究,完全是依靠信心,依靠对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深信无疑,对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诸佛给我们作的保证深信无疑。因为信心已经决定无疑,没有丝毫的怀疑,他就可以决定往生。关于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再再地深入思维,这对我们念佛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不重信愿,把净土法门当自力法门修,已失净土扼要

净土法门是靠他力往生,若单凭自力,即使是阿罗汉、修菩萨道但未得地的大修行人也都无法往生。即使是精进修持净土法门的行者,如果没有在信愿上抉择、修持而生起胜解信、决定信,那虽然是在修持着重他力的净土法门,想依靠阿弥陀佛愿力往生,但事实上却成了偏重在自力上修持的法门。

虽然想借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往生西方,但是在信愿上没有抉择好,就不能决定往生,不能“万修万人去”。这样的念佛人,往生就主要在念佛“行”上拼命地去讲究,想要念到心清净,要一心不乱等等,给自己附加种种的条件和要求,才能说有往生的把握,如果念佛功夫不够,那么他心底对于自己的往生大事,就会有很多的疑惑。这样本来是易行道,本来是“万修万人去”的净土法门,在这些人手里就成了一种自力的法门,就成了一种难行道。

若信心没有抉择好,甚至将信将疑,也不好说决定不能往生,也有可能往生西方。因为修这个法门的人,有的还是知道要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也会依靠他力,但和信心抉择到位而成就往生的念佛修行人来说,有极大的差别。对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来说,依信心成就而往生,依靠真信切愿生起决定信、胜解信而往生,是一种最殊胜的方式,是捷径中的捷径,易行中的易行,净土的最大关要就在这里。

《印光法师文钞》复朱德大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摘自仁禅法师《净土教言讲记—汉藏净土法筵一滴》

1弘法寺去学的是什么法门的情况如下所示。

2伟大的圣人降诞于古印度的蓝毗尼花园,他就是九界有情的生命依怙——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讲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经过圣弟子们的结集,即为流传于后世卷佚浩繁的三藏圣教。

纵观释迦牟尼佛的一生说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说,但略而言之,无非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两个部分,其中以世间法为方便,以出世间法为指归。佛教东传我国两千余年,诸贤诸祖弘宗演教,无不是施设权实二法,巧逗群机。隋唐之际,以天台宗的建立为始,各佛教宗派纷纷出现于世,各以善巧方便接引群萌。诸宗之中,尤以弥陀净土法门摄机最广,流传为久,直至今日,莲风遍拂,遍地花开。虽然净土法门有横超生死,径向无生的胜异方便,及临终十念,佛自来接的简易平实,但如果不了解净土法门的真实义,恐怕就算是行持精进,也不能与法真实相应,乘弥陀之愿船,往西方之净土。因此,全面的了解净土法门真实义,对学修净土至关重要。下面对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之间的关系,依据佛经祖论,一一剖析,点示净土行者行持中极易忽略之处,避免径路反成迂曲,坦途竟为坎坷。

在曹魏本的《佛说无量寿经》中佛陀对弥勒菩萨说:“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十方世界,最无伦匹。所以者何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从这段经文及接下来佛陀亲自详细的解释中,能够透漏出被传统净土行者对此经忽视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人间佛教。

在这部被尊为“净土大经”的经典中,佛陀不但讲说了弥陀因地大愿及果地的殊胜庄严,同时也提出了我们所生存人类社会种种的不圆满,解决这些不圆满,不仅仅是靠念佛求生净土而已,作为佛弟子,还有责任在往生之前,积极建构和谐美好的人间净土。经中说:“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这是说明,修行净土法门不可独善其心,应该以自身的良善三业,去劝化和转变身边的人,如果每一个修行人都这样做,那么这就是一个“无尽灯”的法门,善法之灯灯灯续焰,人间的净土也就自然成就了。“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这里所说的“佛”如果单纯理解为佛陀,那可能就过于片面,这里更多的是说明佛法所行之处。佛法需要佛子来弘扬,只要每个佛子都积极传播佛陀的教化,这个世界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战事不起,崇尚道德,主动行善,互相尊重的人间净土。

在详陈观修方便的《佛说观无量寿经》中,佛在讲说观法之前,首先宣说净业三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其中的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和奉事师长,是人类基本的道德准则,人类众生都是籍父因母缘而得以出现在这个世间,所以才会有机会听闻佛法,作自他两利的事业。一切世间的知识文化及出世间的佛法道理,都是要仰仗师长传授,所以,师长之恩同样重于泰山,理应恭敬奉事。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孝闻说》中也说“世出世法,皆以孝顺为宗。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名为戒,盖父母生我色身,师僧生我法身,三宝生我慧命,是故咸须孝顺。”

不杀害其它众生的生命,不但是众生平等的一种体现,更多的是培养行者自己的慈悲心,此慈悲心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若人与人之间都能以平等相待、以慈悲相待,人类社会自然就会和谐美好。

修十善业则是人天乘佛法的纲维,也是人间佛教的基本框架。十善业可分为身业、口业和意业三个层面。身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口业即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即不贪、不嗔、不痴。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数不可计数,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就将近六千万人。如果人类不互相杀戮,就不会有如此悲惨的事情发生。钱财物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基本的构成要素,每一众生的财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如果偷人财物,就相当于直接破坏他人的幸福生活。人类的婚姻制度是组成家庭、传嗣后代、稳定社会的重要方法,守持不邪*善行,是维护社会稳定,人际和睦的前提。严守口业,惠人以柔和语、真实语、慈善语,可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身口七支皆以意业为主导,若能谨慎不犯意业上的过愆,则世间的一切善行自然建立。

善导大师于《观经四帖疏》中讲:“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如果说这段文字是观经净业第一福的注脚也未尝不可。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源远流长,不但在中国的净土宗影响极深,也东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净土宗立宗的根本注疏。虽然有些人声称“独依善导”,但是在身口意的三业方面却不谨慎遵守善导大师的教导,虽貌似修行净土,却反过来污染世间,这种人恰是善导大师所痛斥的。应该知道,佛法虽分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但是在修行的阶段,还是不能脱离于世间法而独立修行出世间法。因此,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换一个角度讲,放弃建设人间净土而独求西方极乐净土是不能成立的。佛法不过一个“净”字而已,若在西方极乐世界,则是随其土净则心净,若是在娑婆世界,则是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所以,若求净土,先应净心,若能净心,则可渐转五浊而成人间净土,西方净业也自然会成就。

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虽一生一句佛号持念到底,笃行不移,但是面对一般信众的时候,还是殷殷敦劝广行世善,净化人间。他的人间佛教思想散落于文钞之中,虽然当时的时代距离当今时代已经将近百年,但是针对当今社会上各种负面报道层出不穷、人心躁动不安、功利主义和享乐思想严重、尊权贵而轻道德等普遍现象依然是一味阿伽陀药。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可粗略分为注重因果教育、监狱劝化讲说、倡导家庭教育、敦劝普行世善等四个部分。

因果法则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也是世间事物的基本规律,所以,印光大师不但在文钞中对出世间的修因证果进行详细的陈述,也对世风日下的因果进行深刻剖析,并开出了提倡因果的药方。印光法师认为,宋明理学否认了因果规律,这是当时社会风气恶劣,道德水准低下的主要原因。印光大师在《印光法师文钞·与佛学报馆书》中说到“宋儒若周、程、张、朱等,夙世固有灵根。奈最初所亲近者,皆属直指宗师。于一席话,一公案下,仿佛领会得个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事之意义,实未彻悟自心。遂自以为得,画地自限,不肯前进。良由一向在义路上着脚,绝未曾真参力究也。且见宗家法法头头,指归向上。因此纵看经教,亦作宗意解会,谓佛法但止如此而已。而因果罪福之实事实理,亦皆以指归向上之意见领会。遂致瞒昧自心,拨无因果。攘人之物,以为家宝。拾佛法之遗余,扶儒教之门墙。又恐后生高推释氏,因巧设方法,作盗铃计。横造谤议,陈其祸害。关闭后生,永不能出。”要想拯救社会,净化人心,首先应提倡因果报应。因为,因果法则是圣人平治天下,如来度化众生的根本,如果舍因果而谈天下太平、社会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是无法实现的。实际上,现时代的国人,很多人都是对因果抱有怀疑态度,其原因既有宋明理学的遗毒,也有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促使及被金钱至上的思想蛊惑,由此也导致了一些特别的社会现象,比如:老人晕倒街头没人敢扶、车辆肇事后会逃逸或者倒车将伤者压死、贪污受贿等。

亲,不需要的哦。

《无量寿经》在净土法门念佛修行中的重要性,慈法法师开示。净上法门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一个法门,畅佛本怀。若没有佛的加被,像文殊、普贤这样的大传萨也不能启问,借此机缘,把印光法师为净土五经所作的序,用《无量寿经》中一段文字提醒一下。《无量寿经》是净土法门的缘起,是净土法门根本的经典。

问:尊敬的大安法师!阿弥陀佛!两个月前,念佛越念越灰心,沮丧。觉得西方门槛太高,自己烦恼粗重,念不到功夫成片。在这种心态下,听到法师您的开示,信心增长,这几天一直在听马来西亚法宣法师的开示,信心大增。但同时也出现负面问题,发现似乎每个法师讲的都不同,净宗祖师的理论似乎也有所不同所有的善知识都讲净土,但讲法,指引的路似乎都不尽相同大安法师答:就这段哦,看来你的想法还挺多。我们说净土法门的信心建立你不要老是听这个法师讲那个法师讲,你要听佛怎么讲,听祖师怎么讲。所以我们所讲的一切都要让你回归到圣言量,让你回归到祖师的思想里去。所以你不要在世间的哪个法师讲的东西去执著来执著去。你一定要掌握你判断是非邪正的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就是圣言量,佛讲的是可靠的。跟佛不相应的,不一致的就是不可靠的。你翻开净土五经,祖师的著作,有哪个说非得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呐?你能找出圣言量的依据吗?《无量寿经》在告诉我们一个哪怕五逆十恶的罪人临命终时,只要他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十力、无畏种种功德,他愿意往生他就是地狱境界现前他都可以往生,没有谈定或神通。中品下生是一个世间的善人,从来没有修行过佛法,临命终时听到善知识讲阿弥陀佛的净土他马上相信,屈伸臂顷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也没有提功夫成片问题。乃至于汉吴两译这个两种译本说:有一个念佛人半信半疑念念到哪怕一昼夜的功夫,中间又后悔退转,这样的一个念佛人到临命终时生重病,神识迷茫,一定要下三恶道,这个时候阿弥陀佛还在慈悲的帮助他,还在梦中示现给他看,让他相信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于是带着这种后悔、忏悔的心再继续念佛都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门槛是最低的,是无条件的,这个在第十八愿是告诉我们:设我做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既得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你只要具足信愿,哪怕你念十声,这个十声包括你平时念十声,也包括你临终念十声你一定都能往生。你除非愿里边,你想阿弥陀佛设了什么条件呐!这一愿没有告诉你,你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你一定要念到清净心,乃至于你一定要念到多少佛号,他就最低限度念十声,实际上就是一声。你说,有什么门槛啊?可以说是没有门槛的。现在你认为门槛很高,这是你搞错了。有哪个法师如果说往生净土门槛很高,这个法师也绝对讲错了。阿弥陀佛那种大慈大悲,大智慧,大平等的心是要拯救一切众生,一个都不漏的要去的。不仅是人道的众生,蜎飞蠕动的众生都能去呀。《净土圣贤录》列了那么多鹦鹉、八哥、猫啊、老鼠都能往生呐,你说对这些八哥、鹦鹉设了什么条件?如果设了条件它能去得了吗?他都能把阿鼻地狱的众生都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呀,所以没有门槛。只要你愿去,就是具足信愿,然后你就是念十声,你都能去,这有什么门槛。所以你这个自己,你就是看的太多了。今天就听那个法师讲,明天又听那个法师讲,这个又看看,那个又看看,你就一头雾水。所以告诉你,如果你要踏实点,你就专门看印光大师的好了。印光法师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我们现在的法师,包括我在内,我也没有福德智慧让你对我产生极大的信心,我也谈不上善知识,啊。我可以给你介绍善知识,介绍印光大师,你就听他的话。实际上我们所讲的一切东西都是从祖师里面出来的,我们都是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我们绝对不敢说一定要伏烦恼才能往生,‘伏烦恼才能往生’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个话是不正确的。伏烦恼是什么水平?伏烦恼是在六即佛,天台六即佛里面那是属于观行即佛的水平了,五品位呀。五品位观行即佛那是智者大师的水平呐。临命终时就有人问智者大师你一生你证到什么水平?智者大师说本来他是想得六根清净位,就是相似即佛位,只是由于领众修行太早,损己利人,但登五品。就是五品位,圆教五品位就是属于观行即佛。观行即佛是什么情况?还没有达到六根清净,就是没有断见思惑,见思惑没有断但是他伏住了,伏烦恼。这个伏烦恼观行即佛是属于智者大师的水平。那么藕益大师在一生的修行,也是开悟者“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然而临命终时弟子问你一生证到的位子是什么,他就讲:“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就是在六即佛里面,他是属于名字即佛。名字即佛是什么水平?就是凡夫位,但是他开悟了,见解与佛同齐。这个品位的不仅没有断见思惑,见思惑伏都没有伏住,是这个水平。藕益大师都没有说他伏住了烦恼,但是他往生了。你怎么要求我们现在人一定要伏烦恼才能往生呢?这完全不是理由。这个是没有好好去看印光大师文钞,你看看印光大师文钞是给永嘉某居士的好像第五封信里面,专门谈这个问题。你只要看进去了,根本就对这个‘要伏烦恼才能往生’根本你就可以置之不理了。那是错误的观点。所以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多迷惑执着来执着去,心中迷茫理不清思路,这就完全你没有去看祖师的书啊。是这么一个问题呀,所以你现在还是尽量不要到处听,你去看印光法师文钞好了,多看几遍,你就不会今天听了这个是觉得有道理,明天听了那个有道理,相互在打架。那你就学佛实在是学得太辛苦了,也太可怜了,有很多人学佛一二十年这个信心都竖立不起来,为什么?越念越灰心是什么?他就是觉得越念越觉得念佛没有资格。听说念佛是‘万修一二人去’,他怎么琢磨我也不可能是一二人的水平呐,那我肯定不能往生。他每天都越念越觉得自己肯定不能往生、肯定不能往生···。那就糟糕透顶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祖师一定告诉我们‘万修万人去’怎么变成‘万修一二人去’了呢?没有道理的事情。这句话如果要上发上揭,这是诽谤阿弥陀佛呀!诽谤这个念佛法门!断了多少人的信心的这样的善根呐!你怎么听这句话就听的进去,听‘万修万人去’就听不进去呢?永明延寿大师何许人也啊?那是号称是弥陀再来呀,古佛呀。永明大师说的‘万修万人去’我们就听祖师的嘛。你为什么要听其他人的呢?那你听不进‘万修万人去’一定要听‘万修一二人去’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坚定。永明延寿大师告诉我们‘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祖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所以你这样的迷茫完全是你自己的孽障啊,你就要好好通读净土五经,看祖师的著作,看印光法师的文钞,看净土十要,你多看几遍自然你的迷惑就烟消云散。你听本人《净土资粮---信愿行》这些,我本人也是就是做二道贩子,把祖师说的话我转达一下而已,没有我自己的东西,我常常说我是个二道贩子,没有自己的东西,贩过来做贸易工作,是这样一个情况。

以上就是关于"末法时代,净土成就"是什么意思那正法和像法时代呢全部的内容,包括:"末法时代,净土成就"是什么意思那正法和像法时代呢、2021-11-14 略说《净土宗》十六、请问,我是修净土的,但现在想求一份好工作,听说地藏菩萨在这方面很灵验,可以边学净土边念地藏经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72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