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作者是谁

道德经作者是谁,第1张

老子

道德经》,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李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诞生,诞辰: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于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址河南鹿邑太清宫镇。著书《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说二百余岁。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长孔子20余岁。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老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现在河南鹿邑县老子故里。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

1、道德经作者老子:男,汉族,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世称“李耳”、“李聃”或“老聃”,是李姓、老姓的先祖。东周春秋时期陈国苦县(今河南陈州)人,另一说为:山东曲阜人。生卒年月,失载。

2、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曾长期在东周都城洛阳工作,担任周朝守藏史,以博学而闻名,鲁国的孔子也要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老子为其著《道德经》,后归隐于景室山。东汉时张道陵创立道教,尊老子为道教始祖,演变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3、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道德经是老子写的。《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谁写的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李耳(老子)在东周时曾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传说某天他突然辞职,骑着一头青牛向西而去。在经过大散关,也就是今天陕西宝鸡西南的时候,被镇守关隘的司令官尹喜挽留,劝说他写下举世闻名的《道德经》,将自己毕生的思想浓缩在这一篇五千字的短文中,然后出关而去,从此不知影踪。这是一段离奇的故事,和李耳其人的生事颇为相似,他所生的时代其实是没有定论的,就连他这个是否真的存在过,人们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道德经》是老子的作品,他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相信说起老子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老子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做李耳,是河南鹿邑太清人。老子和孔子都是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老子还是孔子的老师,所以老子肯定也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人。因为老子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所以关于老子的传说也有非常多,甚至有很多故事会将老子神化。

传说中,老子一出生就长着白色的胡子和眉毛,所以才被大家叫做老子。《道德经》就是老子的作品,而且他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后来被庄周所发展壮大,道家人也把老子当做是道家的宗师。在道教里,老子被大家奉为太上老君,也叫做道祖。所以老子的身份在我们这代人看来就比较的扑朔迷离了,关于他的生平现在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

不过在历史上老子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他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被大家称作始祖,在死后六七百年才被大家奉为道教始祖的。其实我们现在的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于老子所代表的道教了解并不是特别的多。而且老子对于我们这代人的影响也不是特别的深,这主要也是因为老子的思想是比较深奥的,如果不是专门去研究的话是很难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思想的。

道德经的内容还是比较博大精深的,所以作为这本书的作者老子肯定也是非常伟大的一个教育家和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感悟的,这样才能够参透里面的玄机,毕竟老子在大家心里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道德经》dào dé jīnɡ 指《老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 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译《道德经》为梵文,传入东天竺;唐开元二十二年(735),唐玄宗亲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请《老子经》及老子“天尊像”归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

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以上就是关于道德经作者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道德经作者是谁、道德经作者 是谁写的道德经、道德经谁写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72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